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各异的古代三彩瓷枕

2020-09-02 07:07姜兵
东方收藏 2020年7期
关键词:瓷枕荷叶长方形

姜兵

我国古代的三彩枕,是指从唐代至清中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瓷枕。其先素烧胎体,再在胎体上施彩釉后低温烧成,釉色呈黄、绿、白、酱等多种色彩,以北方窑口烧造为主。三彩枕有匣钵、支垫具、垫饼等装烧工具,侧面上遗留有三枚支钉痕,表明是用三岔形支钉支撑、侧置入窑烧制而成。它们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特别突出的是在装饰方面的表现,图案亦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并且根据其器型可分为箱形三彩枕、像生三彩枕两大类,造型各异。

箱形三彩枕

这类三彩枕最为常见,种类和数量也最多。它们由枕面、枕底及枕墙粘合成型,可分为长方形枕、圆(或椭圆)形枕、腰圆形枕、束腰形枕,以及三瓣花形枕、六角形枕、扇形枕等:

1.长方形枕。此种三彩枕发现的数量最多。它们棱角分明,枕面平坦或稍微内凹,两端微翘。按其釉色、装饰又可分为三组:

第一组长方形枕,枕面的主题为折枝花朵,个别为动物、人物纹。其纹饰规整,布局多为长方形边框内刻划菱形开光,开光内刻划花朵,开光外饰花草纹。釉的颜色较多、这类三彩枕最早出现于唐代,金代依旧流行。代表性藏品有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三彩枕”(图1),西安市西郊小土门村唐墓出土。其高5.3,宽11.2厘米、枕为长方形,各面均饰花朵。河南省洛阳市博物馆藏“唐代三彩鸳鸯方枕”(图2),洛阳市北邙山前李村唐墓出土。其高6、宽12.5、长10厘米。枕面饰两只鸳鸯在莲池中嬉戏,侧面饰斑点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绿釉三彩划花人物纹枕”,其高11.8厘米,面长33.5、宽15.5厘米。上半部及枕面周围均饰绿釉,枕面中心饰二人物行走在草丛中,绿树和黄色的云朵作陪衬,两侧均为黄地开光折枝花一枝。

第二组长方形枕,枕面的主题装饰为人物。如广东省博物馆藏“宋金三彩婴戏图长方枕”(图3),其高10.5、纵44、横16.6厘米。又如河南博物院藏“宋代三彩童了傀儡戏枕”(图4),其高11.0厘米,面长48.8、宽18.0厘米,底长47.6、宽13.9厘米。1976年河南省济源镇安寺出土。枕面右边一童坐于绣墩之上,左手按膝,右手执一提线木偶,作戏弄状;左边两童配合他的表演伴奏乐曲,前者席地坐敲镗锣,后者边吹笛边舞蹈。枕面两端绘折枝牡丹纹,周壁四侧为莲瓣纹。纹饰根据需要着黄、绿、白、黑等色彩,色彩柔和。三幼童稚趣可爱,表演伴奏配合默契,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民间流传的提线木偶表演艺术。

第三组长方形枕,枕面的主题装饰为故事;人物融入故事之中,变成故事的一部分。也有元代流行的叶形纹枕面中央绘图的形式,中心画面两边还配有花卉图案,枕壁均饰有花卉图案。代表作有首都博物馆藏“金代磁州窑三彩‘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枕”(图5).1980年北京房山区金陵遗址出土。其高13、长42、宽20厘米。枕面呈前低后高的坡面,中间略凹。以黄、绿、白、褐多彩装饰,画面以两骑马人物为主前后呼应,用垂柳、山石、瀑布、朵云为背景,绘“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画幅两侧饰花卉纹,枕的四壁上部饰叶形花纹,四壁均留有圆形气孔。其胎色灰白细腻,制作工艺精细。

