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刘春晓 苏霞 阔威
摘要: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工业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为探明其工业绿色发展状况,本文基于全局超效率SBM模型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分析2011年~2017年环渤海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静态水平、动态变化及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贡献,并采用广义可行最小二乘法分析自主创新、创新交流及技术学习三类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环渤海各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差异显著;三类技术创新均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自主创新的影响程度最高。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13-0095-03
一、引言
工业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实行工业绿色发展对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意义重大。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尚未摆脱粗放发展模式,工业绿色发展须从源头入手,即对粗放型生产模式进行绿色改造。科学技术是工业生产和工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利用技术创新驱动工业绿色转型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最佳路径。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工业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中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同时也是中国经济的第三大增长点,探究该地区的工业绿色发展状况及提升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者们大多用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来研究工业绿色发展状况。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指在一定资源环境条件限制下,工业投入要素和工业非期望产出所能减少、工业期望产出所能增加的最大化程度。现有关于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测算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和分析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在研究范围上,学者们主要侧重于全国、省域、经济带,又或从不同的工业行业入手,针对有重要战略发展意义的重工业区环渤海地区的探讨十分鲜见;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普遍运用改进的DEA模型测算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结合Malmquist指数等研究其动态变化,并采用灰色关联模型等分析其影响因素[1-4],现有研究大多从传统要素的投入产出视角来研究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路径,分析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但分析技术创新的贡献权重的文献较少;从研究角度看,学者们在研究影响因素时多从投入或产出这两个角度对技术创新予以衡量,但对技术创新这一因素的分析较为粗略,多用一个代理变量来衡量,无法为从这一路径提高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供具体的方向。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本文采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和Luenberger指数对2011年~2017年环渤海地区五省(区)二市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动静分析;从Luenberger指数中萃取纯技术进步效率,从技术创新产出角度,考察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贡献程度;采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从技术创新投入角度,分析自主创新、创新交流、技术学习三种类型的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力求探明实现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最佳技术创新投入方式。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DEA是一种基于被评价对象间相比较的非参数技术效率分析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测算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在已知输入、输出及生产活动集合的条件下,构造生产可能集,通过比较决策单元生产活动点与包络线的位置来对决策单元的有效性进行分类。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SBM-DDF模型,構建超效率DEA模型测度工业绿色发展效率。
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在计算过程中能够同时考虑到投入和产出两端的变化,而无需选择测度角度,使结果更具一般性。本文基于SBM-DDF模型计算t期到t+1期之间的Luenberger指数,以此来表示各地区各时期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2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对上述模型涉及的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投入要素分为劳动、资本和能源三类,代理变量分别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价及工业能源终端消费总量;期望产出选用工业总产出,代理变量为工业增加值;非期望产出为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废,代理变量分别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工业烟尘排放总量。由于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标准发生较大调整,为保证数据可比性,本文将研究时限设定为2011年~2017年。数据来源于2012年~201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三、现状分析
1工业绿色发展静态效率
本文基于全局超效率SBM模型采用MaxDEA测算了2011年~2017年环渤海地区五省(区)二市的年均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结果显示,总体来看,环渤海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呈下降趋势,地域差距较大。环渤海地区整体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从2011年的08443下降至2017年的06227,降幅为26%。其中,天津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位于第一,北京紧随其后,两地区连续7年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值均大于1,属于DEA效率有效区,说明这两个直辖市在发展工业生产时不忘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内蒙古综合排名第三,在2011年~2016年,内蒙古均处于效率有效状态,仅次于北京和天津,然而在2017年,内蒙古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出现骤降,从10714降至03545,究其原因在于其2017年的期望产出有所下滑,但其工业三废在2017年也出现明显的下降,内蒙古还需在工业绿色转型之路上继续探索,做到既保护环境又维持工业经济发展。河北、山西、山东、辽宁仍采取粗放型生产模式,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值不到06且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与前三个地区的效率值之间出现断层,拉低环渤海地区的平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2动态变化及技术创新贡献度
