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明 范恒青 周 骏
(1.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36;2.合肥正美动物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1283;3.安徽省饲料与健康养殖行业协会,安徽合肥230031)
近50 年来,动物的养殖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猪由传统的个体散放饲养发展到关闭饲养。当前,猪生产的特点是其群体较大或很大,集约化、规模化饲养,猪经受不同程度的应激。此外,猪的饲粮中一些原料往往不够新鲜,氧化物偏多[1],霉菌毒素超标[2],矿物质用量偏大[3]。因此,猪遭受较大甚至很大的氧化应激,这样一方面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另一方面也使猪肉的安全卫生质量下降。随着养猪技术的进步,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虽然提高了,但是猪肉的品质可能下降了,尤其是其安全卫生质量,这已引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和担忧[4]。为了改善猪肉的品质,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积极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5]。本试验研制开发了配方抗氧化应激剂,并考察其在猪体内的应用效果。
试验选取健康的60 头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将其分成两组:试验1 组(对照)、试验2 组,每组30头猪,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给猪打耳号,称体重,并对猪群适当的调整,使两组猪的平均体重相近,公、母比例相同。用常规饲粮,即猪场当前的饲粮饲喂对照组猪;在常规饲粮中添加0.5%的配方抗氧化应激剂后,饲喂试验2组猪。按照猪场的常规生产方案对猪群进行饲养管理。饲养试验时间为35 d。
配方抗氧化应激剂成分组成为:10%肉桂醛10%~12%、泛醌0.45%~0.55%、胍基乙酸10%~13%、硫辛酸1.8%~2.2%、天门冬氨酸镁20%~25%、玉米淀粉48%~55%,各原料质量份的总和为100%。
用猪场的常规饲粮作为基础饲粮,其配方和营养水平如表1所示。
表1 基础饲粮配方与营养水平
猪的饲养试验于2018年10月25日至11月29日在安徽省马鞍山市某猪场进行。两组猪的设施条件相同:水泥地面、自动投料装置和自动饮水器。两组猪的管理方法以及免疫程序按照猪场的常规方案实施。
1.5.1 猪的健康指标
每天观察记录两组猪的健康情况。
1.5.2 猪的增重与饲料消耗指标
在饲养试验的开始和结束,对两组猪的个体进行称重;称量记录各重复(10头)猪的日饲料消耗量。计算料重比(饲料转化率)。
1.5.3 猪的血清与肉质指标
在饲养试验结束时,在每组猪中,随机取6 头猪(每个重复取2 头猪),空腹前腔静脉采血,制备血清样。然后,在每组猪中,随机取4 头猪(第1 个重复取2 头猪,第2、3 个重复各取 1 头猪),屠宰,在猪左胴体中剥取完整的背最长肌,切取中段肉样500 g左右,并取肝样。测定血清样、肉样、肝样中相关指标含量。
采用SAS9.1 软件对试验过程中取得的数据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两组试验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在猪的饲养试验过程中,两组猪的健康状况正常。
表2 试验处理对育肥猪增重与饲料利用的影响(n=30)
由表2 可知,两组猪的始重无显著的差异(P>0.05)。通过试验处理(饲粮添加配方抗氧化应激剂)并饲养35 d 后,试验2 组猪的净增重和日增重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17.61%(P<0.05)。试验 2 组猪对饲料的转化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较对照组提高8.14%(P<0.05)。
表3 两组猪酶活性和肉质指标的测定结果
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与肝脏、心脏等脏器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呈负相关[6]。由表3 可见,试验2组猪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都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试验2组猪的肝脏、心脏等脏器细胞膜结构完整性极显著地增强。试验2 组猪的血清、背最长肌和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都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 组猪的血清、背最长肌和肝脏中丙二醛含量都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2 组猪的背最长肌滴水损失量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这些结果表明,试验2 组猪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显著地增强,肉质极显著地提高。
肉桂醛(cinnamic aldehyde)可从肉桂等植物中提取,也能被人工合成。具有较为广泛的抗菌作用[7],也有抗氧化的功能[8]。泛醌(ubiquinone)是一类特殊的醌类化合物,泛醌在动物体内有重要的作用,如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中间体,在脱氢酶和细胞色素体系之间传递电子;还存在于其他细胞器,包括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和血浆膜中,具有抑制自由基对机体的破坏,保护细胞的作用[9]。胍基乙酸(guanidine acetic acid) 是人和动物体内合成肌酸的内源性物质。肌酸既可从食物中获得,也能通过生物体自身合成。祁永旺等[10]在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0.1%的胍基乙酸,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胍基乙酸,猪的日增重、屠宰率以及饲料转化率显著地提高,瘦肉率极显著地提高。一般认为,硫辛酸(thioctic acid)是一种较强的抗氧化剂[11]。近几年来,镁离子较广泛地被用作抗应激剂。如在畜禽转舍、运输时,常给其补充镁离子[12]。
本试验将上述功能性物质配伍在一起,制成配方抗氧化应激剂,以期发挥协同组合效应。饲养试验的结果证明:使用配方抗氧化应激剂,可使猪的日增重提高 17.61%(P<0.05),饲料转化率提高 8.14%(P<0.05),猪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降低14.31%(P<0.01),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降低19.45%(P<0.01),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5.89%(P<0.05),血清丙二醛降低17.60%(P<0.05),猪背最长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19.93%(P<0.05),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7.25%(P<0.05),背最长肌丙二醛降低22.54%(P<0.05),肝脏丙二醛降低17.37%(P<0.05),背最长肌滴水损失降低41.56%(P<0.01)。
生产实际中,猪受到各种各样的刺激如免疫接种、换料、惊吓、转群、运输、冷、热、氨气等刺激,都使体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1],抗氧化系统失衡,由此引起氧化应激。另外,通常在育肥猪日粮中使用能量饲料原料玉米和米糠等,如本试验的育肥猪日粮中含有59.0%的玉米和13.0%的米糠。普通玉米一般含有3%~4%的脂肪,其中的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占59%,油酸占27%[13]。因此,玉米较易于氧化酸败。米糠中脂肪含量高达15%~17%,脂肪酸组成中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米糠更易于氧化酸败[14]。由此可见,猪在实际生产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应激。给其使用配方抗氧化应激剂,抗氧化功能增强(如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因而氧化应激减轻,体内氧化物(如丙二醛)减少。由于猪的氧化应激减轻,所以生产性能也随之提高。配方抗氧化应激剂可有效清除猪体内自由基,从而减轻对肌肉组织的损伤。此外,配方抗氧化应激剂中的肉桂醛、泛醌、硫辛酸都是还原性较强或很强的物质,可保护肌肉等组织的结构稳定。接受配方抗氧化应激剂处理的猪的背最长肌组织结构稳定性较强,系水力较大,因此失水率极显著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