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睡眠障碍状况及应对方式分析

2020-09-01 09:16李茸李晓军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障碍心理健康因素

李茸,李晓军

放射性治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手段,尽管能有效控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和发展,但该治疗方式极易引发疲劳、恶心、呕吐等多种不良反应[1-2]。临床上发现,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后通常会出现心理和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3-4]。本研究对导致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探讨其临床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2月—2017年12月在某三甲综合医院进行放射治疗的51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②年龄18岁以上;③在该院接受放疗时间1个月以上;④均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6]明确有心理、睡眠障碍;⑤放疗前已知晓病情,能够接受患病事实,放疗前后能够独立完成问卷调查。排除标准:①预计生存期在1年以内者;②有精神疾病史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者。本研究在征得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

1.2 研究方法

在分析研究对象临床病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7]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8]对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采用PSQI对护理前后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情况进行量化评价,PSQI具体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质量、睡眠药物的使用、日间活动7个方面进行评分,同时应用谈话的形式具体对患者的睡眠及心理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导致肿瘤患者在放疗后心理及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以此制定并实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还对影响肿瘤放疗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和睡眠障碍的因素进行调查。影响心理健康因素方面具体从经济压力、缺乏信心、疾病认识因素和家庭社会因素方面进行调查;影响患者睡眠的因素具体从疾病因素、放疗痛苦、经济压力、负面情绪和医院环境因素方面进行调查。

1.2.1 心理干预护理由专业的心理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技术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及时掌握、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①科室内一半以上护士分批次进行了心理学技术培训,达到对心理学调查方法、量表等熟知的程度,并制定了与不同类型患者沟通交流和疏导的预案;②对于恐惧、紧张的患者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引导患者积极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每周由经过心理学技术培训的护士床边沟通1~2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0分钟;③对于焦虑、抑郁的患者除了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还通过健康知识教育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的信心;④每周举行医患沟通交流会1次,医护人员轮流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并了解患者需求;⑤科室每间病房均配备视频播放系统,同时设有患者专用的图书阅览室,通过播放音乐、视频,分发书籍阅读等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积极帮助患者排解、消除其负面情绪;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鼓励患者家属、朋友进行探视,给予患者家庭、社会支持,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患者住院时长根据病种不同从5~7周不等,此护理措施实施直至患者结束治疗出院,多年来该科室有专人统筹负责此项护理措施的实施,并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以保证干预措施的同质性和延续性。

1.2.2 睡眠护理①医护人员首先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科室有专门人员负责病房秩序的维护;②保持病房温度、湿度、光线适宜,尽可能降低医疗设备、器械的噪声,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减少噪音对患者睡眠的影响;③对于疼痛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放松治疗,必要时及时通知医师给予镇痛药物以缓解患者疼痛,或安排相应科室医师会诊;④对于失眠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安眠药物以帮助患者入睡;⑤帮助患者制定规律的作息计划和相应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合理安排治疗方案,尽可能避免打扰患者的睡眠。睡眠护理和心理护理同步进行。

1.3 观察指标

分析影响肿瘤放疗患者心理健康、睡眠障碍状况的主要因素,于护理前和患者出院前,采用SAS、SDS和SCL-90量表对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采用PSQI对护理前后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各量表由知名心理学家在20世纪60~80年代编制,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和验证,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心理学问卷调查的规范和指南,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SA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即20个项目相加之和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及以上。SDS评分标准与SAS类似,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分及以上。SCL-90共90个项目,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意一个因子分超过2分,需考虑筛选阳性,本研究中只对干预前后的因子分值做比较。PSQI问卷得分在5~21分之间,分值越高代表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51例患者中男性27例(52.9%),女性24例(47.1%),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52.32±7.16岁。肿瘤类型:肺癌13例,乳腺癌11例,肝癌8例,淋巴瘤6例,直肠癌5例,鼻咽癌4例,喉癌3例,食管癌1例。

2.2 影响肿瘤放疗患者心理健康、睡眠障碍的因素

结果显示,在影响肿瘤放疗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当中,排前三位的是经济压力(88.24%)、缺乏信心(82.35%)及疾病认识因素(74.51%);影响患者睡眠的前三个因素分别为疾病因素(84.31%)、放疗痛苦(86.27%)和经济压力(78.43%)。见表1。

表1 影响肿瘤放疗患者心理健康、睡眠障碍的因素 n,%

2.3 护理干预前后肿瘤放疗患者的SAS、SDS评分情况

护理干预后,肿瘤放疗患者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护理干预前后肿瘤放疗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 分

2.4 护理干预前后肿瘤放疗患者的SCL-90各因子评分变化

护理干预后,肿瘤放疗患者的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护理干预前后肿瘤放疗患者的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 分

2.5 护理前后肿瘤放疗患者的睡眠质量状况

护理干预后,肿瘤放疗患者的各项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 护理干预前后肿瘤放疗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往往会并发恶心、呕吐、疲乏等一系列症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睡眠状况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继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1-4]。本研究通过对51例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发现,造成肿瘤放疗患者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压力、缺乏信心、疾病认识因素以及家庭、社会因素等,而导致其睡眠障碍的发生主要与疾病因素、放疗痛苦、经济压力、负面情绪以及医院环境因素等有关。这些因素从多方面对患者产生影响,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进而影响疗效,甚至有部分患者因此而放弃治疗[4]。

针对上述因素,医院放射治疗科护理组首先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睡眠障碍状况进行量化评价,从心理护理和睡眠护理两个方面对肿瘤放疗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指导等心理护理干预,使肿瘤放疗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9],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在护理干预后的SAS、SDS评分、SCL-90各因子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降低,说明患者焦虑、抑郁、躯体症状明显改善,这一结果表明,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和改善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与其他同类相关研究取得了类似的结果[9-11]。

有研究认为,肿瘤放疗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主要与癌症症状以及放疗带来情绪应激密切相关[12-13],有效缓解癌症症状、及时疏导负面情绪是缓解其睡眠障碍的关键。本研究的一系列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实行,有效改善了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14],使其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此外,本研究还有针对性地对肿瘤放疗患者进行相应的睡眠护理,通过加强对病房的护理管理,提高了病房舒适度[15-16],从而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睡眠环境。另外,对于疼痛、失眠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还有针对性地给予其放松治疗、适量的镇痛和安眠药物帮助缓解其症状,改善其睡眠状况[17]。而规律性的作息计划、饮食计划以及适当的运动锻炼,能够促进患者机体抵抗能力进一步提升,从而为良好睡眠奠定基础[18]。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PSQI评分情况也明显优于干预前,表明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应对,不仅能改善肿瘤放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还能够显著提升其睡眠质量,有效改善睡眠障碍。

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对患者的治疗不仅应针对肿瘤本身,让患者有尊严、有质量的生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肿瘤患者放疗后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睡眠障碍,这与疾病本身、治疗因素以及许多疾病以外的因素都密切相关,使其心理健康、睡眠状况等生活质量指标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治疗的效果,通过实行一系列针对性护理应对措施,能够有效缓解肿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睡眠障碍均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但心理护理的实施需要有专业的理论指导,本研究的心理学护理队伍目前还存在知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培训和研究。同时本研究的护理干预措施在量化和规范化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以保证干预措施的同质性和延续性。这些都需要广大医疗和护理工作者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和完善。

猜你喜欢
障碍心理健康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解石三大因素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