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坯雅韵琢枕梦

2020-09-02 01:45姚颖
东方收藏 2020年7期
关键词:瓷枕纹饰印花

姚颖

瓷枕是一种生活日用品,在中国古代瓷器中較为流行。据说最初是作为陪葬的冥器,以后逐渐成为寝具和治病号脉的用具。瓷枕最早始见于隋代,唐至元代南北各地窑场普遍烧造。

瓷枕造型丰富,装饰方法多样,采用划花、刻花、剔花、珍珠地的素坯勾勒的装饰方法,尽显瓷枕的素雅淡洁之美。多见牡丹、荷花、菊花、梅花,争奇斗艳;龙凤、凫雁、鱼、鸳鸯,莺歌燕舞,应有尽有。雕琢素坯的工艺增加了瓷枕的淡雅之气,更符合宋代李清照《醉花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今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中“玉枕”睡寝具的描述。

北方的邢窑、定窑、磁州窑、井陉窑等在瓷器的生产工艺上互相渗透与交流,产品极为相似,并影响到山西的平定窑、盂县窑、介休窑。其中,瓷枕最具特色,装饰有划花、印花、剔花等,以戳印加划花之奔鹿、奔牛、卧鹿、立鹿、对鹿及宫女图枕等为代表性产品。以下将细致地分析瓷枕装饰方法的应用,并对工艺制作手法的异同进行论述,以为鉴别区分瓷枕上的装饰技法提供理论依据。

刻划花装饰

刻划花的装饰技法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出现,是先民最早采用美化陶器的手法,汉代又出现在瓷器装饰艺术中,但两晋南北朝时期瓷器装饰面上刻纹多为几何纹和线纹,刀法也不够成熟,到了宋元时期则进入刻划花装饰手法的极盛时期。

刻划花,是指陶瓷器体上的装饰纹样,既不用毛笔描绘,也不用色料点缀,而是用刀类工具在坯体上刻划出来,后罩釉入窑烧制。刻划花包含“刻”和“划”两个不同的工艺过程和处理手法,由于宋代刻划花在技术处理上往往既“刻”又“划”,同时应用,不易区分,因此人们统称为“刻划花”。

划花是用类似比较细的竹木工具,在坯体表面用力均等地划动,划痕较浅,转动灵活,转折自由。多以曲线为主,粗细一致,流畅活泼。往往注重外轮廓的效果,形象之间互相穿插挪让,空间布局均匀。如一件划花椭圆形枕主体纹饰采用的划花工艺勾勒出荷莲纹样,一叶三花,水纹衬地,荷花随水流倾斜荡漾,可以看出划花应用在枕面呈现出自然流畅的艺术特点(图1)。

而刻花装饰用刻刀(或竹针削成斜面),直接在未干的坯体上刻出一边深一边浅的线条组成的花纹,施釉后烧制。由于刻的痕迹深浅不施釉填充的厚薄不匀,形成釉色浓淡不一,深厚地方呈色浓,浅薄地方呈色淡,从而显露出微妙的刻纹,有着浅浮雕的效果。工艺便捷,用刀神速,表现形象潇洒奔逸,类似国画的大写意(图2)。

瓷枕上刻花历史上没有留下刀具及其技法的文字记载,其双线纹样还一度被陶瓷专家认为“刻一刀,复一刀”,谓之单线刀、双线刀、组线刀,只此三把刀具,花鸟鱼虫大千世界皆可纳于一器,刀线既可密不透风,亦可疏处跑马。非如此刀线不流畅,非如此刀痕不铿锵。任花鸟鱼虫千姿百态皆能灵动呈现。其刀行如流水,花成如满月,一起一落、一翻一转皆成定式,抑扬顿挫间一气呵成,刀停线止,如交响乐般流畅震撼,是谓胸有成竹,水到渠成。

刻花装饰的瓷枕构图清秀隽逸,耐人寻味。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并不是单纯地表现形象的外在美,而是经过艺术夸张手法,赋予形象以新的意向美和抽象美。如在一件刻花荷叶纹瓷枕面中,在一束根茎上刻划了荷叶和荷花,似竹若柳似的茎叶由直而曲,若飞腾飘然有资。独立的单朵荷花、曲折的荷花茎叶,诸如此类工匠都进行了各得奇妙的安排,一反荷叶本身的生长规律,使荷花、荷叶同出现在一个枕面之内,根据构图需要,迂回反转,迎合穿插,互为照应,互为弥补。

有时一朵荷花,两边的花瓣故意安排得一紧一松,一边紧偎于花茎,一边则半拉半靠若即若离。作为团案,它打破对称,然而,这种利用局部不对称来换取整体的对称和均衡,正是刻划花技法变化统一的具体体现。其他如龙、凤、鱼、牡丹等刻划也都是注重瓷枕儿个面的和谐统一。

