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儒家优秀文化在高校德育中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研究

2020-09-01 10:29张玲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校德育传承与创新有效路径

张玲

本文系 2018 年度青岛滨海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研究成果(编号:2018ZY02)

【摘 要】 文章通过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对儒家优秀文化的认知与践行现状,充分发掘儒家优秀文化的现代意义与德育功能,寻求儒家优秀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以应对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失范问题,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

【关键词】 新时代;儒家优秀文化;高校德育;传承与创新;有效路径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自出现起即是德育为先、有教无类,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思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以“迁善改过”“自强不息”为人生态度,这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滋养,是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重要标志。当今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经济一体化和高度发达的信息化带来了不同社会价值观之间日益尖锐的冲突,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趁机侵入,给当代大学生思想带来巨大冲击。因此,进入新时代,高校德育必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优秀文化,凸显“文化育人”,充分发挥儒家优秀文化的德育功能来“固本培元”,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与责任感。

一、新时代儒家优秀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現状

为了对新时代儒家优秀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现状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我们在青岛滨海学院等高校针对大学生儒家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践行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儒家代表人物、儒家文化的主要内容、当代价值、传承与创新、未来发展走向、实际践行等各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一)对儒家优秀文化的个人兴趣不高,但认知态度普遍较好

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很多同学对儒家优秀文化的个人兴趣不太浓厚,只占43.17%,但是却对儒家优秀文化的继承、传扬的必要性毫无疑问,对儒学的未来也保持乐观想法,并愿意为儒学的继承与传扬贡献自己的力量,占了82.12%。

(二)对儒家优秀文化的理论认知的自我评价较高,实际上比较粗浅

很多同学虽然自认对儒家文化比较了解,但是调查表明大部分同学都是了解皮毛,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比如对儒家代表人物的认识只停留在孔子、孟子和荀子,对“三纲五常”的具体内容,只有19.85%“了解并可以准确说出基本观点”;大部分同学认为对仁义礼智信的当代价值持认可态度,但是只有33.95%的同学认为在当今社会非常必要也愿意去主动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传统经典。

(三)儒家优秀文化的认知受多种因素影响,尚未完全开发利用

大学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深刻影响他们对儒家优秀文化的接受和学习,身边的同学、师长和身处的环境以及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表扬都会增加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尤其是自己非常尊敬的老师,带动作用更加明显;89.5%的学生认为在家庭教育和学校以及社会中都有儒家文化教育的存在,但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存在宣传不到位的现象。

(四)儒家优秀文化践行存在知行不一

大部分同学对儒家优秀文化有较强的认同感,能够认识到儒家优秀文化的重要性,有意识地通过学习儒家优秀文化来提升自身道德境界,尤其是仁礼之道、中庸原则、诚信问题、义利观、自省自察、尊老爱幼、睦邻友好等观点,但是在践行度上却并不乐观,存在“眼高手低”、“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等知行不一的现象。

二、新时代儒家优秀文化大学生认知现状的原因分析

新时代儒家优秀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其现状也是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层面尚未形成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

近些年,国内对儒家优秀文化的重视日益增强,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的儒家优秀文化的相关节目有所增多,但是在宣传力度方面仍然有所欠缺,尚未形成强烈的文化氛围;相关的纪念馆、教育机构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完善和利用;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要求更多的仍然是专业知识素养、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等方面,对于儒家优秀文化的个人素养没有明确的要求。

(二)学校层面对儒学的当代价值缺乏科学认知

当代高校培养学生基本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缺乏科学认知和正确评价,将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放在次要的位置;高校缺乏专门的精研儒家优秀文化的骨干教师队伍,不重视对教师的文化培训和素质提升训练,不注重对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的探索与更新,无法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

(三)家庭层面对儒家优秀文化没有合理利用

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儒家优秀文化的认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多数父母辛苦工作之余疲于应付子女的作业和成绩,无暇他顾,更谈不上用儒家优秀文化来教育孩子;有些父母本身就对儒家优秀文化不了解或者不认可,对孩子的教养以溺爱和骄纵为主,对子女的德育重视不够,使孩子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感恩之心等缺点。

(四)个人层面对儒家优秀文化重视程度不够

儒家文化偏重于品德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而当代大学生受多元思潮影响的影响,面对就业的压力,他们的学习带有更多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虽然他们主观上对儒家优秀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但是却不认为这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习儒家优秀文化,因此无法有效地领会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更无法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新时代儒家优秀文化在高校德育中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研究

(一)营造社会氛围,不断优化儒家优秀文化的认知环境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客观看待多元文化,对儒家文化、外来优秀文化和世界先进文明成果都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百花齐放”中坚定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正确处理儒家优秀文化的理想性和现实不良社会问题之间的矛盾,利用儒家优秀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理想人格、人生态度等对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进行引导,彻底消灭“儒家无用论”的观点;优化社会上的新媒体网络传播环境,在净化西方不良信息的同时,不断创新传播形式,加强儒家优秀文化的传播,对社会文化舆论进行有效地引导;进一步完善儒家优秀文化的相关纪念馆,有效利用这类机构对人们进行系统的儒家文化教育。

(二)承担传承责任,不断创新儒家优秀文化的传承模式

高校要勇于承担儒家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责任,坚持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充分利用儒家优秀文化中的德育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园儒家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在校园文化中融入“诚信、友爱”等儒家优秀文化因素,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和校广播与电视等传统媒体加强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宣传,培育特色文化项目,以传统节日、重要事件为契机,举办文艺晚会、辩论赛、朗诵會、情景剧等活动;增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其他专业教师的儒家优秀文化的培训,打造一支富有儒家文化素养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用客观科学的态度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儒家文化,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积极开展儒家优秀文化的学术讲座,充分利用儒家经典文献的学习和对孔子故居、碑林、纪念馆、孔子学院的参观考察活动等,增进学生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的深刻感悟。

(三)增强家校沟通,提倡将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家风家训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说大学生一般都远离父母异地求学,但是父母的影响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校要积极开设父母课堂,鼓励学生父母积极学习和践行儒家优秀文化,做到言传身教,在家庭教育中充分继承和发扬儒家优秀文化中诸如孝悌、尊老爱幼、敬重父母等思想,自觉做到“仁义礼智信”,知错能改,自强不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引导孩子,培养优良的家风家训,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和人文修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促进知行合一,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践履能力

高校应更多地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角度出发,采取多种手段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传承儒家优秀文化,努力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塑造理想人格,培育正确的人生态度,不断提高道德践履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强对学生意志的锻炼和自律意识的培养,对于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要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督促学生专注学业,不断提升学校的学风建设;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修养,增强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儒家文化活动,从内心深处体会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不断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自觉培育儒家优秀文化的价值认同;将儒家优秀文化与个人利益需求相结合,贯穿到日常行为当中,注重“躬行力究”,及时鼓励及时引导,不断提高认同度,践行、巩固、提高,把认知转化为行动,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1-29.

[2] 孔宪峰.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儒家“和”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书局出版社,2013.

[3] 谭旭红,孙彦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融合的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9(02):50-53.

[4] 刘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03):214.

[5] 程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8.

[6] 张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张 玲(1981—),女,汉族,山东青州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与高校德育。

猜你喜欢
高校德育传承与创新有效路径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试论如何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实证研究
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德育和谐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中美日三国高校德育比较研究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