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琦 叶文红
【关键词】 泮托拉唑;铝碳酸镁;多潘立酮片;慢性胃炎
近年来因为人们工作压力的加大和生活節奏的加快,慢性胃炎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且有较高的复发率,若未及时及有效的治疗慢性胃炎,有可能会逐渐恶化成胃穿孔和胃出血等严重的症状[1]。本研究对泮托拉唑、铝碳酸镁及多潘立酮片联用对慢性胃炎的疗效进行了分析。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32~74岁,平均(46.13±4.53)岁;病程0.4~10年,平均(5.17±1.44)年;轻度胃炎13例,中度胃炎10例,重度胃炎3例。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32~74岁,平均(45.83±5.29)岁;病程0.4~10年,平均(5.03±1.52)年;轻度胃炎14例,中度胃炎11例,重度胃炎1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每次的剂量为1 g,每天3次;餐前服用多潘立酮片,每次的剂量为10 g,每天3次。观察组:联合口服泮托拉唑,每次的剂量为40mg,每天1次。均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慢性胃炎症状完全消失,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患者的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以及异型增生均消失或基本恢复正常,胃镜复查发现患者的粘膜慢性炎症改善成为轻度;显效:慢性胃炎症状明显改善,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患者的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以及异型增生均明显改善,胃镜复查发现患者的粘膜慢性炎症明显缓解;有效:慢性胃炎症状有所缓解,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患者的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以及异型增生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胃镜复查粘膜病变范围缩小程度超过一半;无效:慢性胃炎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及胃镜复查粘膜病变均未出现改变。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剑突下疼痛、恶心呕吐以及反酸嗳气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对比分别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剑突下疼痛、恶心呕吐以及反酸嗳气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的剑突下疼痛、恶心呕吐以及反酸嗳气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剑突下疼痛、恶心呕吐以及反酸嗳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慢性胃炎的发病主要是因多种因素导致的胃黏膜炎症性变化,包括自身免疫、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动力障碍、黏膜损伤因子(主要为NSAID 类药物、胆汁和糖皮质激素等)[2]。目前主要采取抑酸剂和(或)黏膜保护剂、促动力药、中成药和抗 Hp等进行治疗,但单一药物放入效果并不好[3]。多潘立酮片能有效抑制胃内容物反流和胆汁反流,还可以减少胃泌素的分泌和增强幽门括约肌的张力,有效促使胃排空,改善上腹部疼痛和腹胀。泮托拉唑是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患者胃黏膜壁细胞内的分泌小管,从而不可逆地与微管内的质子泵 -ATP 酶的巯基发生结合,明显抑制壁细胞的H+-K+-ATP 酶的活性,产生明显的抗酸效果。铝碳酸镁能覆盖在患者的溃疡面层,主要为层状的网络晶格结构,即在促进患者胃黏膜屏障功能增强的同时,可以产生保护创面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剑突下疼痛、恶心呕吐以及反酸嗳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泮托拉唑、铝碳酸镁及多潘立酮片联用能更好的减轻剑突下疼痛、恶心呕吐以及反酸嗳气症状。
综上所述,泮托拉唑、铝碳酸镁及多潘立酮片联用对慢性胃炎有显著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汪楠, 王垂杰, 李玉锋. 抗幽合剂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 25 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 2016, 57(2): 136-139.
[2]赵宇阳, 李慧, 张艳. 胃及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 22(3): 507-508.
[3]丁建, 张军, 钮萍萍, 等.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三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应用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8, 16(4): 576-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