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基层机构员工异常行为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20-09-02 06:55王延涛
商业经济 2020年7期
关键词:风险防控排查

王延涛

[摘 要] 分析银行基层机构开展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必要性,从管理人员履职缺失、排查手段单一等方面查摆员工异常行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开展双向教育、创新排查手段、强化帮扶转化、落实责任追究等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 异常行为管理;排查;风险防控;帮扶转化

[中图分类号] F8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7-0116-02

“人”作为生产经营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最活跃、最难掌控的因素,一旦其行为突破制度约束,轻则给企业,特别是经营货币的银行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重则形成案件对经营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特别是当前金融环境跌宕多变,伴随着金融机构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经营范围和业务品种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的内外部风险防控形势与员工活跃的思想行为交织在一起,给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做好银行风险防控的关键是抓本溯源,以人员日常行为管理为基础,以异常行为排查为手段,以前移风险防控关口为根本,进而形成“思想问题早发现、风险隐患早介入、异常行为早帮扶、违规问题早查处”的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工作格局。

一、员工异常行为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对近年来系统内外部经济案例的分析,大部分案件或案件风险事件发生在基层机构。而事后对员工违规违纪违法案件的调查核实发现,相关人员100%存在异常行为,如存在违规经商办企业、参与民间借贷、与他人存在经济纠纷,有的员工则频繁与其他自然人或企业发生资金往来,有的员工所持多家银行卡频繁发生大额资金交易、信用卡恶意透支等等。又如在日常工作中,担心挪用客户资金无人替其搪塞而连续1年多节假日从不休息,家庭条件一般的员工在朋友圈中晒其所购价值数万元的名表,以及从不在其他员工面前接打电话等异常行为,没有引起相关人员必要的警觉,直至案发才感觉到其诸多异常。有鉴于此,如何强化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已成为银行风险防控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无法回避的难题、不得不集中精力完成的课题。

二、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存在的问题

雖然银行各级管理人员,在加强员工异常行为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应有履职担当,排查措施难以落地执行。个别管理人员对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被动地开展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工作,或思想麻痹、心存侥幸,有的则存在“老好人”心态,担心伤害员工之间感情,将异常行为“粉饰”为正常工作;更为极端的是对员工异常行为视而不见,甚至出于所谓的哥们义气为员工掩饰违规违纪行为、异常表现,上级管理人员、管理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员工风险程度,直至发生严重违规问题或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员工异常行为才得以暴露。

第二,履职以外排查途径单一,缺乏有效管控手段,异常行为难以及时发现。从各级管理人员掌握的情况来看,对辖属员工履职内情况了解、掌握的相对较多,对员工履职外的生活圈、社交圈、朋友圈等情况排查缺乏有效手段,“八小时”以外的异常行为掌握较少。加之,部分员工不愿意其他人员了解其生活状态,为管理人员通过家访等形式了解其异常行为增加了难度,无法及时了解其履职以外的表现,形成了管理“真空”。

第三,管理人员制度把握不准,缺乏有效贯彻执行,异常行为难以准确定性。个别管理人员对员工涉诉、被列为失信人员、信用卡恶意透支、负有到期债务、持有营业执照、夫妻或近亲属间相互使用信用卡等是否属于异常行为存在理解误区,以现有制度未做出明确规定为由,反复强调应由专业部门对员工行为是否异常出具意见,致使异常行为人员未能及时给予认定。

第四,管理人员帮扶措施不到位,缺乏有效责任追究,风险隐患难以及时消除。个别机构在员工异常行为管理中重排查、轻处置,单纯上报异常行为人员名单之后便不闻不问,对有异常行为的人员未及时采取有力帮扶措施,未根据其违规和异常行为采取告诫谈话、待岗培训、组织处理等措施。有的管理人员则是不担当,怕得罪人,没有给予异常行为人员必要的处罚,导致异常行为人员“因祸得福”,调整到大堂、机关部室等相对轻松的非关键岗位,致使异常行为人员虽“帮”不“扶”,“转”而未“化”。

三、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对策

为做好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充分发挥其事前防范、前移关口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需重点从以下五方面开展工作。

(一)开展双向教育,增强干部员工参与异常行为管理工作的责任感

1.实施正面引导。教育各级管理人员正确认识强化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开展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帮扶转化工作是落实风险防控工作“精细化”管理,实现风险防控工作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转变的有效手段,是强化“从人到事”操作风险、道德风险防控的重要举措,强化其责任意识和履职意识。并组织学习系统内各项相关规定,让员工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明确只要主观违反现行规定均属于异常行为;不断规范自身从业行为,做到知规矩、明底线、守规章,从而减少违规参与民间融资、经商办企业、银行卡套现等问题的发生。

