[摘 要] 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相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校园中浸润工匠文化,在专业教学上结合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匠人精神,为社会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具有“匠心”精神的技能人才。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专业技能文化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004-02
一、前言
工匠精神集中体现了劳动者的能力、道德和品质,是劳动者的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工匠精神包括精益、敬业、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选手取得佳绩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二、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专业文化课程建设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一直被忽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有所了解,但还不够深入,不但严重限制专业建设的发展,而且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专业技能文化是校园“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专业技能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學校的创新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与凝聚力。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一直受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显著等各种因素制约。校园专业技能文化建设具有长久性、周期性、复杂性特点,使专业文化建设工作成为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
(一)专业技能文化建设思路不明确,目标定位较低
建设专业技能文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高职院校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明确目标定位,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完整的建设方案为指引,有序、有效地开展。纵览高职学校的专业技能文化建设,大部分学校定位比较低,这种情况不利于全面推进具有特色的专业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首先,目标定位模糊不清,难以融入优质的专业文化元素,不利于专业技能文化的推进。这种通过投入硬件设施实现校园所谓的特色建设,还是属于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其次,学校目标定位不高,专业技能文化建设重点的是专业技能文化的重要性,需要把符合自身专业特色的专业技能文化同学校的发展建设融为一体。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实训设备的购置等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片面追求硬件数量而忽视学校专业技能文化精神的培育和传承,造成学校没有特色和凝聚力。
(二)专业技能文化元素不够突出,同质化严重
学校特色作为基本属性,同时也是专业技能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主体。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文化往往存在普遍性问题,缺乏具有个性的专业技能文化元素。首先,专业技能文化建设没有自己的特色,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其次,很多学校特色元素基本相同,缺乏自我创新元素的培育与塑造,特别是盲目且片面追求“时髦”元素,没有重视具有工匠精神的文化元素,不能有效建设专业技能文化。最后,高职院校在专业技能文化建设上常常具有功利色彩,欠缺文化建设的积累和沉淀,单纯为完成某项指标或任务,使匠人文化精神的培育严重落后。
(三)学生社团专业文化技能知识缺少实践
高职院校社团普遍存在内部管理机制不协调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的缺点,很多活动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社团专业文化不能传承,社团功能和作用体现不出来。如何促进专业技能与大学生专业社团文化共同发展,搭建专业技能文化与专业社团桥梁纽带的意义重大。
传统的课堂教学按照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重视学生的总体水平,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课堂教学较为严肃,缺乏相应的趣味;由于缺少专业技能平台让学生检验和提升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阻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展专业技能比较高的社团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养成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使自己专业技术能力和文化精神得到有机统一和结合。
三、高职校园技能型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融合的思考与探索
工匠精神是一种传统,是一种理念,更应是一种价值趋向,是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工匠精神应是高职校园文化的特征和灵魂,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十分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并同校园文化有机统一融合,才能给职业教育赋予丰富的思想内涵,才能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文价值。
(一)高职院校应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中贯穿工匠精神的培育
在思想品德、文化教育、课程设置、社会实践和技能实训等环节加强职业精神培养。通过相关人文素养的学习、必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扎实的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使高职院校整个教学计划中包含良好的工匠精神文化和学生专业技能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聘请名师、专家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生产性实训环节等顶层设计。
(二)高职院校要充分实践“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工匠精神的养成、体验和实践教育,从而使“工匠精神”融入技能培养和训练的全过程,并在学生的职业操守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以“道德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为载体,畅聊匠人的百味人生与代代传承的职业操守,介绍行业技术前沿与展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用真实的故事、真实的声音、真实的感悟传递工匠精神,让全校师生接受道德洗礼和心灵熏陶。
(三)高职院校要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制高点和切入点构建自身文化软实力
弘扬工匠精神,营造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文化软实力才会具备生存的社会基础。体系化打造企业文化、职业文化与校园专业技能文化深度融合的良好氛围,在润物无声中根植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
(四)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中层层递进融入工匠精神
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通识型”课程对创新创业进行启蒙教育,“嵌入式”课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活动式”课程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素质。课堂上,专业素质导师用传统的工匠精神对创新进行注解,即及时学习掌握本领域的技术变革,用创新思维、激情澎湃参与发明创造,同时让学生内心沉静下来,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四、结语
把工匠精神的培育和职业教育整个过程有机结合,让匠心文化陶冶出爱岗敬业、技能卓越、乐于钻研的“大国工匠”。要以独具慧眼和自我改革的勇气进行探索与实践,将工匠精神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强化职业素养的培育,更新育人理念,把工匠精神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陈燕妮.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成长之路,2019(20):13-14.
[2]王建滨.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融合研究[J].职业技术,2019(18):22-25.
[3]王蓉霞.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学校[J].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56-58.
[4]林曉锋.什么是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文化建设的着力点[J].文教资料,2018(14):44-45.
[5]李晓元.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语文教学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6):146-147.
①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思政专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研究——基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视角”(项目编号:2019SJB531)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董袁泉(1974—),男,硕士,沙洲职业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