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英
摘要: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它凭借声音、图片、影像、动画等,给作文课堂注入新的生命。使用多媒体进行习作教学能使教学全过程生动活泼、情趣横生,在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提高学生的感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激发表达欲望,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学会习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多媒体;激发兴趣
小学生写作文最苦恼的是“没啥可写",其次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现代多媒体技术将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出路,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如何有效地使多媒体技术与习作教学的整合,让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作文的工具与伙伴,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提高效率,使学生作文水平获得提高。
一、借助多媒体,素材积累更高效
要解决“没啥可写”这个问题,就要注重平时素材的积累。除了学生实地去看、听等途径,多媒体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作文材料。
(一)听课文朗读录音,吸收优美词句
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积累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将阅读所得语言运用出来。传统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知道,播音员的语音平稳和谐,娓娓动听,主持人的语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令人赏心悦耳。不可能每个教师既有播音员的声音又有主持人的语气,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录音媒体便能扬长避短,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词句运用的好处,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写作能力都有帮助。
(二)利用多媒体,积累连续观察成果
为了写发豆芽的连续观察日记,孩子们必须要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只是用笔和纸记录,就比较单调。我先让孩子们到网上查什么样的豆子才能发芽,豆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等等,然后他们亲自买豆子、泡豆子,观察豆子发芽过程,并把这些观察用照片、语音和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上课时把这段时间的连续观察成果播放给大家看,孩子们觉得这么多天的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印象十分深刻、清晰,這样写起作文来就更轻松一些。
二、巧用多媒体,让作文课变得简单有趣
(一)创设意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而运用多媒体,随时都可以创设需要的意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因此,作文课开始,教师可利用一段精彩的导语或播放一段录像资料,诱发学生习作兴趣,揭示习作内容,明确这次习作的目的和要求。
比如要写一种最喜爱的小动物,首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或机灵,或呆萌,或顽皮,或慵懒等等,这时候,老师问:“孩子们,这么多的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一个呢?想不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呢?”瞬间就会调动起孩子们写作的欲望。
(二)图文并茂,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因此很多学生对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所以会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将文字、声音、图象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如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先在电脑上显示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或“小花狗”,可选取表现形态、动作、睡眠等的画面,按照说明顺序,重新组合,并充分利用特写镜头、慢镜头、定格、重播等功能指导学生观察,使学生从中细致观察并了解写作对象的属性,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再现场景,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通过再现场景,能较好地解决怎样写的难点,为学生描述创设了条件。由于再现场景,使观察的对象比较集中,观察的时间比较充裕,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还可以在再现的场景中自选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事物,这样就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培养了思维的多向性。如指导学生写“美丽的春天”,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找春天”的活动,并把富有春天特征的天气(天空、风)、植物(花草、树木、各种庄稼)、动物(小鸟、蝴蝶、青蛙等)、人(人们的活动情况等)拍摄下来,拍摄时兼顾到整体、局部、周围场景的联系。当把这一切借助计算机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拓宽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了不同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秋天的美景描述得生动传神。
(四)以说促写,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作文包涵“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两方面内容。大纲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该按从说到写的顺序。”语言心理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之前,必须先在头脑中形成内部语言。而在“想”与“写”之间,需要架起一座桥梁,那就是“说"的训练。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大声地说、大量地说,只要说得通,也就能写得顺。运用电教手段创设说的情境就显得必要了。如在低年级口头作文《我们的校园》一课上,教师可用录象放映学校的一草一木和学生活动的场景,并用幻灯提示习作提纲,提示每个段落开头的句子。在口头交流课上,教师注意将说得好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补充,这样通过观察交流、直观再现,不仅挖掘了习作素材,也为书面表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又比如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当学生观察了小花猫、小花狗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我们要怎样才能清楚地介绍给别人听呢?先来说一说它们的外形吧。”接着就让学生重点观察小动物的外形图片,让它们说,说的时候表扬说得好的孩子,并告诉其他孩子他哪里说得好,为什么说得好,是用了书上的某一句话,还是用了一个新鲜的词语或者句子,分析以后再让一个孩子学着说一遍。就这样,从外形到性格,到生活习性,一步一步引导孩子们观察,说话。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开阔视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自从多媒体进人作文教学,我们的课堂便泛起了涟漪。教师在课前可以搜集更多的和课堂作文有关的信息,还可以教学生如何查找、处理和利用信息,让学生从网上获取资料。以往教师一篇范文一堂课的陈旧模式,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扼杀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给了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那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仿佛把学生带进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中。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潛在的学习意识被唤醒了。他们开始主动地获取知识。当写作成为了乐趣,不再让学生感到头疼时,教师怎么能不感到欣慰呢?
三、优化作文评改,提高评改效率
以往的作文评改课,我们的常用方法是:教师在学生作文中选一到两篇较优秀的,让小作者在全班朗读,许多学生都是左耳进右耳出,真正能学到东西的很少。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大扩展了学生习作交流的时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以更快的速度,让更多的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主动与他们交换修改”。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展示在大屏幕上,逐词、逐句地讲评。还可以把部分学生的“病文"展示在屏幕上,让大家都来当小医生,给病文诊断、开方。学生修改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课后,写得好的作文可以分享到QQ、微信公众号,学生有机会阅读到更多的优秀文章。不断地学习、反思、借鉴,学生不但写作水平提高了,而且鉴赏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任何外在手段都是服务于内在需要的,多媒体对作文教学的确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但我们也要注意多媒体一定要用得合理、恰当,该用才用,不能为了用而用。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作文,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习得写作方法、优化评改途径,使学生观察有对象、表达有内容、作文有方法,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大难题。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陈福军.多媒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
[3]王书亭.应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机会(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