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课题主要通过对实践观的梳理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演变,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着重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思政教育的启示。在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发展思政教育事业的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在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正确把握主客体之间交往实践的关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特征
1.实践观的历史流变
苏格拉底的实践意识是以实践主体的知识和道德行为为基础的一种内在的行为原则。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是一种现实的美德活动,在本质上他与苏格拉底的实践意识一脉相承。康德证明了实践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有所超越但也暴露出理论的缺陷,依然继承了西方传统中实践概念的基本属性。费希特突出了人类活动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认为自我是主体。黑格尔将自我意识理解为人类的本质,并认为实践的目的是自由,强调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有意识的中介活动。费尔巴哈将人视为血肉之躯,是一种具有思维本质的感性存在,同时将实践视为一种明智的活动,但他没有对自然存在给出合理的解释。
2.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内涵演变
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找到了他的新哲学的起点--实践。在“费尔巴哈纲要”中,马克思建立了自己的新哲学世界观计划,以实践为解释原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建立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时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科学实践观。实践一词虽然在“形态”出现频率不高,但是实践作为一种思想、一条思路、一个核心贯穿全文并贯穿马克思的整个哲学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影响
1.鼓励受教育者充分发挥主体性,形成自身主体品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人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发现规律,而且还能利用规律为人类创造价值,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人的主体性是由实践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共同呈现。这也恰好说明,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重在改造世界。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领路人,在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应脚踏实地,给与受教育者更多的关注和精力投入,使受教育对象积极主动参加政治理论的学习,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主动挖掘受教育者的潜在优势,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引导受教育者的正确人生方向,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的统一性,思想政治教育者积极发挥好主导性作用,引导受教育者发挥主体作用,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形成主体品质,有计划的在教育活动中发挥自身潜能。
2.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正确把握主客体之间的交往实践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关系就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与他人形成的联系。主体与客体的社会关系是通过交往实践来实现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对象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他们之间的活动是一个互动、交流的实践活动关系,正是通过这种关系,教育主体才能对客体施加有一定目的的影响,达到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教育目的。但是,在交往实践这一动态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通过实践认识改造周边环境,而且还不可避免的在改造周边环境的过程中被环境影响和改造,由此可见,人与环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体与客体在沟通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受到外界影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好主客体之间的交往实践关系,在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要加强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思想坚定性,增强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在周边环境影响自己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是非判断力。
3.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实践主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中,任何理论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理论一旦脱离实践,就会陷入一定的局限性,走向形而上。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勇于突破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创新出实践主客体所喜闻乐见且乐于接受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明辨是非能力,自觉排除外界干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到最适合教育对象的教学方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运行机制,从而提高教育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理论学的再好,不去实践,永远不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参加实践活动,更需要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因此,在实践教育過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以新的理论和认识去理解实践、指导实践,避免“形而上”和千里“邮差”,要在不断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新理论的理解,从而让受教育对象真正掌握理论,实现其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习近平.用新时代3.曹春梅,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及当代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发展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作者简介:荣珍珍(1992—)女,汉族,籍贯:安徽枞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单位: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