2.圆(或椭圆)形枕。其枕面呈圆(或椭圆)形,枕体与枕面的形状相应。

圆形枕于北宋晚期出现,流行于金代。具体标本,一是河南辉县墓葬出土三彩刻花枕。其前低后高,枕面上以双阴线边框内刻划一菱形图案,中心部位刻划牡丹纹;枕面施绿釉,腰部褐釉。二是山西离石出土枕,枕面剔刻莲花,枕壁模印缠枝牡丹,花纹突起,年代大致为金代。三是山西太原出土绿釉剔花枕,枕面剔缠枝牡丹花。四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北宋三彩莲塘游鸭纹枕”(图6),其高12.4、长39.8、宽28.2厘米。枕面施褐黄、绿、白三彩,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的当阳峪窑精品。

3.腰圆形枕。这种枕的前墙明显内曲,后墙外凸,两侧成为圆弧形,类似于人的腰部。

典型标本,南越王墓博物馆藏有多件。其淡红色胎,三彩釉有开片,枕面多为花卉纹。以及河北省博物馆藏牡丹纹枕,胎砖红色,釉呈黄绿褐三色,中心绘折枝牡丹。还有洛阳市博物馆藏,该市白马寺出土的“金三彩牡丹纹枕”(图7),把国色天香的牡丹描绘在瓷枕之上。其丰满的花形、流畅的线条、浓艳的色彩,尽显雍容华贵,反映了古人对美好富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束腰形枕。枕的侧面为正方形,其余四面均各均匀内曲。

典型标本为1969年洛阳旭升村出土的宋代三彩诗词束腰方枕(图8),此枕长25厘米,全身饰以三彩花纹,其上用行草黑体字书词四阕,词尾“庆宣和”“落梅凤”和“赏花时”是这几首词的词牌名,为宋词中少见,为我们研究宋词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及1976年洛阳出土的宋代三彩诗文枕,枕面的四面正中开光绿地内刻北曲小令四首。这两件都是洛阳市博物馆藏品。还有首都博物馆藏“金代磁州窑三彩诗文枕”,其高13、長25.5、宽13.5厘米。长方形,束腰;以黄、绿、白三彩装饰,每面中心部位部有行书题诗一首,两侧为边饰,表现出当时民间戏曲的流行。这类诗文枕集中出土于洛阳地区。诗文枕种类繁多,但有纪年的却很少,它们的生产年代基本集中在12世纪初中期。另外还有花卉纹或几何纹束腰形枕,年代为宋金时期。

5.三瓣花形枕。这种三彩枕边壁竖直,枕面均饰有双线边框,边框内刻划图案,枕壁印有菱格花纹,黑色釉作底。

具体标本有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金明昌七年(1196)三彩童子戏莲纹枕”(图9),1964年山西省侯马市金墓出土。其枕面略残,剔花,饰童子戏莲图;而花上施白釉,荷叶及地纹施绿釉,点施黄釉。而南越王墓博物馆也藏有多件三瓣花形枕,枕面分别绘有婴孩、动物、花卉纹等。如“金三彩剔花墨地哪吒纹三瓣花形枕”(图10)、“金三彩剔花墨地‘晋官封侯纹三瓣花形枕”(图11)等。

6.六角形枕。此类三彩枕是将长方形枕的后墙两角切去制成六角形,两面高,中间略低,微有坡度。这种瓷枕发现不多,往往以黑色釉作底。

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金三彩诗文六角形枕”(图12),其高8、长25.6、宽11.8厘米。这件金代山西晋南地区六角形瓷枕,在枕面长方形框内书写一首五言绝句: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是唐代很有名的绝句,它的作者是元和、长庆年间的诗人张祜。这首诗是写唐代宫女生活的,宫女远离故乡,被幽禁于宫中达二十年之久,一面唱着哀婉的《何满子》曲给皇帝取乐,一面想到自己悲惨的身世,不禁黯然泪下。宫女内心的凄楚,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还有山西博物院藏“金三彩剔刻填黑‘羊祜坠马图枕”(图13),其高11.4、长44.2、宽20厘米,曾著录于《磁枕玄珠》。

7.扇形枕,枕面呈弧梯形,前侧墙印花,有浅浮雕效果。均饰黄绿两色釉,这类瓷枕最大的特点是在枕的边侧有模印的“福、禄”纹,用“福”字和动物的鹿形来表示。有的单色低温釉瓷枕除了“福”宁、鹿纹外,还加上了两位寿星。

