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代我国的经济水平正处于不断发展的态势中,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与应用,人们对文字的阅读方式也逐渐趋于网络阅读,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是当代人在文字阅读中最为明显的特征。汉语言文字作为中国人常用的交流工具历久而弥新,其中更蕴含着几千年的文化内涵,现代人应深入研究其艺术特点,并予以合理的创新,才能使我国的汉语言文字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本文从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点及实用功能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艺术创新设计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艺术特点;艺术创新
作者简介:王祥(1978.9-),汉族,河南上蔡人,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3--02
引言:
随着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汉语言文字文化也在不断的进步,在漫长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也在不断创新文字的内涵,至今,汉语言文字历经了繁体字至简笔字的演变过程。文字作为一种语言交流符号,与人们的生活交流需要息息相关,不同时代中人们交流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汉语言文字根据人们需求的转变而不斷发展着,每个时代的文字都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点与审美元素。现代化应以前人的思想文化及文学智慧为出发点,合理分析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征,开拓新时代的汉语言文字创新之路。
一、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点分析
(一)声音美的艺术特点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五十六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生活在不同地域中也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化及文字特点,即使是相同的汉语言文字,在不同的地区也存在不同的发音,汉语言文字的这些不同发音也各具特色,形成了我国各地区的方言。我国各地区的方言最具声音美的艺术特点,其中婉转的韵律推进了我国汉语言文字的现代化进步,但面对语言工具的统一化发展趋势,各地方的方言文化也遭受着巨大的冲击。为彰显出各地方的文化特色,有些语言学领域的学者摘选出各地方语言的韵调与发言方法进行对比,从声音方面分析方言的发音特色,也展示出我国汉语言文字的方言特色。
(二)情感美的艺术特点
就我国汉语言文字的文化层次来分析,正是由于众多汉语言文字的不同排列与巧妙组合构成了精彩的中华文化,由文人骚客所编著的文章更是体现出丰富的人文情感,其中也融入着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与情感品质,通过汉语言文字这一有效工具,古今的人们进行精神对话,古人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作品,推进了民族文化的进步,彰显出不同时代中人们的价值取向与情感动态。在作者的文字表述中,后人仿佛进入到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在阅读不同文字作品时,更能体会到人生百态,使我国整体的文化体系得以完善。
(三)线条美的艺术特点
历经几千年的雕琢,汉语言文字的笔画与线条都体现出美学特征,但若要充分显现出其美观性特点,还需对汉语言文字整体比例予以协调,使其整体的结构更为均衡。我国各个时代的书法名家,都从审美的角度创设了书法形式,如行书、草书、行楷、瘦金体、飞白体等等,增强了汉语言文字的线条美,使书法成为我国的国粹之一。各种各样的字体为我国汉语言文字的进步奠定了基础,在前人的创新过程中,后人也可以看到汉语言文字文化中的深厚内涵,展现其线条之美已经成为研究汉语言文字艺术的必经之路。
二、汉语言文字的功能创新分析
(一)形态特征
我国汉语言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甲骨文字到如今的楷体字,汉语言文字的形态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更迭,呈现出多种的表现形式,然而在当代人们的交流中,一些过于古老的表现形式已经不再为当代人所需要,因而这些汉语言文字的艺术形式必然要成为历史,而当代的语言研究者则需要根据时代的需求,对汉语言文字进行适当的创新。在甲骨文中,以“动作形式”来表现实际意义的符号文字居多,如“走”就是甲骨文中的独体字,像人摆动双臂在跨步行走一般。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合体字,如“扶”,在甲骨文中是两个或以上的动作组合形式。在设计文字时,语言研究者可以通过人偶模型动作的参照,利用人体骨骼的线条提示文字的形态,吸引文字的参观者予以评论和交流。
(二)交互流程
依据汉语言文字中不同文字的不同形态,语言研究者可以设计相应的交互场景,避免展示方法的单一,使参观者出现疲劳感,如单个用户与两个用户参与的交互场景,都属于对交互流程的创新。参观者可以通过体感技术识别或VR技术来实现动作捕捉,通过计算机虚拟模型转码的形式,将参观者的肢体动作展示形体变为甲骨文,增强参观者的视听体验。在技术方面,KINECT技术装置可提供动作控制功能,使Windows SDK系统能够记录参观者的肢体动作,并通过计算机代码编写完成电子指令。这一交互工程是将汉语言文字的创新与时代科技相结合的最佳体现,通过交互流程的创新,参观者能够与汉语言文字进行最直接、最充分的交流,相应的,在记录参观者的肢体动作以后,计算机可以显示出甲骨文的形态、注释及图画等等。
(三)视觉风格
在汉语言文字的视觉风格方面,语言研究者可以水墨画的风格表现出来,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实效,将丹青书写作为注释的展现形式,配合具有强烈古典韵味的画面色彩,在生动的水墨动画中,汉语言文字的内涵得以充分的展现。如“人”字,在动画实效中,并不需要过多的文字注释,凭借水墨画所展示的内容,就可将“人”字的精神内涵反映出来。画面视觉的效果要追求一致性与精细度,语言研究者可借鉴优秀的案例,配以适当的电能设计,在文字的展示过程中,将“字形”与“图画”动态的结合,从缓慢流动的水墨画中流露出汉语言文字的古风古韵,是对现代汉语言文字的视觉风格的创新。