为探讨环渤海地区的工业绿色发展的动态变化,本文测算了环渤海地区各省(区市)2011年~2017年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如表 1所示。
从地域角度分析,北京与天津不仅效率值高,效率值提升速度也较快,分别达到01157和00316。可见北京和天津两个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在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具有优势,能引领环渤海其余地区加速工业绿色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省虽然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较低,但效率提升速度快,仅次于北京和天津,说明其工业行业出现了绿色改进,从分解项看,山东省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新型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了该地区工业的绿色生产。河北、山西、内蒙古和辽宁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为负,工业绿色转型之路道阻且长,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规模体系都有很大提升空间。
环渤海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如表2所示。从时间角度分析,环渤海地区整体的绿色改进速度提升显著,从2011年~2012年的-00298提升至了2016年~2017年的00261。具体来看,环渤海地区的技术进步指数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凹”型分布,其他三项指数变化规律不明显。为进一步探明技术创新的贡献状况,本文借鉴Managi & Ranjan(2008)的方法,对生产率各分解项的所有数值加1%以调整负值,计算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贡献权重,如表2所示。
结果显示,纯技术进步的贡献权重也呈现“凹”型分布,在2016年~2017年间,技术创新的贡献程度超过50%,2011年~2017年年平均贡献权重达3267%,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贡献最大,这表明技术创新已成为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也证明了我国近年来以技术升级改造为着力点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是个正确的选择。同时,技术规模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年平均贡献权重达2471%,但动态来看,技术规模效益有减小的趋势,为加速工业绿色转型,环渤海地区需加大清洁生产等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及应用,使技术规模效益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此外,由于管理和制度改善带来的纯效率改进和规模效率变化也促进了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
四、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分析
1变量说明与模型构建
为探明实现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最佳投入方式,本文借鉴万伦来等与蔡宁等的方法,将技术创新划分为自主创新、创新交流和技术学习三种类型,代理变量分别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与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之和、购买国内技术经费及引进技术经费支出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之和。数据来源于2018年~2012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为减弱数据的异方差性以准确进行回归估计,本文将变量对数化。
基于变量说明,构建模型如下:
Ei,t=αi+β1lnEIRi,t+β2lnEPDi,t+β3lnEAAi,t+εi,t
其中,Ei,t表示第i个地区第t年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lnEIRi,t、lnEPDi,t、lnEAAi,t分别表示第i个地区第t年的自主创新、创新交流以及技术学习,αi为截距项,βi为待估参数,εi,t为误差项。基于Hausman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采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估计。
2计量结果分析
回归显示,自主创新、创新交流及技术学习三种类型的技术创新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6810、00696和04932,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较好。三类技术创新的回归系数均大于0,说明技术创新有助于工业绿色发展。其中,自主创新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说明企业是技术创新进程中的主角,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是加速绿色转型的最佳路径之一。技術学习的影响系数排第二,说明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技术对国内工业绿色发展也十分关键,在自主创新尚未涉及的领域,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可为本土技术创新奠定基础,快速提高本土创新水平,加速清洁、绿色的生产技术在国内工业行业的应用。相比之下,创新交流的影响程度较弱,虽然创新交流是企业从外部引进技术的重要通道,但可能由于技术应用受到生产设备、资本投入、人力资源等的局限,创新交流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果甚微。
五、结论
本文对2011年~2017年环渤海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测算了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权重,并使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自主创新、创新交流及技术学习三种类型的技术创新投入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环渤海地区整体工业绿色发展并不理想,效率普遍偏低。地域差异明显,北京和天津效率值最高,始终保持在DEA有效状态,是环渤海地区工业绿色发展的领导者。内蒙古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出现异常波动,但其效率值整体较高。其余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纵向分析,环渤海地区整体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处于提升状态,技术创新是工业绿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技术规模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绿色发展。横向分析,北京和天津的效率值增长速度最快,山东受技术进步带动潜力较大,其余地区效率值出现下滑。
3面板分析的回归结果表明,自主创新、创新交流及技术学习均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自主创新是技术创新驱动绿色改造的主要渠道,技术学习在加速工业绿色转型过程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创新交流对工业绿色效率影响程度较弱,需加大本土创新的应用力度。
参考文献:
[1]黄磊,吴传清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及其空间驱动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08):40~49
[2]陈瑶中国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评估:基于R&D投入视角[J].经济问题,2018,(12):77~83
[3]原毅军,谢荣辉FDI、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08):84~93
[4]岳鸿飞,徐颖,周静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创新贡献测评[J].上海经济研究,2018,(04):52~61
作者简介:
1王睿,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学生。
2刘春晓,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学生。
3苏霞,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学生。
4阔威,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