具体标本有河北省邯郸市博物馆藏“金三彩雕花划荷扇面枕”(图14)。 其高11.3、面长35、宽17.9厘米,河北磁县观台镇出土。枕形宛如展开的折扇,枕面画有莲花流水纹,枕背印花缠枝莲纹,并施以黄釉,余皆施绿釉。而河南汤阴文管所藏扇形枕,上饰刻划鱼纹,四周线刻以莲弦纹,釉彩以绿釉为主,辅以黄、白釉。另外南越王墓博物馆也藏有两件,为黄绿釉的扇形枕。扇形枕在金代比较流行,其他时期少有。

另外还有一些箱形枕,由于发现数量较少,无法作型式分析。如鞍形枕,仅在江西吉水发现一件。枕两头呈圆筒状,筒端各有一圆孔,筒壁划花,枕侧似碟形,黄、绿釉,与北方发现的三彩枕差别较大,应为南宋嘉熙元年(1237)南方吉州窑所产。再如元宝形枕,芝田三彩窑发现一件,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有两件。而八角形枕,两汉南越王博物馆收藏有两件,北京故宫博物院则藏有一件高10厘米的“北宋三彩刻花枕”(图15)。

还有如意头形枕,仅是枕面做成如意头形,枕面绘一折枝牡丹,枕座出边,边沿和枕面边沿压印不同的纹饰。这类枕仅发现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减有两件,年代大致为北宋至金代。其中的一件“金人物故事纹如意头枕”,百度上义称“辽代三彩划牡丹纹如意形枕”(图16),长22.8、宽26.1、高13.4厘米。枕面画有珍珠地牡丹花纹,侧面模印兽首及山水人物,施三彩釉,是辽代龙泉务窑产品。龙泉窑窑址位于今北京西郊门头沟区的龙泉镇,是处有代表性的北方辽代瓷窑遗址。这件枕的外形极具草原文化特色,和辽代墓葬出土的许多随葬枕形相近。

像生三彩枕

此类三彩枕仿照人、兽等造型作为枕座或枕体,或在其背上开出枕面。作为三彩瓷枕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其大致可分为狮形枕、虎形枕、童子荷叶枕、卧女枕这几种。

1.狮形枕。其枕座有单狮和双狮两种,以双狮戏绣球较为精彩。

其中是单狮枕,瓷枕为一蜷曲的雄狮。前肢并拢向前作俯首状,后肢内曲。如山东聊城出土狮形枕,狮背枕面呈椭圆形,通体施釉,鬃毛为黄色,狮身绿色,还点缀有黑、白色。郑州宋墓出土枕,狮背枕面有如意形和椭圆形两种,如意形枕面刻有盛开的牡丹花。而观复博物馆藏“宋代磁州窑三彩狮形枕”(图17),山西侯马墓葬出土枕,枕座则塑成卧狮形。

双狮枕,枕面呈圆形、长方形或如意形,中间徽凹,两端微翘。如洛阳龙门博物馆藏,高10.4.、长20.1、宽12.8厘米的“唐代三彩对狮枕”(图18)。后来工匠又把狮子、彩球和瓷枕巧妙地结合起来,并融为-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类枕的年代大致为宋金时期。如云南省博物馆藏“宋代三彩双狮花卉瓷枕”,枕面长方形,枕下塑双狮戏绣球,釉色以黄绿釉为主。河南汤阴文管所藏双狮枕,枕面椭圆形,器表釉色以绿釉为主,辅以黄黑色釉,腹部饰双狮戏绣球纹。此外,南越王墓博物馆也藏有多件狮形枕。

2.虎彤枕

三彩虎形枕的流行年代为金代。有河北博物院藏“金磁州窑黄褐釉虎形枕”,整体为卧虎状,一端塑虎头,一端塑虎尾,虎尾盘至前身近肘部,虎背为枕面,呈荷叶状。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金白地黑褐彩飞雁行虎纹虎形枕”(图19),其出自山西长治窑,高9.3、长35.6、宽17.5厘米。枕面绘一虎行于山峦之间,虎以与枕身相同的色料绘出黄色身体,其上再绘黑色斑纹,眼睛注视着斜下方远飞的双雁。