三、汉语言文字的艺术创新路径分析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我国的汉语言文字中,充分的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所谓“天人合一”思想,即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界的客观发展规律,古代人在发明汉语言文字这一交流符号时,人们的思想中就蕴含着浓厚的“天人合一”思想,古代人尊重自然界强大的精神力量,因而在文化中也不自觉地融入了这一元素。在目前的汉语言文字创新研究中,结合“天人合一”思想对汉语言文字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从人们普遍需求的角度出发,对汉语言文字进行创新设计,结合对人们的反馈结果,分析汉语言文字创新设计是否符合社会交流的需要及文化发展的走向。总之,“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汉语言文字的本质,从根本角度出发可对汉语言文字实现有效创新。
(二)选材内容的创新
汉语言文字在艺术层次的创新必须选取优质的题材,并将这些元素融入汉语言文字的内涵中,这需要语言研究者预先对优质题材进行大范围的搜集,再依据人们需求的内容选定优质材料。在汉语言文字中融入的素材应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题材的代表性越强,汉语言文字的艺术感与内涵展现就越为全面。汉语言文字是大众交流的基本符号,从大众的角度出发,汉语言文字的美感与实用性要并重,对汉语言文字选材内容的创新要以人们能够理解的内容为主,尽量选用“浅显易懂”的材料,使汉语言文字的精神内核能够为大众所了解。对汉语言文字的艺术创新方面,汉语言文字的内涵性十分重要,但也要注重其“工具”本身的服务职能,讲求其中的适用性与可用性。
(三)古代文化的借鉴
在当代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语言文化的交流也十分频繁,近年来我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孔子学院高达五千到家,孔子学院的设置将我国汉语言文字文化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增强了全球化发展浪潮的客观性,而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中又占领了必要的份额。汉语言文字中独特的文化展现形式使世界人民看到了来自东方的古老的语言和文字,并在世界语言的交流中彰显出中国的文化魅力。故现代人要对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征进行创新,首先要将汉语言文字中的民族精神发挥出来,提升其中的古文化含量,将历代古人所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应用其中,从视觉层面及精神层面丰富汉语言文字的内涵,兼顾现代审美元素,增强典雅的民族气息。
(四)设计流程的创新
当代语言研究者为推动汉语言文字的快速传播,对汉语言文字的创新设计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通过对汉语言文字的设计流程优化,可充分发掘汉语言文字中的艺术内涵。依据“迭代开发”的原则,对于一些固定性的项目,研究者可通过初版设计及实际测试等方式,对新成果予以试验,若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则可以将其用于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在我国汉语言文字的不断研究与创新中,当代语言研究者可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动态的文字创新,凸显出汉语言文字的时代性特征。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当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因而在新时代中,对于汉语言文字的研究与创新也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民族文化的形式。开展汉语言文字的艺术创新设计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而对这一过程进行适当的创新,则会对汉语言文字的发展起到助益作用。
结束语:
在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汉语言文字既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又呈现出明显的时代感,语言研究者应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字中的艺术特性,从艺术特性的本质出发,对汉语言文字进行时代性的创新与研究,使汉语言文字中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同时,语言研究者也需认清客观事实,即当下时代是世界文化交流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文化都趋于大规模交流的浪潮,汉语言文字作为我国的民族文化,也需遵循這一客观规律,为汉语言文字的世界化发展奠定内涵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婷瑜. 浅析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点与创新[J].戏剧之家,2018(24):239.
[2]范媛媛,杨艳辉. 浅析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点与创新设计——评《汉语言文字研究》[J]. 新闻爱好者,2019(06):99.
[3]万应均. 汉语言文字与汉语言文字书写[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02):84-85.
[4]董春晓. 汉语言文字形体美学初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148-154.
[5]刘富文.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9(06):109-110.
[6]金玉卓.浅谈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2):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