2.开展反面警示教育,消除麻痹思想。组织学习金融系统典型案例。彻底消除“异常行为不一定引发风险”的侥幸心理,增强对员工异常行为的敏感性,将合规文化深植于行、于人、于心,从思想层面构筑起防火墙和安全网。并通过案例了解哪些行为违规违法,以及相关行为对单位和本人职业生涯所造成的影响,以案为鉴,建立“不想违规”的思想防线,主动约束自身从业行为,避免重蹈覆辙。

(二)开展关键岗位、重点领域排查,强化异常行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1.优化工作思路,综合分析员工潜在风险。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以事找人”的排查思路,围绕违规问题频发的业务领域组织开展排查,进而对相关业务违规操作人员予以深入核查、持续跟踪。

2.加强关键岗位人员排查。将长期处于业务运营风险较高的关键岗位人员,工作时间相对弹性较大的基层机构负责人、客户经理,以及经常出现业务风险事件的一线员工作为排查重点。

3.结合不同时期社会投融资热点和产品创新,重点排查员工是否参与民间融资、充当资金掮客、飞单私售、套现、违法放贷、参与网贷、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兼职等违规行为,提高排查工作针对性。同时,将排查线索信息与员工日常工作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员工潜在风险程度,确定重点关注人员。

(三)创新排查手段,及时发现员工异常行为

1.探索运用大数据开展员工异常行为排查。通过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中国执行信息网”、“天眼查”等系统平台,了解员工在其他金融机构有无信用卡恶意透支等不良记录、有无经商办企业、有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有无失信记录和涉诉信息等;通过查询系统内业务运营风险、信用卡管理等系统,了解员工业务能力,以及资金异动、大额消费等情况。

2.通过微信朋友圈、谈话了解、召开家属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员工八小时外行为动态;通过对客户上门走访、电话回访、信访举报,了解员工有无“飞单私售”、代客户理财、充当掮客、参与民间融资、收支明显不平衡等行为。

3.落实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工作“访谈”制度,实施“三访、三谈”:即新入职员工、员工家庭重大变故、出現重大差错必须家访;思想出现波动、发生操作风险事件、发生客户投诉必须谈话。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谈”事项。从关心、爱护员工的角度出发,加大对长期请假、长期不在岗、特殊困难等员工的排查力度。通过“访、谈”主动了解员工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将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和行为管理融入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努力做到异常行为早发现、问题苗头早化解,从源头上消除隐患。

(四)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异常行为人员帮扶转化工作

对排查出的异常行为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帮扶、管控措施,落实帮扶转化,消除风险。

1.立即调离关键岗位,实行单独考核、单独管理。视异常行为情节分别采取批评教育、待岗学习、解聘职务、解除劳动合同等组织措施,杜绝对排查发现的异常行为人员长期关注,而不进一步处理情况的发生。

2.加大帮扶转化力度。密切跟踪帮扶,实行重点监控,责任落实到人,制定“一对一”帮扶方案,定期评估帮扶转化效果,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营造融洽、和谐的帮扶氛围,最大限度地做好转化工作。

(五)落实责任追究,维护异常行为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对违反员工异常行为排查管理相关制度规定,踩“红线”、闯“雷区”的,实施“零容忍”。灵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因在员工异常行为排查管理工作中对异常人员应该排查而未排查、应该发现而未发现、应该采取措施而未采取措施,无论是否酿成案件或案件风险事件,根据性质和危害程度严厉追究相关负责人的排查责任,形成“不敢违规”的震慑,始终保持对异常行为排查工作的高压态势。

总之,员工异常行为排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风险防控举措,要充分认识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牢固树立持续排查、长期管理的理念,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扎实开展员工异常行为排查管理工作,推进风险防控工作深入开展,为实现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胡冶岩.行为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2.

[2]石田淳(日).管理中的行为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

[3]赵莉.浅谈如何加强银行员工八小时以外的行为管理[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6(4):165-166,182.

[责任编辑:高萌]

猜你喜欢
风险防控排查
画中有话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质量隐患排查要点
如何排查并改错
反贪查案工作的风险防控机制探讨
抚松农发行开展贷款风险排查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
浅析“六统一”法在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中的作用
用电安全知多少
蛟河农发行组织全体员工进行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