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井春
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 425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内科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群,心律失常是该病常见的并发症,两者合并出现会导致病情增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倍他乐克为β-受体阻滞剂,缬沙坦为AT拮抗剂,两者联用可有效逆转心脏重塑[2]。因此,本研究探讨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致死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选择2017年8月—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致死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相关标准[3];(2)年龄60岁及以上;(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2)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3)合并感染性疾病者;(4)预计生存期<1年者;(5)中途退出研究者。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0~77(67.42±3.19)岁,病程1~6(3.23±0.89)年。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0~76(67.49±3.45)岁,病程1~6(3.28±0.76)年。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接受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具体为:缬沙坦胶囊(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规格:80mg)口服,80mg/次,1次/d,连用1个月;倍他乐克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1;规格:25mg)口服,12.5mg/次,1次/d,连用1个月。对照组患者单用倍他乐克治疗,具体方法同上。
1.3 观察指标 (1)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早晨空腹肘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BN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CD40配体(sCD40L)水平。(2)采用彩超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脏射分数(EF)水平。
2.1 两组患者血清GDF-15、GMP-140、sCD40L、BNP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GDF-15、GMP-140、sCD40L、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GDF-15、GMP-140、sCD40L、BNP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CO、CI、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严重类型,是冠心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由于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当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时,会严重损害患者的心脏功能,若不及时对症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缬沙坦能够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抑制AngⅡ、STI合成,抑制合成HMG-CoA还原酶,抑制机体胆固醇合成,促使LDL、VLDL残粒通过受体降解途径代谢,降低血液中脂肪含量,可促使醛固酮释放,促使血管收缩,降低血容量,减轻心脏负荷,逆转心肌重塑[5-6]。倍他乐克能够上调心肌中β受体,减少儿茶酚分泌,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灌注,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代谢[7]。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本文结果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GDF-15、GMP-140、sCD40L、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过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性功能,抑制炎性因子释放。表2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CO、CI、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能够上调β受体密度,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电稳定性,以减轻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8]。
综上所述,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可有效抑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血栓形成,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良好,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