枕面的装饰会将刻花与划花相结合,并又辅助篦子纹,常在纹饰轮廓线的一侧划以篦子细纹相对,从而增强纹饰的立体感。如一件枕面上刻划有牡丹纹的腰形枕,可以看出其将釉色、线条、刀法和纹饰儿个方面完美结合,牡丹花的线条和刀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线条随着花边缘的形象而变化,每个花瓣采用连续的“N”形云朵状刻划出外轮廓线,内辅助点缀篦子纹,使每一个花瓣看起来更为象形,连续起来整朵牡丹花立体呈现在枕面之上。转折部分划有月牙形线条,如用笔般,轻重缓急,随线条方圆、曲直、长短、疏密的形状和结构的变化而奏刀,有挫有放。刻划粗长线条,轻松而畅快;刻划婉转处,细致而缓慢(图3 )。

瓷枕上的刻划花章法、刀法和构图三者浑然一体。它刻划于立体或斜平面的坯胎上,犹如书画于平面之纸,信笔挥洒,寥寥儿笔,形象地雕琢成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画面,素雅洁净,伴着枕者入好梦。

磁州窑系还有一种珍珠地划花装饰工艺,制作步骤首先在敷化妆土的坯体上划出主题纹饰;然后在主题纹饰以外的空间用工具戳印珍珠状细小圆圈;其次在纹饰凹痕内着一层色粉(有的不着),用力蹭擦后拂去色粉,使花纹和圆圈处布满色粉;最后再施透明釉入窑烧制;如宋代磁州窑的白袖珍珠地牡丹纹枕,纹饰为刻划的缠枝花卉,纹饰空间填饰珍珠般的小圆圈,且纹饰均填以褐彩,与透明釉下的白色化妆土的洁白色调互相衬托,显得非常和谐。磁州窑系胎较为粗糙,但其装饰的画面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而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图4)。

印花装饰

瓷枕上还流行印花的装饰,印花是把印模上的纹饰印在瓷枕的坯体上。印模上的纹饰也是用刻划法工艺提前制作完成。

瓷枕的印花以各种花卉最多见,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纹等也很常出现,布局采用缠枝、转枝、折枝等,讲究对称或者连续。如临城县出土的白釉印花长方形枕,枕的正前面为印模印制的鱼、鸭,中间是一朵荷花,鱼和鸭正对着荷花游动追逐的画面,瓷枕的印花相对盘碗工艺更为复杂一些,瓷枕分为多面,每一面的形状不同,有的平面、有的曲面,需要灵活掌握,在素坯时,有花纹那面都要先印制出来,之后再几个面拼合起来,这件瓷枕,枕正上面中间低两边高,且多出前后面,外形像个官帽,印花部分更增加了整个瓷枕的灵动性(图5 ) 。

印花模具的制作,工艺較为繁杂,一刀一笔皆严谨有序,类于国画中的工笔画。北宋徽宗赵佶提倡深入生活、亲身体验的自然画风,生活气息颇浓。这种精细的印花工艺与刻花的神逸相比,印花显得温和许多,描稿、拓图、定格、奏刀等二十余道工序,精致、细腻、工整、富丽,美而不媚。

纹饰精美的模具才会印制出同样精美画面的瓷枕,由于工艺复杂所以流传下来的印花瓷枕,有的画面经过施釉再烧制后,已经不明显,如河北博物院收藏的印花长方形枕,其正上面印的水波纹已经模糊不清,侧面的缠枝纹和花瓣纹清晰精美,也可知瓷枕上印花装饰工艺烧成的难度之大(图6 )。

而另一件金代白釉印花鱼纹长方形枕,釉色灰白,白中泛青。枕面呈长方形,下凹两端上翘,底部有两个气孔,前后壁模印花卉纹,左右壁模印线纹,枕面模印莲花游鱼图,塘面开阔,莲荷挺举,鱼翔浅底,灵活生动的精细画面(图7)。

剔花装饰

剔花器物在瓷枕屮的装饰虽为小众产品,但也因其华贵典雅、装饰性强而备受推崇。剔花不同于一般剔花定义上的剔地留花,靠釉与胎体之间的色差衬托出形象,是在胎体上沿形象轮廓线由深向浅进行剔刻,不作留白处理,烧成后则出现如素描般的黑白灰色调变化。由深到浅剔刻出的线面即是釉层从厚到薄呈现的色彩变化,比用颜色晕染或剔地技法更多灵动、梦幻色彩。

