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爱民
作为“第七艺术”,影视作品不仅图声并茂、视听兼备,而且文化信息丰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与升华,浓缩了人间百态,其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与体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影视资源,将其充分开发与运用,既能丰富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更能提升教师教学理念,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从影视资源这一载体的开发与运用角度出发,略谈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以影视对照文本,在比较中让画面鲜活
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阅读是提升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行之有效且易于实施。借助影视资源这一载体,以影视对照文本更能让比较阅读深入学生的内心,推动他们去品鉴课文中的遣词造句,感受其中的文本魅力,使其变得更生动鲜活。影视资源一方面通过立体的画面让学生能够进入语境,细细推敲词语,感受语言运用的适切性;另一方面,通过画面与文本之间的比较,通过语言的增减与替换,学生能体会到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同时,影视资源能够让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境得到进一步彰显,让原本抽象的语言环境变得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的情景性。
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本文笔调清新活泼,介绍了大自然中风、水和动物的声音,运用了拟人、排比等写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其中的细腻与生动,教师精心剪辑了纪录片《地球最壮观的景色》,将学生的视角延伸到地球上最季节性变化的三个景观,形成画面、文字与声音之间的对比,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入境、美读、感悟,继而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
二、以配音激发个性,在表现中让人物饱满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和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语言理解能力,运用影视资源,通过配音这一途径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参与,从而营造出一个相对真实的场景,将学生卷入到情境中来,丰富他们的阅读方式,在极具个体特征的表现中让文本中的不同人物变得饱满、生动起来,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六册《陶罐与铁罐》一课时,这则寓言故事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懂得取长补短、保持谦虚谨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寓意,教师引入电视剧《十兄弟》的部分内容,在指导学生赏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陶罐和铁罐。如铁罐气势汹汹说:“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陶罐语气坚定地说:“我们生来就是……”学生的神态、表情都很到位,仿佛感同身受,受到了影视作品的影响和启发,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片段促进诵读,在品味中让印象隽永
祖国的语言文字,其独特的韵律感,必须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体会出蕴育在其中的优美。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诵读和品味,加深他们对于文字的理解,感受其中的独特之美,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重点。影视资源宽泛且时间较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剪辑,将影视片断与文本结合起来,凸显语文阅读的感性特征,培养学生对母语的亲近感。通过这一有效途径,可以将以往单调、枯燥的重点、步骤、技巧等进行点拨,有机地融入到影视作品的节奏变化中;将外显的技能如轻重音、停顿、语气的处理等,转化为学生的思考与感悟,从而使得书面的文字真正烙印到学生脑海中,使其印象隽永。
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去年的树》一课时,本文语言朴实、情深意浓,赞美了高尚的友情。但在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时,学生却难以从简朴的文字中体会这样深刻的内蕴。为此,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电影《夏洛特的网》片断,从电影中蜘蛛与猪之间的友谊与牺牲,帮助他们进行情感的迁移,使得他们在诵读文本简单朴实的句子时,體会文本其中的荡气回肠。
总之,影视资源的运用犹如一股清新的风,推开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扇窗,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感,阅读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安市大公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