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云雁
摘 要:文章以调研为基础,以娃娃家游戏为例,探讨通过娃娃家游戏提高幼儿同伴协商水平的策略。幼儿园方面要切实贯彻培养目标,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合理投放游戏材料,高度关注家园合作;教师方面要把握介入时机,注意指导方式,留心观察幼儿;家长方面要更新教育理念,发挥榜样作用,增加陪伴时间。
关键词:幼儿;同伴协商;水平;娃娃家;游戏;幼儿园;教师;家长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8-0046-02
由于幼儿大部分时间与家长相处,且多数为独生子女,所以家长非常了解自己孩子的需求,孩子难以发生协商行为。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受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影响,幼儿的心理处于“自我中心”的发展阶段。所以,幼儿难以自发地发生协商行为,且所使用的协商策略大部分是指向他人的,即希望改变他人的意愿,满足自己的需求。笔者在岳阳市H幼儿园实习期间发现,该园教师对幼儿同伴协商行为的认知和指导能力有待提升。笔者希望可以通过本研究让教育者更加重视幼儿的同伴协商行为,为幼教同人和家长在娃娃家游戏活动中观察、介入幼儿协商行为提供参考,以提高幼儿同伴协商水平,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幼儿园方面
1.切实贯彻培养目标
办园理念是幼儿园的灵魂和发展的指路牌,决定着办园方向、教育质量和整体发展水平,它影响着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方式。H幼儿园是一所有近十年历史的市级示范园所,有自己的文化,注重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办园理念是“会生活、养习惯、懂感恩、爱阅读”,但对幼儿社交层面的教育不是非常重视。“情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愈加突出,社会交往能力是“情商”的体现方式之一,而协商能力隶属于社会交往能力。所以,笔者建议将“互动性”融入办园理念,通过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来提高幼儿的同伴协商水平。
2.全面加强教师培训
幼儿园对教师的培训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H园教师对幼儿同伴协商行为了解不多,只有少数教师能够进行有效的指导。首先,幼儿园可以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协商能力的发展。其次,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举行经验交流会,让教师针对幼儿的常见协商主题,谈谈自己的教育策略,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再次,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协商行为及社交能力的调查研究,让教职工通过调研更加透彻地理解幼儿协商行为。最后,幼儿园可以与研究社交行为水平较高的园所和机构合作,学习他们指导幼儿协商行为的方法。
3.合理投放游戏材料
H园娃娃家游戏活动中的材料投放存在改进空间,材料投放应该更丰富些。首先,可以将娃娃数量增加至两个,使幼儿因争取物品而产生的协商减少。其次,可以增加带纽扣的娃娃衣物、吊床、电话、电视机、电冰箱等玩具,以丰富游戏材料的种类,深化游戏的主题。再次,应该及时更换游戏材料,让幼儿保持好奇心,愿意进入娃娃家玩耍,围绕新玩具进行交流和协商。最后,可以让幼儿利用纸、布料、塑料等自己动手制作游戏材料,如娃娃的衣服等。
4.高度关注家园合作
有效的家园合作能够促进幼儿协商能力的发展。首先,家长要与教师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避免家庭教育“2>5”,即避免孩子在幼儿园五天养成的协商习惯,周末在家中这两天再变回以前的状态。为此,家长与教师要保持联系,周一到周五时家长要关注幼儿在园情况,周末时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家情况。其次,幼儿园可以在家园手册及家园园地中介绍幼儿社会发展的教育目标,并拟定关于幼儿协商能力发展的话题,欢迎家长们积极投稿,谈谈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
二、教师方面
1.把握介入时机
教师介入幼儿协商行为的时机会影响幼儿协商的进程及结果。如果教师在幼儿们玩得起劲,努力协商解决问题时介入,或者在幼儿具备较好协商能力,能够自己协商解决时介入,又或者在幼儿不希望教师介入游戏时介入,就会破坏协商的氛围,使协商中断。教师适宜介入协商的时机有如下几种。第一,幼儿的游戏遇到困难,却不会进行协商时,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树立遇到困难协商解决的意识,还可以传授协商策略。第二,幼儿想进行协商但协商受阻时,教师应传授一些指向自我的协商策略,让幼儿多站在同伴角度思考问题,满足同伴的意愿,改变自己的意愿,如跟随他人、补偿他人、肯定服从、求助他人、延迟满足等策略。另外,教师应多传授一些融合性策略,改变双方的观点从而达到协商目的,如求新选择和分享交换等策略。第三,幼儿协商失败,即将发生冲突时,教师应该介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注意指导方式
(1)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合理。教师在指导幼儿协商时应该是游戏者的身份。教师的游戏者身份有以下两方面益处。首先,可以缩短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其次,可以让幼儿将教师当成自己的玩伴,有助于教师在玩的过程中丰富协商主题,传授协商策略。教师指导幼儿协商时,应认真体会游戏规则、幼儿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使自己真正成为游戏的“局中人”。另外,教师要了解幼儿的个性特征、认知发展水平、社会交往水平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幼儿的协商行为。(2)教师指导协商行为的情绪和态度要合情。“合情”是指符合幼儿的情感需要。幼儿希望玩伴或教师能够以愉悦的情绪和态度参与游戏,这样协商的结果才会趋向于双方让步和双赢。首先,教师要积极探究幼儿的协商行为,并站在幼儿角度帮助幼儿进行协商,使协商走向成功。其次,教师必须懂得调节情绪,在自己心情糟糕或幼儿协商失败时,要在控制自己情绪和消除负面情绪的基础上,进行幼儿协商行为的指导,否则幼儿会排斥教师的介入。(3)教师指导协商行为的语言要成熟。教师用语言指导幼儿协商行为时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教师要多使用鼓励式语言和建议式语言,尽量不使用责备式语言。其次,防止鼓励太片面。教师的语言鼓励必须切中要害,落到实处。再次,防止建议变指令。教师要把握好语气和语调,不能直接指挥幼儿,迫使幼儿服从自己,而要让幼儿对自己的建议有选择权。
3.留心观察幼儿
教师不观察幼儿,就无法了解幼儿,难以在生活和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恰当的指导。幼儿们在游戏时,有一套不同于成人的规则、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如果教师不仔细观察,就很难明白幼儿在想什么、做什么。只有多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心理,明晰幼儿的性格特征,教师才能给予其最恰当的指导。
三、家长方面
1.更新教育理念
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协商行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家长的教育理念应该与幼儿园及教师的理念保持一致,并努力配合幼儿园达成幼儿社会发展的教育目标。其次,家长要重视幼儿德行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同伴协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2.发挥榜样作用
家长是幼儿朝夕相处的伙伴,家长的生活方式、处事方式、社交行为等都容易影响幼儿。家长与幼儿相处时,应多与幼儿进行协商,经常渗透“好玩的一起玩”“好吃的一起吃”等观念,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协商意识和分享意识。久而久之,幼儿的协商策略就会越来越丰富。
3.增加陪伴时间
首先,家长要多陪伴幼儿,倾听幼儿的心声,多带幼儿接触外部世界,感知不同的环境,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幼儿的共情能力。其次,家长要多参与幼儿的活动,给予其爱与关注,培养幼儿的安全感。这样的幼儿,容易被同伴接纳,遇到困境时会寻求帮助,别人遇到困难时也会帮助他人。
参考文献:
[1]李瑞.论幼儿协商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2011(20).
[2]袁晓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协商行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3]江凤珠.“娃娃家”游戏中幼兒的行为研究[J].幼儿教育研究,2017(03).
[4]王任梅.试析幼儿同伴交往中协商策略的使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