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淄出土的汲酒器谈齐国青铜器铸造工艺与艺术特点

2020-09-02 07:07张伟伟
东方收藏 2020年7期
关键词:竹节酒器青铜器

张伟伟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经济繁荣军事强大,齐国文化遗产自然也就成为一座取之不竭的工艺和艺术宝库,但当代研究侧重于对器型的比较学研究,至今对齐国青铜器审美和制造工艺问题研究不丰富,让我们通过一件青铜汲酒器来研究齐国青铜工艺水平和艺术特点。

1992年临淄区永流乡商王村M1号女性墓中出土一件青铜汲酒器(1 )(图1 )。该器通高65.2、外直径1.4、内直径0.8、球形器腹径7.2厘米,整体造型为竹节形,腹部中空,下接平底莲花半球形器,竹节两端各有一铜箍,柄上为龙首衔环,最下端莲花纹,莲瓣两层,每层为四花瓣,花瓣弧线略凸,极具立体感。使用时,球形器沉入酒壶,用一手指堵住上部竹节处孔洞,然后提出,松开手指,腔内外气压平衡,琼浆便可在底部流出。

铸造工艺

汲酒器分三段铸造,第一段为龙首衔环,第二段为空心竹管,第三段为莲蕾状球形器。特别是汲酒器竹节的分竿环,箨环和节内三部分刻画与真竹无异,箨环上生有一小段竹芽极度写实(图2 ),根据《中国竹类图志》箨环生一竹芽,判断竹子品种应为“箬竹”。细看竹芽逼真,与竹节柄若即若离。竹节柄无范线,竹子生理结构刻画精确,笔者认为应为“焚失法”制造(2)。用范料包裹两节箬竹,只在两端留孔,待泥模硬化后进行高温火烤,此时竹竿在泥模内燃烧或烘烤成灰,可通过两端清理灰烬,再从中间空心处插入直径厘米与竹节等长的圆柱形范,一端封闭固定,另一端注入铜液,冷却后成管状竹柄。分别铸造龙首衔环和莲花蕾球形器,通过两个铜箍焊接固定在竹节两端。如此写实的竹节是除焚失法外,其他工艺难以达到的。

国内其他地方发现的汲酒器及竹节形青铜器

目前发现的另外三件汲酒器。一件为陕县东周秦汉墓出土(3),该汲酒器与商王墓地汲酒器式样相似,但三段为铜箍连接,仅装饰有象征竹芽的叶片,其写实水平远逊色于商王墓地汲酒器。

另外两件为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出土(4),金银嵌宝石青铜鸟柄汲酒器。西汉社会风气变化,贵族刻意追求外观的奢华,使得器物本身变得沉重和呆板,失去了写实的灵性。

类似竹形写实样式的有竹形鄂君启节(5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6 ),但写实莲花苞青铜器其他地区均没有出现,这种花苞纹样应是齐国独有。

艺术特点

战国晚期齐国创办稷下学宫,各种思潮涌动,以田骈为代表的黄老之学成为战国晚期齐国的主流思想,不断地影响着齐国人的生活,作为最具有齐国特色的政治理论,稷下黄老之学曾两度成为官方主流思想。有了稷下学派百家争鸣的激荡,解放人性的思想叫前发展,艺术的创作也从祭祀神坛走向自由个性,最终回归自然和谐的审美艺术。青铜器在其思想的影响下更加强调的是个人的审美情趣,但到了西汉以后思想趋于单一,青铜器逐渐变得笨拙呆板,追求密不透风的装饰与奢华,审美的情趣大大降低。

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繁荣,主张个性张扬,崇尚自我享受和长生不死青。铜器作为思想具体形象的反映,装饰的手法由神秘而趋向写实,装饰纹样也变得易于普通人理解,器形由西周的威严变得活泼,由厚重变得奇巧,使用更贴近于生活,革除以前的青铜器厚重的风貌。

战国时期的齐国审美情趣讲究人与自然的结合,从齐国瓦当到出土的青铜器都有体现。齐国瓦当艺术多自然化纹样,以树木或线条为画面的中心,对称分布飞禽走兽等。这些常见的植物与动物相结合的形象,是齐国装饰的特点。战国晚期同一墓葬出土的雁足灯、鸟柄灯、漆瓶铜莲花形口,贴近于自然写实,脱离了等级森严的呆板。这时候莲花形象已经不是战国早期的程式化复杂化镂空样式,而更加地侧重于真实的质感。神兽也不再是纹样的主体,走下了神坛,俯首贴耳、偏居一隅成为一个铜环功能性的装饰。

汲酒器的美感设计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映衬于水面,龙首一飞冲天,一动一静,通过坚韧的竹子连接形成了和谐统一的画面。花苞比例适当,竹竿细长而挺拔,龙首昂扬叫上,使得整件器物突出了修长的美感。

《淮南子》曰:“人不见龙之飞,举而能高者,风雨奉之也。”(7)此时龙代表着精神的升华,从一莲一竹升腾足天。竹是君子之节,又是神龙之身,写实与想象并存,表现了当时人们在极力贴近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同时也喜欢加入一些神话主义色彩。

我国有广泛的竹林分布地域,《诗经·小雅·斯干》中说:“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8)描写了竹子旺盛生命力时,也暗示了君子堅韧的气节。诗经中另外有三篇提到了莲花,大意都将莲花比喻为娇弱的女子。在这件器物上竹和莲的结合,也暗示着男女之情。《礼记·月令》记载“(孟夏之月)天子饮酎,用礼乐。”(9)周代时期孟夏之月人们便在周天子的带领下盛装饮酒此时红莲盛开,葱翠竹林茂盛,用这样一件红香绿玉的饮酒器倒满一耳杯美酒对饮,给人以唯美且实用的享受。

这件汲酒器结合神龙一飞冲天的动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和竹子高风亮节的清高,成就了青铜时代最后的绝响,为随后淄博窑烧造的北齐青釉莲花尊、金代狮子莲花器座等精美瓷器奠定了美学与具象结合的艺术基础

小结

容颜易老,韶华不再,天地萧瑟,沧桑轮回,铜器不朽,静语后人,茫茫天地间,能饮一杯无。

从古至今我国古人就知道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在自然中借鉴造物的灵感。这件青铜器高超的铸造工艺,极具实用性和艺术性,无疑是知晓自然、顺应自然、借鉴自然的精品。其利用大气压强汲酒的技术比1643年意大利托里拆利实验早了近2000年,极具研究价值。

(作者工作于淄博市博物馆)

参考文献

(1)徐龙国、贾振国、王滨《山东临淄商王村一号战国墓发掘简报》,《文物》,1997年第6期;

(2)谭德睿《中国早期失蜡铸造问题的考察与思考》,《南方文物》,2007年第2期;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陕县东周秦汉墓》,科学出版社,1994年;

(4)李则斌、陈刚《江苏盱眙县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一号墓》,《考古》,2013年第10期;

(5)殷涤非、罗长铭《寿县出土的“鄂君启金节”》,《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4期;

(6)负安志《陕西茂陵一号无名冢一号从葬坑的发掘》,《考古》,1982年第9期;

(7)汉刘安著、汉许慎注、陈广忠校点《淮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8)韩伦译注《诗经》,江西人民出版杜,2017年;

(9)元陈?注、金晓东校点《礼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猜你喜欢
竹节酒器青铜器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竹节人”中说“趣味”
查酒驾
B4RM4N智能调酒器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