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外在形式,文化是语言的根源和深刻内涵。迥异的社会历史背景孕育了差异化的语言表达;差异化的言语行为也折射出其不同的文化根源。无论何种语言,无论任何民族,拒绝表达都是违背他人意愿的言语行为,难免会伤害对方情感和面子,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灵活运用跨文化交际策略,方能减少摩擦,以和为贵,有效挽救双方关系。本文旨在通过梳理日语拒绝表达的类型和使用场合,剖析其反映出的文化心理意识,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展。
关键词:日语拒绝表达;文化心理;跨文化交际
作者简介:项梅(1982-),女,汉族,江苏南通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从事日本语言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3--02
一、引言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说话一方经常会邀请、劝诱对方或者请求对方提供信息与帮助,如若对方欣然接受或者愿意伸出援手,结果自然皆大欢喜。但事实情况下,时常会出现不能或不愿接受邀请、提供帮助,或是实在无法满足说话者要求的情况,听话者往往无法回避拒绝的局面。拒绝是辜负对方好意、違背他人意志,伤害对方面子和情感的言语行为,是人际交往的“雷区”。如何灵活运用交际策略,巧妙拒绝对方,既不委曲求全又保全对方的面子,成功挽回双方的关系成为了一门艺术。相对于“不”而言,日本人更倾向于选择“是、好”。这并非意味着他们对对方的意见和要求全盘接受、照单全收,而是他们不喜欢直抒胸臆、生硬拒绝,打破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日语拒绝表达的类型和使用场合
根据日本学者森山卓郎(1990)对日语拒绝策略的分类研究,主要有如下四个类别:(1)直截了当型,开门见山,断然拒绝;(2)谎言型,或者称之为理由型;(3)拖延型,不当场直接正面回绝,请求拖延,让对方慢慢领会说话者拒绝的内心意图;(4)搪塞型,对于对方的请求不明确表态,含糊其辞或者岔开话题,或者一笑了之敷衍对方。搪塞型被视为无视对方请求的失礼行为,因此一般尽量避免对地位高于自身的上司、尊长或者客人使用。这四个类别之中,直截了当型属于直接拒绝的表达,谎言型、拖延型和搪塞型属于间接拒绝的表达。
直接拒绝毫不留情,威胁到对方的面子,伤害对方的自尊和情感,有破坏双方关系的危险,因此,仅仅用于双方关系亲密的家人或密友、规章制度或者特殊场合。日语属于高语境的语言,日本人更倾向使用第六感,喜爱并擅长「空気を読む(察言观色)」,以心传心,间接含蓄地表达拒绝之意,又不伤了和气。但有时因为拒绝得过于隐晦,在跨文化交际中,习惯于直来直去的西方人或者中国人无法理解间接拒绝背后的深层含义,难免会引起误解和冲突,造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种种障碍。
1.直接拒接表达
强烈的集团意识和内外意识约束着日本人的言行。对内亲密,可以直言不讳、无所顾忌、毫无保留,对外必须谦虚谨慎、恭敬有礼。因此「だめ(不行)」、「無理(办不到)」、「嫌(讨厌)」等直截了当的拒绝表达方式往往仅限血浓于水的亲人或关系亲密、不分彼此的密友、规章制度或者极端特殊的场合。例如:
例1)母:兄さんだから、弟に許してくれよ。(你是哥哥,就原谅弟弟一下吧。)
息子:嫌だよ。(我才不要呢。)
例2)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が、タバコはご遠慮いただいております。(实在对不起,这里禁止吸烟。)
例3)部長:神崎さん、犯人を捕まりなさい。(神崎,请你找出内奸!)
神崎:お断りします。(我拒绝。)
部長:断る?!!!(拒绝?!!!)
神崎:内の総務課にそんな人がいるわけありません。(我们总务科不可能有那种人。)
如上所示,例1是关系非同一般的母子之间的对话,孩子任性地直接拒绝也并非不自然,但被拒绝的一方必然内心不悦。例2涉及规章制度、社会公德,日本人也会直率地拒绝,但考虑到对方的心情,会加入道歉的前置表达,缓和语气,规避冲突。例3是日剧《日本OL》中的场景,是极端特殊的场合,作为下属的神崎原本不该断然拒绝上司交给的工作,但她信任自己的伙伴,坚信自己所属的总务科里没有那样吃里扒外的内奸,不愿违背自己的内心,不得已才违背上司的命令。尽管如此,被拒绝的上司一脸震惊,心中必然不快。
2.间接拒绝表达
2.1谎言型
谎言型,譬如以「都合が悪い(不太方便)」、「あいにく……(真是不凑巧……)」等来解释说明理由,强调自己不是不愿,而是出于某种客观原因,迫不得已才无法接受对方的邀请或是无法答应对方的请求。有时候是善意的谎言,有时候也可能是客观事实的陈述,因此,谎言型也被理解为理由型,或者解释型。比如:
例4)課長:神崎さんは?(神崎你呢?)
神崎:すみません、ほかの仕事も溜まってしまって……(对不起,我还有很多其他的工作堆积着,实在分身乏术……)
例5)山田:お昼、ラーメンにする?(午饭吃拉面如何?)
鈴木:ごめん、実は昨日もラーメンだから……(抱歉,说实在的,我昨天也才吃了拉面,所以……)
例6)百合子:今夜一緒に飲もうよ。(今晚一起喝一杯吧!)
