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疼痛管理模式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2020-09-02 06:50杨雪萍陈晴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疼痛管理医护一体化护理

杨雪萍 陈晴

【摘  要】总结医护一体化联合疼痛管理模式应用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体会。以5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病人为观察对象,根据科室的疼痛管理规范,由护士讲解疼痛知识宣教,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进行疼痛评分,正确评估疼痛、加强疼痛宣教,做好疼痛观察和护理,引导病人树立正确的疼痛认知及控制疼痛的观念。重视病人的疼痛主诉,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疼痛评估,做好记录,由医生护士共同制定个性化疼痛管理方案,控制病人的疼痛程度。结果,通过实施“医护一体化”联合疼痛管理模式,病人的疼痛观念得到了纠正,出院时病人的疼痛评分均≦1分。实施医护一体化联合疼痛管理模式,可以较早的预见疼痛,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提高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行椎体成形术后的康复效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疼痛管理;骨质疏松性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9-0198-01

医护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可以缩短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提高护理质量,给患者更多专业咨询,从而提高术后恢复质量[1]。疼痛管理是护士的一项基本职责,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中,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主体正从麻醉医师向护士转变[2]。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创伤性骨折不同,是基于全身骨质疏松存在的一个局部骨组织病变,是骨强度下降的明确体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3]。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4]。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估计约1.73 亿,其中25%-70%将患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症状,一旦发生骨折愈合难,且很容易并发一些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导致老年患者行动障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5]。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多发在胸腰段椎体[6]。疼痛是使人体衰弱,导致严重健康和经济后果的一种普遍现象[7]。而疼痛是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最主要的主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5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纳入标准:经骨密度测定为胸腰椎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病人;意识清醒,能进行有效沟通;年龄在60岁-75岁的骨科病人。排除标准: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等无法正常沟通并进行健康宣教的病人;有其他躯体疾病或其他基础疾病不便配合进行健康宣教的病人。所有病人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腰椎椎体成形术。

1.2 方法 以“优质护理”为指导思想,强调以病人为中心, 尊重病人对疼痛的主诉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止痛措施;护士及时评估病人的疼痛情况,并做好疼痛评估记录,如有不适立即与医生沟通,并及时执行医嘱,并将治疗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医护共同制定病人的疼痛管理方案,同时根据疼痛控制的情况调整管理方案。

1.2.1 正确评估疼痛  疼痛评估的工具是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进行疼痛评分,0~10表示疼痛程度,0为无痛,10为最痛,根据评分的情况将疼痛程度分为0(无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8(重度疼痛);9~10(无法忍受)。常规每日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2次,中途出现疼痛评分≧4分的病人立即评估一次并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病人相应的疼痛处理,于30min后再复评一次疼痛。

1.2.2 疼痛知识宣教   要重视对病人、家属或陪护人员的疼痛知识宣教,为他们提供有关疼痛及疼痛治疗的相关信息,尤其要注意纠正错误的观念以及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8]。术前即对病人、家属或陪护人员进行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椎体成形术后的相关知识及安全防范措施等进行宣教,减轻对疾病及术后康复的心理压力。①病人因生活的环境、受教育的程度、个人的经历等不同,对疼痛认知的广度、深度、范围均会有不同,针对病人个体的差异,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后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疼痛认知,向病人解释疼痛发生的机制,减轻疼痛的方法以及镇痛药物的镇痛原理、不良反应和用药原则等。②发放图文并茂的疼痛健康教育手册,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的疼痛知识及评估疼痛的方法,转变观念,增强自信。③指导正确识别疼痛评估工具,将疼痛健康教育手册放于病房房间的健康宣教框里便于病人随时識别查看,也便于护士健康指导和疼痛评估。

1.2.3 多模式镇痛 ①物理方法。 疼痛评分≦3分,采用物理方法如改变体位、看电视、听音乐、看书报、聊天等,注意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反馈。此外,多鼓励病人与家属进行愉快的沟通,分散注意力。 有研究表明,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中最基本的形式,家庭中各种亲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 因此,本组病人均要求留24h陪护,充分调动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

②药物镇痛。 根据护士对患者疼痛评估情况,采用超前镇痛、按时镇痛和按需镇痛联合治疗方式本组对于术前存在慢性疼痛的病人,遵医嘱采用术前镇痛,也称为超前镇痛,即在病人入院后即给予依托考昔60 mg每晚睡前口服或给予口服曲马多片50~100mg,2次/d。 术后早期(24 h)即遵医嘱给予药物镇痛,均使用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或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静脉注射,1/12h,连续术后使用3d~5d,后改为口服依托考昔片60 mg或塞来昔布胶囊0.2g,每晚睡前1次。 特殊情况时则遵医嘱给予处理。结果病人无明显疼痛,50例病人术后2天疼痛评分≧4分6例,术后3天≧4分4例,术后 4天≤2分 50例。

2 疼痛的护理

①创造安静、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减少疼痛的刺激,确保病人良好的休息。 ②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文化背景及精神状态等情况,医护一体化共同制定个性化的病人疼痛管理方案。疼痛评分≧4分,在采用非药物治疗的同时,使用镇痛药物治疗, 若经上述处理后疼痛未缓解,在使用镇痛药物的同时,查找疼痛的原因,修订镇痛方案。 ③术前,嘱病人一定按病情的要求绝对卧床休息;术后遵医嘱复查拍摄X光片后,主刀医生嘱病人能下床活动,则护士必须正确的指导病人侧身起床及下床三部曲。减轻应不当的操作对身体带来的疼痛与不良事件。④心理护理。 据文献报道,护士与患者仅做5-10min的必要談话,可使患者的镇痛效果持续18h[9]。 疼痛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恐惧、失望或不耐烦等会使痛阈下降;而愉 快、兴奋、有信心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痛阈 。为此,医护人员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倾听病人的主诉,用松弛疗法使患者身心放松,用社会心理干预疗法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3 小结

疼痛是困扰患者的主要问题之一,已被列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0]。 医护一体化联合疼痛管理模式强化了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工作既得到了病人的认可又得到了医生的支持,改变了病人眼中“医生的嘴,护士的腿”这一错误的观点,提高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医护关系、护患关系越和谐,护士的职业成就感越强。实施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应用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能有效的预见疼痛、减轻疼痛,提高疼痛管理质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高了康复效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住院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范海燕.医护一体化策略在骨科防栓病房建设中的应用价值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5, 14: 117-119.

[2]  叶琳,白翠兰.医护一体化疼痛管理合作模式应用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围手术期护理的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6):78-79.

[3]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J]. 中华骨科杂志,2008, 28(10): 875-878.DOI: 10.3321/j.issn:0253-2352.

[4]  杜浩,田笑笑,张晓强,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4):1629-1632.

[5]  张苇,张丽,李付华,等.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患者知信行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20):2873-2875.

[6]  魏景超,高尚聚,邢栋,等.脊柱内镜下肋间神经切断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肋间神经痛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1):1319-1322.

[7]  热孜万古力·热西提,彭巧君,马莉,等.疼痛敏感度与术后疼痛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8,16(6):668-670.

[8]  梁剑敏,唐四桂,覃瑜芳.疼痛管理模式在骨科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3):331-333.

[9]  傅爱凤,黄日妹护理干预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17(8):603-605.

[10]  王婷,王维利,洪静芳,张璟,李成.疼痛信念及其相关评估工具的发展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94-98.

猜你喜欢
疼痛管理医护一体化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模式的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在晚期胃癌患者疼痛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疼痛管理在疼痛专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疼痛评估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