剔花工艺的制作一般为先用铅笔打稿,再用划针定形,后奏刀剔刻,是一种兼工带写的技法,既有印花的精致细腻,也有刻花的飒爽神逸,具生动趣味和灵动之美。如金代剔花腰形枕,枕面两端略高,中间微凹,平底壁斜直,枕面易刻草叶纹,图案四周刻双弦纹和平弦纹各一周,弦纹间各刻三组梅纹,胎色白,质细腻,釉色白屮间青,光洁明亮,纹饰柔和清晰,画面生机盎然(图8、9、10)。

戳印点彩装饰

戳印点彩是井陉窑独特的装饰技法,其制作方法和印章颇为相似,在瓷器坯胎表面印上纹饰,然后在凹下去的地方点上釉彩,再整体上釉,入窑烧制,成品花纹部分凹凸有致,富有立体感。井陉窑在唐代的白瓷中就已出现了点彩装饰,其中五代点彩塔式罐腹周饰以团花、束穗为主图,上下七层点彩,为此项装饰的代表作。这一装饰技法一直延续到元、明,成其传统。

这一装饰技法在金代比较盛行,可以看到出土的人物、动物、花卉等形形色色的大小不等的戳模,小者花朵模、蝴蝶模直径仅半厘米,中等的直径二到四厘米,有旋子花、折枝花、缠枝花、海兽波涛、灵猫戏蝶、乐人击鼓、击钹等。较大的五厘米及以上的有卧鹿、对鹿、奔鹿、奔牛等等,多配套组合使用。近几年的发掘多见枕面排满戳印的立鹿、波涛海兽的方块图案,足以证明上述戳模在瓷枕装饰中的使用。

在井陉县河东坡窑址也出土了戳印模,此戳模外表呈黄白色,瓷质经高温烧制而成。高六七厘米,直径仅三四厘米,顶端浑圆,印面平雕独朵旋子花。工匠持之在未干的坯件底心按印,后以毛笔蘸釉点添印痕,从而保证器物(碗、盘、盆等)心点彩花形周正规矩、比例准确,既提高了工效,更使釉汁饱满凸突,产生强烈的花饰效果,风格别致。

另外,井陉窑发掘出土的鹿纹枕片样式众多,有立鹿,卧鹿、奔鹿、对鹿等,除衬以简单划绘的花卉、草木外,还配以戳印的团花、忍冬、花枝等辅图和边饰,也有戳印珍珠地儿边饰作衬托。而从枕片纹饰也可见戳印划花的图案,一般都填涂釉土,烧成后多呈褐彩,少呈黑彩,成为井瓷的一大特色。用此技法创作的图案表现于枕面上除鹿纹外,所见还有散花、折枝、团花、鸭鹅、鸳鸯、猫蝶、奔牛、童乐、宫女执翚、乐人击钹等二三十种,内容十分丰富,从而使得井陉窑的戳划成为同其他窑口划刻技艺不同、个性鲜明、鼎足而立的一大特色(图11、12)。

各窑口的瓷枕为了防止在烧窑过程中坯体的裂开,都会在瓷枕坯体的底部、侧面,戳制出有一或两个小孔,这也是瓷枕器型的一个独特的烧制工艺(图13、14)。

井陉窑也出土有完整的瓷枕,如釉戳印褐彩双鹿纹枕,为如意形,前低后高,两端微上翘,后壁有两个气孔,枕面中心开光内戳印点彩装饰双鹿图,梅花鹿相对而卧,两鹿间三族草叶,上有四朵祥云在窑中飘荡,一周缠枝卷草纹作为边饰,纹饰均用印模戳印而成,施棕褐彩,画面安详平和,寓意吉祥。枕的前壁棱印菱花开光,其余三面模印竖线和斜线纹,灰白胎较坚致,釉色白中泛黄,可以想象使用带花纹图案的印戳在半开的陶坯上,印出纹饰,在纹饰上点彩,而后上釉烧制。

瓷枕除采用戳印点彩外还有戳印填彩,此法是借鉴了珍珠地填彩的技法发展而成,是将截模在饰面上戳印之后,印纹内填涂棕褐或黑色釉粉,以彰显出画面的纹饰,器表再施以透明釉。另外还少见有戳印划花填彩,这是以划花和戳印两种技法结合使用的作品,以戳印为主纹,辅助划花纹饰。

瓷枕作为一种伴身的实用寝具,这种装饰的艺术风格更有利于其使用功能的发挥,各窑口工匠们以精湛多变的技艺、质朴勤劳的精神,雕琢着瓷枕的风姿神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猜你喜欢
瓷枕纹饰印花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瓷枕,透心凉
瓷枕,透心凉
印花派对
欢愉印花
瓷枕的门道真不少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印花游戏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