花子:せっかくですが、今日はちょっと都合が悪いんですけど、また今度……(谢谢你的邀请,不过今天不太方便,下次请一定再约我……)
以上三个例子,例4是日剧《日本OL》中的一幕,科长想要寻找合适的人选接手工作,了解神崎的意愿,神崎因为还有很多其他工作积压着,实在无法抽身,解释了合理的理由。例5是关系要好的朋友相约一同午餐,山田主张吃拉面,询问铃木的意见,铃木因为昨天刚刚吃过拉面,想换换口味,所以叙述了原因,恳请对方理解。例4和例5都考虑到对方的心情,解释理由时都使用了道歉的前置表达,祈求对方的谅解。例6是百合子盛情相邀好友花子去喝酒,花子首先对对方的好意表示感谢,再陈述原因理由,表示自己很想同去,但客观情况不允许,希望下次还有机会一起,这样充分考虑被拒绝者的心情,保全对方的面子,避免人际关系的紧张。
2.2拖延型
当确实无法办到或内心不愿为之时,断然将对方拒之于千里之外这样冰冷无情的拒绝方式,必然会使得对方难堪,威胁到对方的面子,破坏双方的情谊,交谈也无法顺利进行下去。当场不明确表态,回避尖锐问题,缓和谈话气氛,把一切交给时间,给予对方心灵缓冲的时间,逐渐从内心深处接受被婉拒的现实。比如:
例7)朝比奈:女の心って、分からないですよね。(女人心真是海底针啊!)
都留:うん。(嗯。)
朝比奈:二人の将来についてすごく前向き聞かれたから、てっきりポロポーズの上計だと思ったんですが、またの機会って言われて。(她这么积极地问我关于我们未来的事,我还以为她一定会答应我的求婚呢,没想到她对我说“有机会再说”。)
日剧《日本OL》中,科长朝比奈跟下属都留两人在居酒屋喝酒时,朝比奈吐槽神崎的心思捉摸不透,不直接拒绝求婚,也不明确表示接受,而是用“有机会再说”这样飘忽不定、留有余地的说法,似乎还给人希望,吊人胃口。但实则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神崎对朝比奈并无爱意,希望朝比奈慢慢感知自己无法回应对方的期待。
2.3搪塞型
忽略对方的请求,有意岔开话题来敷衍对方,避免正面回绝。这种间接拒绝方式看似柔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时也给人一种被无视的感觉,很不礼貌,因此这种狡猾透顶的表达一般不用于上司或尊长。
例8)都留:結婚しないでください。課長と結婚しないでください。(请你不要结婚!请不要和课长结婚!)
神崎:落ち着こう、落ち着こう、都留君。もう、なんかびっくりしちゃった。都留君いろんなことがあったから、気が動転してるでしょう。(冷静点,冷静点,都留!真是的,剛才把我吓坏了。都留一定是因为最近发生很多事情,心浮气躁了吧。)
都留:僕、ずっと神崎さん……(我一直都对你……)
神崎:大丈夫、大丈夫、今のはなかったことにしよう。ね。じゃ。(没事,没事。刚才的事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好吗?那我走了。)
例8也是出自日剧《日本OL》中的场景,面对都留的突然示爱,神崎紧张而慌乱,她眼中的都留,还只是一个尚未长大的“弟弟”,无法回应对方的爱意,又不忍心斩钉截铁地直接拒绝,只能转移话题,落荒而逃。
三、日语拒绝表达所折射出的文化心理意识
1.娇宠心理,依赖他人
封闭的地理环境;悠远的稻作文化;单一的社会构成;空寂幽玄的审美情趣,孕育了日本民族独特的敏锐感悟力。日语拒绝表达反映出来的娇宠心理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日本式交际讲究“以心传心”,暧昧含糊,含蓄委婉,强烈地依赖他人能够心有灵犀,充分体察。日本人通常玩味语言的艺术,不留痕迹、迂回曲折地拒绝对方,期待对方能够敏锐地体会出“弦外之音”,缓和尴尬紧张的谈话气氛,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和误解,维系人际关系的和谐。
2.集团意识,以和为贵
强烈的集团意识是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日本人将之视为心灵的支柱。本能地融入集团内部,维护集团利益,崇尚和睦,减少矛盾,规避冲突,以和为贵,成为了日本人言行的指针。日本式交际方式讲究“缓冲”,用心良苦、竭尽所能地体恤他人,保全对方的面子,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拿捏分寸、温和委婉、留有余地地拒绝对方,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对方的伤害,以言消怨、以言促和、以言成事。
四、跨文化交际应对策略
多元化时代背景下,如何高效地实现与有着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与文化根源的人顺畅交流,切实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时代性的课题。熟练掌握并运用日本式拒绝表达,正确理解其折射出的文化心理,定能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张韶岩.中日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5.
[2]李朝辉.言外之意与日本人的娇宠心理[J].社会科学,2006(3):73.
[3]项梅.浅谈日本式交际[J].才智,2015(10):300.
[4]刘婧蔚.从“拒绝”表达方式看日本的文化意识[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295.
[5]孙巧慧,窦林娟,国艳萍.从副词看日语拒绝表达的暧昧性[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