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0-09-02 06:47刘晓
神州·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解决策略

刘晓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高校录取率上的逐步增长,更是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行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获益。但随着录取率的上升,高校学生中贫困生的比重也随之上升,困难学生数量的上涨为资助其继续学业带来了一些问题,使相应资助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本文将对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尝试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解决策略

引言:

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已成为各大高校日常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家政策方面对困难学生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与扶持,部分社会企业单位也优先为困难学生提供实习及就业机会,高校更是年年落实对困难学生的补助与福利发放,以确保这部分学生能够正常完成学业[1]。但在实际进行相关资助工作时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致使对高校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并不理想。

1.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社会及教育界实际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尽管这些年来的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获得了一定进展,也确实帮助到一部分存在经济困难的学生,相关工作体系也愈发完整,但其实施过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困难学生的认证不够严谨

对高校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需要建立在对其困难程度进行评定的基础上展开,尽管国家在这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以对贫困家庭及困难学生进行认定,但下级单位在评定认定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工作不够严谨的情况,导致实际评定情况失真,认定结果并不完全可靠;此外困难学生的基数太大,也是导致相关困难资格认定工作难以展开的原因之一[2]。高校对困难学生的认定,多是通过学生自行上交居委会等街道管理部门或地方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资格认定材料进行评定,这种材料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且由于相关认证部门多没有设定相应的追责机制进行约束,在困难家庭的认证及评定工作中可能会应付了事,致使相关文件的可靠性进一步缺失[3]。这使得困难学生的认证工作存在两种极为典型的情况,其一是部分家庭并不困难的学生在了解到相关政策以后钻空子,通过一些手段得到贫困认证证明文件,来获取经济上的利益,这种行为是很不道德的;其二则是真正的困难学生多拥有较强的自尊心,不愿去申请、开具相关证明,也就无法获得应有的资助[4]。

1.2对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不足

真正的困难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或山村等地,亦或是遭遇家庭变故失去经济支持。这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往往背负着出人头地或一力改善家庭生活状况的心理负担,长期背负这种心理负担致使困难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神经相较其他学生更为敏感、自尊心更强,在人际交流过程中往往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另外则是发达地区的学生在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均比困难学生要优渥,同时受环境因素影响,受教育程度及培养的思想观念等相比困难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相处更容易导致心思本就敏感的困难学生产生强烈自卑感,加重了困难学生的心理负担。

1.3资助效果不理想

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并不仅仅在于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意识与踏实肯干的精神。因此针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除了要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更要帮助他们培养自立自强的观念,重视对困难学生心理素质及能力水准的强化,以使其自身发展能够满足社会要求。但部分高校在资助过程中因人力资源不够或其他原因忽视了这方面内容,对一些困难学生思想及心理上的不成熟与依赖性没有进行即时的教育与督导,导致这部分学生出现多种消极思想(如因为贫困所以应当拿到资助、受外界诱惑乱用资助资金等),这些消极思想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处理,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无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2.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2.1严格进行资格认定工作

严格的认定标准是确保资助工作落到实处的制度保障。在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上,高校要求学生出示相关证明文件是合理的,但也应对文件可靠性及学生家庭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由于高校人力资源有限且在日常运行中还需要进行其他工作,以及贫困学生多不愿主动接受校方的调查等,对贫困学生的认定应通过其日常生活及学习开销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学生的消费多在学校内进行,因此可通过相应的技术与设备对申请资助学生的实际经济情况进行分析,确保该学生确实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再落实资助工作,并对弄虚作假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惩戒与教育。

2.2强化对困难学生的心理教育

针对困难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应及时进行教育,端正困难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认识到资助工作的本质是一种权利,而非一种义务,资助本身只是外界对学生现有困难暂时的帮扶,而非负责该学生日后的一应开销。引导学生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启发学生明白生活要靠自身的努力去争取,告诉学生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鼓励困难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有的局面。另外,还要重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保证资助款项原本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切实提升困难学生的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并强调学生学会感恩与回报。为不使学生因困难得到资助而滋长消极思想,应将资助内容多样化,除款项上的直接资助之外,还可以在校内为困难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途径,提倡困难学生利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

2.3关注困难学生心理状态

困难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学习及生活方面往往会受到多方关注,这会给他们造成压力,再加上家庭因素带来的压力,会使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影响。因此,辅导员及其他同学应关注困难学生的心理状态,鼓励并带领困难学生参与日常活动,加深困难学生与普通学生及外界的交流,对困难学生在生活及学习中出现的疑惑进行多人解读,帮助其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使困难学生保持豁达、乐观的心理状态。

结语:

尽管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上述问题,但均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解决过程中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强化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心理素质,帮助其完成高校阶段的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郎瑞琼.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9,(2):113

[2]荣昆.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A].科技资讯.2017,(11):158

[3]章桂芝.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海峡科学.2017,(2):73

[4]魏然.高校貧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5):65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解决策略
对受资助学生群体感恩教育的思考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创新的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