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缘佘氏蠊在中国阿拉山口的首次发现*

2020-09-02 12:29尹小平张兆冠岳巧云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黑褐色阿拉山口引物

尹小平 刘 戈 白 岑 张兆冠 岳巧云

(1.阿拉山口海关,新疆阿拉山口833418;2.阿勒泰海关,新疆阿勒泰835000; 3.中山海关技术中心,广东中山 528400)

蜚蠊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媒介昆虫,可以携带多种病原体,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蜚镰俗称蟑螂,是世界上最古老而至今大量存在的昆虫类群。目前在中国已发现蜚蠊253种,隶属于8科20属,包括室内已发现的种类及其近缘种30余种,最常见的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澳洲大蠊、日本大蠊(冯平章等,1997)。侧缘佘氏蠊Shelfordellalateralis,别名樱桃红蜚蠊Blattalateralis,属蜚蠊目Blattodea、蜚蠊科Blattidae、佘氏蠊属Shelfordella,侧缘佘氏蠊为体大型、雌雄异型。原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包括埃及、利比亚、苏丹、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等国家。又名东突厥蜚蠊,这个名字由来是因为它们第一次在东突厥地区被采集到,是一种沙漠种类(Olson, 1985;Belletal., 2007)。现已成功地定居在南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最南端以及亚利桑纳州少数地方的半沙漠地区。侧缘佘氏蠊第一次到达美国是混杂在从中东地区返回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的军人个人物品中。侧缘佘氏蠊在中国未见有文献报告,目前在我国自然环境生态条件下也没有分布,此次在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境内采集的侧缘佘氏蠊是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

2018年9月8日深夜12点,阿拉山口海关媒介监测人员在铁路换装线值班室外,沿墙边发现有蜚蠊快速爬行,捕捉到2只并带回实验室鉴定,经鉴定为外来物种——侧缘佘氏蠊1雌1雄。随后几天又在该区扩大范围,展开了追踪调查,9月14日深夜12:00又在该区附近的2个地点,相隔2 km的人行道两侧发现有蜚蠊爬行,又捕获3只,经鉴定仍为侧缘佘氏蠊,9月29日至10月7日深夜12:00在同一地点再次采到8只若虫。从9月8日首次发现到10月再次连续发现,共采到侧缘佘氏蠊13只,其中成体2只雌性,3只雄性,8只若虫。标本保存于阿拉山口海关医学媒介室。

1.2 分子鉴定

成虫根据其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为了验证形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取成虫的足及若虫共4个样品送至中山海关技术中心用DNA条形码进行分子鉴定(邱德义等,2017)。

1.2.1主要仪器和试剂:主要仪器为ABI Prolex 三槽PCR扩增仪、ThermoPico 17微量台式离心机、Veriti 96 Thermo UVITEC凝胶成像仪等。EX-Taq DNA聚合酶、dNTP等PCR试剂购于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血液/细胞/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目录号:DP304-03)、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剂盒(目录号:DP210)、pGM-T连接试剂盒(目录号:VT202-02)、上样缓冲液、DNA Marker II、SYBR Green I购于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1.2.2PCR扩增及序列分析:PCR扩增所用引物为:LCO1490 5′-G G T C A A C A A A T C A T A A A G A T AT T GG-3′,HCO2198 5′-T A A A C T T C A G G G T G A C C A A A A A A T CA-3′,由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合成。

PCR反应体系(50 μL): 10倍PCR缓冲液5 μL;正向引物(20 μmol/L)2 μL;反向引物(20 μmol/L)2 μL;dNTP(10 mmol/L)2 μL;Ex-Taq(5U/μL)1μL;模板DNA 3 μL(50 ng/μL);无菌水35 μL。EX-Taq DNA聚合酶扩增条件:94℃变性5 min;94℃ 30 s,50℃ 30 s,72℃ 1 min,反应30个循环;72℃延伸10 min。PCR产物送交Life Technologies(广州)进行双向测序,测序引物同扩增引物。

DNA测序结果经MEGA6软件验证图谱为有效序列,去掉两端的引物后的有效序列在NCBI和BOLD中进行比对。在NCBI和BOLD中下载序列相似度高的序列,采用Mega 6.0软件的Kimura-2-parameter模型,构建NJ树(自检值设置为1000次)。

