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企业生态系统视角出发,构建产业园区生态系统,将企业生态系统理论与产业园区建设研究相结合,以XX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园区项目为例,推进园区内企业和相关组织协同进化,构建产业园区生态系统,实现产业发展。
关键词:产业园区;企业生态系统;建设;发展模式
企业生态系统指的是企业与企业生态环境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依赖其他企业或组织而存在,形成一种经济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对于企业个体来说,在其周围的其他企业及组织联通社会经济环境构成了它生存的外部环境,企业个体与其外部环境通过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构成一个共同发展的整体。企业生态系统理论主要研究企业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企业与其外部环境的整体性,将企业与其外部环境视为整个企业生态环境共同实现进步。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产业园区生态系统,可以把它看做是企业组织和个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以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经济群体,既包含产品技术的研发、产品的生产、产品的销售等相关的一系列组织或个人,也包含园区发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信息和技术支持。为此,我们在建设XX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园区项目时,运用企业生态系统理论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项目背景
(一)从市场角度考虑
当前中国智能制造产业正处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周期的起点,特别是随着5G和“新基建”的发展,让智能制造更上一个台阶,到2024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在此过程中将占有一席之地。据2019年统计,我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有2 500多家,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 400亿元,农机进出口总额近400亿美元。农业农村部发布未来需求达210.4万台套,多数产品是智能化、信息化、高质化的需求。“一带一路”的实施,沿线国家对中小型、中低端农机需求量极大,我国农机产品性价比高,具有很强的潜在竞争力。
(二)從产业环境角度考虑
2019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达到18 33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01万人,增长1.1%。农业劳动力的持续流失,导致农村的农业劳动力显著不足,呈现老龄化的局面,客观上加大农机化提升农业效率的要求。我国农机行业产值世界第一,但产品以低端中小型设备为主,利润低技术含量少且核心零部件需进口,高端大马力、智能化设备及其核心零部件市场由国外农机巨头把持。在智能农机管理系统领域,我国已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有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并应用相应管理系统。同时产业发展模式正发生变革,产业互联网正在成为智能农机装备产业新的科技和商业模式的推动力。
(三)从政策支持角度考虑
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国家出台《十三五”智能农机装备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等。《浙江省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提出“加强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研发,探索建设基于卫星遥感、航空无人机、田间观测一体化的农业遥感应用体系,推广智能化农机技术”,《宁波市智能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宁波成为我国智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以上文件为建设XX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园区项目,构建产业园生态系统创造了条件。
二、项目目标规划
(一)构建产业园区生态系统平台体系
一年内构建部委级支撑的全球智能农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形成高端智能农机跨国智库,协助引进智能农机一流研发机构及行业领军人才;两年内建设“一带一路”智能农机发展交流中心1家。三年内建设智能农机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以及若干企业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建成1个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
(二)培育产业园区生态系统领军核心企业
三年内拟构建2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智能农机装备领军企业和2家应用推广服务型企业,培育智能农机网络协同设计、虚拟仿真新模式1家,培育制造与服务集成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家。三年内争取引进行业领军企业“雄鹰计划”1家,争取培育浙江省“凤凰计划”上市企业1家、行业独角兽企业2家、准独角兽企业3家,培育国内先进企业1—2家,培育“一带一路”跨国企业不低于5家,“鲲鹏计划”企业不低于20家,初步形成中小微企业协同共生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三)建设产业园区生态系统创新高地
