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湘
摘 要:中职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中职新教师应在调整自身教学观念、完善课堂教学不足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掌控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文章结合相关调研及教学实践,对中职新教师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中职新教师提高课堂掌控力的策略和技巧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新教师;课堂;掌控力;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8-0066-02
初为人师,有一丝喜悦,多年学习,有了用武之地。刚上讲台,难免紧张、手足无措、语无伦次……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克服掉的,但是如何讲好一堂课,却是需要教师永远学习的。有的教师虽然满腹经纶,很有才学,但未必能讲好一堂课,这除了个人素质的原因外,还有就是能否很好掌控课堂的问题。本文结合相关调研及教学实践,对中职新教师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中职新教师提高课堂掌控力的策略和技巧进行探讨。
一、中职新教师容易出现的问题
(1)课堂教学满堂灌。很多新教师觉得自己含辛茹苦学习十几年,如今走上讲台,就要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于是每节课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唯恐学生学不到知识,并且从头讲到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然而,这样的课堂效果好吗?课堂的知识容量也许很大,但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学生有可能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既没有思考的时间,也没有消化吸收的時间。所以,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呢?答案显然是学习效果并不好。课堂内容太多,学生没法掌握,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正是这个道理。这样的教学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是新教师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
(2)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新教师除了爱把一节课上得满满当当外,还容易整节课平均用力,没有重点,没有详略,一堂课好像什么都讲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讲,重点不突出,要交代的内容不够明晰,学生对课堂内容没有深刻的印象。
(3)课堂教学缺乏条理。有些新教师讲课缺乏条理,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一堂课杂乱无章,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一条主线贯穿于整堂课,杂乱无章的课堂让学生听得稀里糊涂。一堂课下来,学生只能记住零散的知识点,无法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中职新教师提高课堂掌控力的策略
(1)讲课要有重点,要有详略。一般来说,一节课要有一至两个重点。重点部分需详讲,掰开来细细地讲。非重点部分需略讲,让学生有印象即可。教师只要详略得当,课堂就有起伏,就有张弛,学生就容易集中注意力,也能明确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也就是说,每堂课的教学要有重点,要知道必须教会学生什么内容,而且这样的内容不能多、不能杂。
(2)讲课必须思路清晰。教师除了要掌握这堂课需教会学生哪些重点知识外,还需围绕重点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用一条主线将知识贯穿起来。讲课与写散文有异曲同工之处,写散文讲究形散而神聚,讲课也一样,不论引用多少材料,都应是为本堂课的教学主题而服务的。只有教师思路清晰,所讲的内容有条理,学生接受的知识才是清晰而明确的。所以,教师要想授课思路清晰,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
(3)讲课要有张有弛,有松有紧。一节课下来,不能满堂灌、一讲到底,中间要有提问,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思考、有消化,才能将知识更好地融入头脑。当然,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问到底,要掌握好讲授与提问的度。总之,一堂课的内容要丰富,但不冗杂,形式要多样,但不花哨。
三、中职新教师提高课堂掌控力的技巧和措施
(1)让课堂吸引学生。首先,要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教师所授知识不能只是纯粹的理论知识,不能从头至尾地讲解理论知识,这会使课堂枯燥乏味。为此,教师需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吸引学生。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内容生动鲜活。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生动的故事,可以联系实际讲解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案例。同时,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比如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如单独朗读、分组朗读、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或者教师进行范读。这样的课堂不再枯燥无趣,会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需要依靠自身个人魅力和综合素养来吸引学生。教师的个人魅力和综合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整洁得体的穿着,端庄的仪表,大方自然的教态,漂亮的板书,干净流利、风趣幽默的语言,饱满的精神状态,等等。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个人魅力和综合素养。
(2)讲究提问的技巧。教师应该对所提问题有所设计,这是提问质量的关键。比如,一个新知识点刚学完,为了达到及时反馈和强化的目的,教师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是,这种问题所占比例不能太大。教师更应该多设计一些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会让学生觉得有深度、有意思,就像摘苹果时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才会让学生有更强的成功感。另外,教师对所提问题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高、中、低档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各层次学生回答相应层次的问题。同时,教师应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教学总结,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3)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在课堂上,学生的思路往往跟着教师走,全班学生容易形成一个思路,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畅所欲言,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要言之成理,都应该是对的。尤其是语文课堂,允许有不一样的答案,教师需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当然,教师所设定的问题任务应该明确,否则学生难以完成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先从容易的问题入手,一步一步探寻问题答案。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不能跨度太大,让学生不明就里,否则容易失去启发的本意。当学生思路虽不完全正确但有闪光点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并指出不足;当学生思路误入歧途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错误、分析原因,引向正确思路。最后,教师应当明确正误,把学生想说而没有说的正确想法用精练的语言重述一遍,梳理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
(4)课堂管理应有技巧。在课堂有点混乱的时候,常规的管理方法通常是教师采取口头干预,使课堂秩序迅速调整到正常状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停止讲课一段时间的方法,用眼睛环顾班级,示意学生们集中注意力、保持安静。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教师在学生面前有威信,能够以德服人,对学生真诚、有爱心,在学生面前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从不以势压人、强词夺理。
(5)课堂导入应巧妙。对于课堂教学,好的导入非常关键,能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了采取直截了当的导入方式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着手,将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与将要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巧妙地引入课题。也就是说,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引出新课题,能够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尽快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6)课堂结尾需总结。一堂好课,既要有好的开始,又要有好的结尾。在课堂结尾阶段,教师应该对本堂课进行归纳和小结,起到回顾本课所学知识的作用。总结要突出重点内容,提醒学生相应的注意事项及应该避免的错误。另外,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引申,带出下一节课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参考文献:
[1]黎珊珊,李日.中职学校新教师工作常见心态及调适[J].当代职业教育,2014(11).
[2]鲍艳.课堂观察——中职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推手[J].职业,2011(30).
[3]吴文静.中职新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彭红.高职院校新教师如何提高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