2 结果

2.1 形态学结果

采集到的侧缘佘氏蠊经体视显微镜观察显示,雌虫体黑褐色,头黑褐色,单眼浅黄色。触角黑褐色,下颚须黄褐色。前胸背板黑褐色,肩域具有黄褐色条纹。经测量雄虫体连翅长25.8~27.1 mm,体金黄色,前后翅发育完全,均超过腹部末端。雌虫体连翅长21.1~22.5 mm,体黑褐色或暗红色,无后翅,前翅退化,骨化程度高,末端仅达后胸后缘。头顶外露,不被前胸背板遮住(图1)。正是雌成体的颜色像成熟樱桃红色,故称作“樱桃红蜚蠊”(Nasirian,2010)。随后又在乌鲁木齐市区周边、昌吉、中蒙边境塔克什肯、红山嘴及吉木乃等口岸进行监测,均未发现该种的存在。

图1 侧缘佘氏蠊形态学鉴定的体视显微镜照片

2.2 分子生物学结果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完全一致。待鉴定的4个样品中与公用数据库中侧缘佘氏蠊的最高相似度为100%,最低相似度为99.24%,详见表1,根据DNA条形码的鉴定规则待鉴定样品可以判断为侧缘佘氏蠊。

表1 待鉴定样品与相似种类序列比较信息

图2 待鉴定样品和相近种类的N-J树

3 讨论

目前的研究文献表明,侧缘佘氏蠊在我国及新疆尚无分布与发生,也未见有相关的文献报道,仅2015年10月,天津东疆检验检疫局对来自新加坡的进境空集装箱中检出一只雌性,2017年10月,河北检验检疫局京唐港办事处在对一批来自美国的废纸实施现场查验时,检出一只雌性,经昆虫分类专家鉴定为侧缘佘氏蠊。在1992年阿拉山口口岸开放前,口岸是没有蜚蠊的,自2005年发现德国小蠊、拟德国小蠊入侵,后来德国小蠊在该口岸形成种群,2016—2017年在入境的集装箱中先后2次采集到美洲大蠊2只(尹小平等,2011)。该次是首次发现侧缘佘氏蠊,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此次发现的侧缘佘氏蠊是否早已通过交通工具入侵至阿拉山口口岸还有待调查研究。蜚蠊不仅适应性强、活动范围广、食性杂、繁殖能力强,重要的是可携带多种病原体,被认为是“都市害虫”“仓库害虫”,与人的关系极为密切(Milleretal., 2004),它不仅能偷吃食物,损害衣物等,而且实验证明它还是人类多种疾病的媒介昆虫,可以携带传染伤寒、结核、麻风、鼠疫等40种病菌,以及钩虫、蛔虫等7种寄生虫(胡修元,1999)。多年来国内外报导,从其体内外分离出大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体内外可携带大量的致病菌,污染人们的生活环境,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它的排泄物、尸体等,人接触后会产生过敏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和哮喘病上(Rosenstreichetal.,1997; Arrudaetal., 2001)。为此从1940年开始,蟑螂被列入医学昆虫,是口岸重点监测的病媒昆虫之一,极易造成有害生物入侵,甚至传播人类传染病(Matsuietal., 2003)。据相关资料报道,一只刚出生的侧缘佘氏蠊需要大约2~3个月达到性成熟,成体后一般能活12~18个月,它们产卵繁殖,一般一个卵夹能孵化20~30只幼体(吴福桢,1987)。值得注意的是雄性的成年侧缘佘氏蠊不仅爬行速度快,而且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故迁移、逃脱的问题还是需要关注。由于该种是热带蜚蠊,对物种的入侵威胁,是否造成在阿拉山口口岸、在国内大陆种群的形成等问题还有待调查。为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边境口岸海关系统将继续加大对交通工具、进口货物的检疫查验力度,加强卫生除害处理及后续监管,降低疫情传入风险,保障国门安全。

猜你喜欢
黑褐色阿拉山口引物
DNA引物合成起始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学PCR技术中“引物”相关问题归类分析
紫苏种子表观性状与含油率的相关性分析
阿拉山口成为西北汽车整车进口重要口岸
阿拉山口成为西北汽车整车进口重要口岸
珍奇的贝壳
PCR过程中生成引物二聚体回收再利用的研究
风中的舞姿
ScYLV和SrMV的PCR引物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