经典之作还有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藏“金三彩虎形枕”(图20),其高17、底42×14厘米。枕呈伏虎状,形体雄浑健壮,长尾卷附于腹侧,前爪贴于颌下底托之上,虎背作凹形荷叶状枕而并施绿釉,虎身一侧倚靠镂雕的洞石与阔叶树木。虎头及全身皮毛斑纹以黄褐两色绘出,并顺着一个方向呈抖动之势,尤其绿釉点睛的神来之笔匠心独运。

3.童子荷叶枕。

这类瓷枕集中出土于河南地区,河南上蔡县、洛阳涧西区、郏县、叶县均有出土。枕座为一熟睡的孩童侧卧于榻上,孩童隐匿在一片荷叶之下,荷叶巧妙地塑为弧形枕面。釉色为黄绿白三彩。如河南省博物院藏“宋代三彩荷叶童子枕”(图21),是1977年河南省上蔡县宋墓中出土的,长33、宽16.5、高15厘米。枕的底部是粉白色的长方形托板,托板上卧着一个童子,上面是一片荷叶,荷叶呈弧形的从两端向中间倾斜状,形成枕面。童子头顶蓄发一至数绺。颈饰项圈,手脚饰有钏、镯。右臂袒露,向后微曲。面目圆润,目视前方,头微微上仰,左手压于身下,右手执荷叶在身上作为枕面。在荷叶状枕面和童子臂部之间左右各有一片折叠的小荷叶巧妙地连接成一体。 下身着绿色短裤,神态天真可爱。

另有河南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藏“北宋三彩莲花孩儿枕”(图22),高l8厘米。这件瓷枕塑造了一侧卧的童子,手持一枚荷叶,荷叶边缘向上翻卷,荷叶硕大而浑圆,叶心向内凹陷,正好作睡卧用的枕面。童子侧卧,圆头圆脑,胖胖的脸庞,似在怡静中睡眠,煞是可爱。

4.卧女枕

像生三彩枕中的人形瓷枕,是宋代制瓷艺人的一种创新。如安徽博物院藏“宋三彩卧女抱鹅枕”(圖23),高15、长30.9、宽11.2厘米。枕塑一女子侧卧小憩状,左手撑头,面带微笑,头发施黑釉渲染,发饰以黄、绿两色釉点缀,卧女右手抱鹅于胸前,着绿色长衫,衣衫上饰黄花、荷叶以及戳印等纹样,自然流畅,简洁疏朗。枕面略有弧度,作如意云头形,云头尖端一侧略高,整个枕面设计非常适于枕者安睡。枕面以黄釉线条幽出一个开光,其内绘折枝花卉纹,花黄、叶绿,娇艳动人。

而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藏的“宋代卧女荷叶三彩枕”(图24),高14.6、长33.5厘米,是荆门市掇刀区双喜宋墓出土的。枕面为荷叶形,枕身为一个妇人抚猫侧卧在曲边床上,枕面微凹,黄边绿叶,立于妇人左侧之上,叶面上以黑色描绘枝蔓,以黄色描绘花卉。妇人右侧卧,面容娴雅,瓜子形脸,朱红肌肤,双目微睁,小嘴合拢,黑发中分,挽结双髻,佩戴耳坠,手臂套镯;右手持香囊置于头部右侧下,左手抚摸于猫背,下肢微屈,上衣黑方领,对襟扣;窄袖朱红地饰黄花,边缘黄色,下裳裤褶黑色,垂坠香球于左侧,头下圆柱形黑枕,档上饰花卉,惟妙惟肖。

明清以后,陶瓷枕的瓷质更加致密、硬度更高,但其生产却进入了没落期,逐渐式微,多见木枕、丝织枕和布枕,少见陶瓷枕,像生三彩枕有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明代三彩蝴蝶枕”(图25),更是鲜见。此枕的枕面中部做如意形下凹枕面,两侧上翘镂空塑出造型,其下为半月形枕座。

猜你喜欢
瓷枕荷叶长方形
瓷枕,透心凉
瓷枕,透心凉
荷叶像什么
瓷枕的门道真不少
小长方形找朋友
荷叶圆圆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
荷叶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