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将 闫磊 梁军 刘阳
【摘要】目的 对儿茶素对脑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作用机制进行调查。方法 制作不同浓度的儿茶素培养基开展甲基噻唑实验,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儿茶素在细胞周期中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 脑胶质瘤细胞U251在儿茶素的作用下会发生显著的形态变化,且其变化与儿茶素浓度成正比。当儿茶素浓度为62.5~125 mg/ml时脑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情况非常明显,而在低于10 μg/ml浓度中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凋亡情况并不明显。儿茶素不同浓度下作用24 h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作用12 h(P<0.05);相同作用时间下儿茶素浓度越高细胞凋亡率越高(P<0.05)。结论 儿茶素能够在S期对细胞增值进行抑制,进而抑制脑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
【关键词】儿茶素;脑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增殖;细胞抑制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0..02
神经胶质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部位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本病通过手术治疗后生长更快,患者死亡率更高。因此,临床中多采用药物化疗、放疗等方式进行治疗,通过药物杀灭肿瘤细胞。但多数化疗药物存在较大的毒性,患者治疗过程中副作用发生率非常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负担较大[1]。且部分肿瘤细胞对化疗物质以及放射线的敏感度较低,导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治疗[2]。儿茶素是茶叶中提取的多酚物质,近年来研究发现,儿茶素能够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进行抑制。为此,本次研究将针对儿茶素对脑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的抑制机理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标本:U251细胞株系采购于中山大学并于本实验室内冷冻保存;儿茶素(95.0%)选购于南京清泽科技有限公司。将儿茶素用完全培养基配置成8个不同的浓度,初始浓度为500 μg/ml,而后每个培养基以50.0%浓度递减,最终培养基浓度为3.90625 μg/ml。
仪器:显微镜(德国莱卡);压力锅;CO2培养箱;流式细胞仪;酶标仪(Multiskan MK3)。
试剂:胎牛血清;胰酶;甲基噻唑蓝;液体培养基;台盼蓝;碘化丙锭;RnaseA;枸橼酸钠。
1.2 一般方法
细胞培养:将U251细胞株培养于含有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培养基中,隔天换液,培养条件为5%CO2、37摄氏度。
试剂配制:儿茶素通过完全培养基配置成8个不同的浓度;台盼蓝用无菌水配置成浓度为0.4%的溶液。
增殖抑制:收集对数期生长细胞将其接种在96孔板中,通过8个不同浓度儿茶素处理24 h,而后计算细胞成功率。
1.3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t/F为检验值,计数资料采用%表示,x2检验,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细胞形态变化
脑胶质瘤细胞U251在儿茶素的作用下会发生显著的形态变化,且其变化与儿茶素浓度成正比。随着儿茶素浓度不断递增,脑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体积不断增加、细胞核轮廓逐渐模糊,细胞处于S期时开始出现增大表现。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细胞生理形态基本完整。
2.2 细胞凋亡率
当儿茶素浓度为62.5~125 mg/ml时脑胶質瘤细胞U251凋亡情况非常明显,而在低于10μg/ml浓度中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凋亡情况并不明显。儿茶素不同浓度下作用24 h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作用12 h(P<0.05);相同作用时间下儿茶素浓度越高细胞凋亡率越高(P<0.05),详见表1。
3 讨 论
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率非常高,临床治疗多以手术、放化疗等方式为主,但由于常规放化疗药物毒性较大,其不仅会杀灭肿瘤细胞同时也会杀灭机体正常细胞,因此所产生的副作用非常大,患者通常存在明显的毒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3]。加之部分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度非常低因此急需采取其他的方式开展治疗,降低患者治疗副作用,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
儿茶素是一种茶叶中的多酚物质,儿茶素能够清除自由基,因此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其抗衰老作用甚至超过维生素E[4]。儿茶素具有类氟作用,能够减少牙菌斑、延缓牙周病的发生;儿茶素还能够改善肠道内维生素的分布,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不会损伤益生菌生态[5]。其同时具有除臭、抗菌、抑制血压等作用。在近年来研究中发现,儿茶素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早期已经证实其能够诱发白血病Molt4B细胞凋亡。
在本次研究中可见,儿茶素能够诱发脑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凋亡,且随着儿茶素浓度的升高,脑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率也持续提升。此外,儿茶素作用时间不断延长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凋亡率也呈现上升趋势,证明了儿茶素确实能够对脑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增殖进行抑制。在实验中发现,脑胶质瘤细胞U251在S期时开始增大,细胞比例不断下降,证明细胞抑制从S期开始。
总的来说,儿茶素能够抑制脑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可作为临床治疗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钱广涛,晁二昆,孙 伟,等.苦荞芽和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差异及关键基因表达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15(13):1-9.
[2] 赵开胜,折 盼,白利芬.人白细胞抗原-G基因多态性与脑胶质瘤易感性之间的关系[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0,15(03):173-176.
[3] 陈劲松,林 富,朱双根,等.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遗传变异对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的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9,32(10):859-865.
[4] Kirana C,Ruszkiewicz A,Stubbs RS,et al.Soluble HLA-G is a differential prognostic marker in sequential colorectal cancer disease stages[J].Int J Cancer,2017(12):78.
[5] 夏 涛,高丽萍,韦朝领,等.茶树儿茶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09):529-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