五年内研发并推广不低于10台(套)首台(套)智能装备,拟参与制(修)订智能农机技术领域国际标准2项以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10项以上,争取实现50项以上各种中外专利,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四)创造产业园区生态系统经济社会价值
三年内入驻企业不低于50家,年收入不低于3亿元。五年内入驻企业不低于100家,年收入不低于20亿元。产业园税收预测三年内年税收不低于4 000万元,五年内不低于2.6亿元。产业园就业预测为三年内新增就业不低于300人,五年内不低于1 000人。项目运作模式产业园区建设主要打造三项核心竞争力,提供三大赋能,构建产业园区生态系统。
1.搭建平台,提供多维平台资源赋能。利用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关系,在人机工程、产品智能化和可靠性三项技术方面重点发力,补齐我国短板,实现农机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公司与意大利农机协会的战略合作协议以及公司在欧洲的两个海外办事处,嫁接欧洲先进农机技术在XX产业园的转移落地;搭建产业园工业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平台,在技术端和应用端提供服务。
2.嫁接资本,提供多种金融模式赋能。公司为入驻产业园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并配合政府运营产业专项基金,伴随入驻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3.协助销售,提供多渠道市场赋能。利用公司与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机推广总站等机构、产业龙头企业、母公司启迪控股等信息渠道,提供入驻企业在国内市场及“一带一路”市场的产品销售渠道。协助建设产业大数据进行分析与调度生产需求,使“数据核心”成为全流程生产控制的中心,赋能入驻企业按需组织生产。依据企业生态系统原理来构建产业园区的生态系统,主要分为产业园区生命系统和产业园区生命支持系统。其中,生命系统一般是由上游研究类企业、下游生产类企业和产业技术产品的最终消费市场共同组成的。上游研究类企业有高等院校、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和科研机构等擅长从事产业技术研发类的组织。下游上产类企业有产品生产厂商、经销商等专门从事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组织。生命支持系统是由资源、环境和支持性组织促成。资源包括资金、专业人才、技术支持等。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支持性组织包括园区服务部门、地方建设部门和银行等。一般情况下,生命系统主要是将价值及技术通过上游企业到中游企业再到下游企业,最终顺利抵达市场,生命系统与生命支持系统之间不断有物质、能量、信息等相互流动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园区生态系统。在产业园区生态系统中,生命支持系统持续地为生命系统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能力和信息等资源,并通过资源要素的配置对生命系统进行调控。环境因素和支持性组织是生命支持系统的基础,制约着生命系统的发展,而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等则作为核心资源直接影响着生命系统的变化和发展。
三、建设的主要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建智库,引进技术和人才支持
组建XX智能农机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国家部委、清华大学、中国农大、瑞典农大、意大利农机协会、启迪控股、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等国内外资源,打造跨国高端智库,引进科研机构,布局全球资源,开展XX智能农机产业发展规划,整合技术、市场、企业和人力资源。开展技术支撑及人才培养,依托高校优势,开展专业教育、交流学习和实用人才培训。
(二)组建基金,推动创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由政府+国企+公司组建基金管理公司,与大型产业基金、公司、战略投资者共同组建智能農机产业专项基金,主要投资发展农业产业互联网、农业数字,智能农机装备等。积极推进当地龙头企业与政府部门联合设立产业基金的子基金,做到产融结合,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金融单位共同合作,开展产融协同、投融协同,探索金融服务创新,发挥产业基金在经济转型发展中的综合功能。
(三)设立顾问团,服务产业园区发展
依托外部资源共同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校友创业训练营”。聘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付文阁教授作为首席教练,并以此设立顾问团,为产业园区发展和企业管理提供咨询。同时联合瑞典农业科技大学和意大利农机制造商协会,构建欧洲及意大利高端智能农机企业资源群。
(四)引进核心企业,构建产业企业资源库
一般来说,产业园区的核心企业是这个生产系统的关键,是作为主宰者而存在,而其他相对较小的企业一般是作为合作者而存在的,但是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企业生态系统,需要所有企业之间相互依存,所有企业之间做到优势互补,一起分享、创造价值,实现共同发展。引进意大利龙头公司,并成立合资公司,扩展中国农机市场。同时,利用国内智能化农机装备企业及配套企业名录,构建智能化农机产业企业资源库,积极招商引资,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不断建设发展产业园区。
参考文献:
[1]刘梦雨,何玲.园区建设“信”势力——我国开展园区信用建设扫描[J].中国信用,2020(5).
[2]吴兰贞.基于生态系统视角的科技园区培育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3.
[3]赵立龙.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4.
作者简介:唐荣灿(1973—),男,安徽宿松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