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路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发展;问题;途径
基金项目:该文章是重庆工商职业学院2019年度科研项目“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SZYB2019-10)阶段性成果。
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不高。近些年国家和教育部均给予高校辅导员极大关注,不少高校也特别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有所提升,但由于各种复杂原因,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还是不够高。主要原因有:第一,辅导员虽说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由于历史等多种复杂因素,很多高校辅导员的地位是比较低的;第二,辅导员的社会认同度较低。社会上普遍认为高校教师和行政人员是比较有地位的,辅导员、班主任谁都可以当,社会认同感不高;第三,辅导员由于职称等偏低,所以收入也较低。
职业提升的时间和精力不足。经调查显示,有57%的辅导员表示没有时间和经历去阅读“课外书籍”或学生管理类书记,75%的辅导员认为工作任务过重是影响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的最大阻力。由此可见,辅导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影响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导致辅导员工作过重的原因主要有:第一,辅导员职责不明确,导致事务性工作过多。第二,辅导员除学生工作外,很多辅导员还有党务工作以及教学工作;第三,由于辅导员群体整体比较年轻,家庭压力、经济压力以及育儿压力等相对较大。
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从近些年党中央、教育部的各类文件来看,越来越重视辅导员的培养和发展,如教育部43号文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制定专门办法和激励保障机制,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但具体到各个地方、高校,就有一定的差异和实际困难。这些具体困难主要体现在:第一,辅导员职称提升较慢。辅导员和专职教师不同,主要职责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以及各类日常事务,专注科研的时间和精力较少,而大部分学校的职称评聘仍以科研成果为主;第二,对辅导员的考核过多。按照文件规定,辅导员主要是以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和二级学院共同管理和考核,但随着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对辅导员的考核也越来越多。第三,相比专职教师来讲,培训和继续教育较为单一。
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随着国家和教育部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也在一步步提高,但离该职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来提升。具体措施有:第一,首先学校要逐步落实和贯彻国家和教育部的各项政策,这将会从制度上予以辅导员最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二,辅导员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崇高理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干一行爱一行,真正关心和爱护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成长成才的知心朋友;第三,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学校应通过各种措施切实提高辅导员的收入,例如国家的专项补贴要发放到位,绩效考核要兼顾辅导员的工作量,对各种加班和值班适当予以补助等。
明确辅导员职责。关于辅导员的职责,14年下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和17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建设规定》均有明确规定,但由于各地各校实际情况不同,所以要做到职责明确并不容易,很多工作也不好界定。我认为要做到职责清晰明确应做到:第一,学校和具体二级学院应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制定适合本校和学院的相关文件,明确辅导员职责;第二,积极开展岗前培训、办公软件培训、专项业务培训等,提升辅导员的办公效率,缩短各类数据统计的时间;第三,利用科技手段减少人工统计。辅导员大量的工作都是数据统计工作,而实际上,各部门的统计是可以整合的,是可以利用计算机、大数据技术的。
给予辅导员更多实际支持和关心。经调查显示,很多学校是很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的,也给予了辅导员较多的关注和关心,例如职称单列、专项补贴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辅导员的稳定性和认同感。要进一步给予辅导员更多的实际支持和关心,我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第一,辅导员职称评审单列制度。辅导员和专职教师工作内容、时间、方式上有很大区别,将辅导员和专职教师放在一起评审,辅导员的科研、获奖、課时量、挂职可能各方面都没有优势,而辅导员很多工作是无法量化也是短期无法显现出来的,所以将辅导员职称评审单列是十分有必要的;第二,除合理安排辅导员工作外,各级领导应给予辅导员真正的关注和关心,少些考核和责备,多些鼓励和宽容,对辅导员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帮助其分析和解决,帮助其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Z].20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