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 曹红辉 李艺
摘 要:学校面对建档立卡学生在资助育人过程中心理、学业、思想道德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转变思路,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品质、人格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探索建立“助困--扶智、扶志——能力开发——能量传播”四位一体的资助育人路径。
关键词:建档立卡;资助育人;路径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教育公平,事关社会公平,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不断完善,“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基本实现,学校充分认识到,只有将建档立卡学生培养成才,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及家庭的命运,才能有效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学校工作重点,在确保经济资助有效开展的前提下,重点转向资助育人。
一、建档立卡学生资助育人的重要意义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做出重要指示:要聚焦深度貧困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体,确保不漏一村,不漏一人。2019年陈宝生部长强调,“要精准摸排,不漏掉一个建档立卡学生。”建档立卡学生在学校资助的特殊困难群体中占比很大,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期,高校对这类学生的资助工作愈发重要,每一名学生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资助好、培养好、引导好、教育好每一名建档立卡学生,做好“扶志”与“扶智”工作,是帮助一个家庭实现脱贫的重要手段。
二、建档立卡学生资助育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普洱学院2019-2020学年在云南省教育扶贫数据库中建档立卡学生共1998人,占全校学生的16.82%,其中汉族学生1196人,占59.8%;其他少数民族802人,占40.2%,少数民族中含阿昌族、布朗族、普米族3个特少民族。这些学生绝大部分来自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省保山、丽江、普洱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10个市州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集边境和民族地区于一体,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中边境县数量和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片区。2019-2020学年这些学生获得的资助每人不少于3800元。
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学生,我校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中,面临以下问题。
(一)物质贫困引起的异常心理问题
建档立卡学生,因原生家庭经济上困难,物质上贫乏,很多孩子承受了这个年龄段本不该承受的心理负担[2],造成部分学生性格孤僻,不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主动与人交往,不愿主动融入班级,人际关系紧张,出现不合群现象。而物质贫困与异常心理有直接的关系,家庭经济条件差,无力支付学费和生活费时,极易产生自卑、焦虑、敏感、敌对、偏执、嫉妒、虚荣等异常心理。
(二)基础教育薄弱引起的学业问题
居住在少数民族集中连片区的建档立卡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质量低,学习基础差,部分民族学生基础教育阶段接受母语和汉语双语教育,到大学后适应性差,外语、普通话计算机等学习与普通学生相比需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承受了比普通学生更大的学业压力,努力后没有进步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的情绪。部分建档立卡学生因语言表达、沟通交流等综合能力欠缺,影响到个人就业,引发焦虑。
(三)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缺失引起的诚信、感恩意识淡薄
当前,在建档立卡学生中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为助学贷款未按期偿还、申请材料缺乏真实性、使用资助资金进入娱乐场所、酗酒等;部分学生长期受到资助与帮扶,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认为资助是理所应当,感恩意识淡薄;不思进取,自立自强意识不足,不主动参与实践。
三、建档立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
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辅导员谈心谈话等形式,了解建档立卡学生需求,从生存背景、心理、就业、文化等方面多角度探索建立“助困——扶智、扶志(励志、感恩、诚信、心理咨询)——能力开发(就业创业、技能、考证)——能量传播(宣传、教育、引导、)”的四位一体的资助育人路径。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干预体系
强化对建档立卡学生心理筛查、干预和疏导,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心理委员三级分工协作,掌握建档立卡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学生生活、学习、心理动态。开展心理情景剧等活动,帮助建档立卡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释放压力,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对症下药,加强学业、就业指导和能力提升
通过调查分析,针对建档立卡学生需求、意愿,建立一对一帮扶或“学习共同体”;辅导员开展学业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好每学年、学期学习规划,传授学习策略和方法,促进学业进步,增强学生自信心,为其步入社会打下牢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鼓励建档立卡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辅导员配合招生就业处,了解学生就业需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开展面试礼仪、升学考试等培训,有针对性的进行招聘信息推送。
四、结束语
资助育人的重心在于强调大学生如何从“受助”到“自助”的过程转变,[4]最终将“自助”发展为“助人”,形成资助工作的良性循环。高校资助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学生学业、就业指导和生存技能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人格、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9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N].人民日报,2020-5-21.
[2]吕玉.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初探[J].应用研究,2018.(01):60-63.
[3]项价春.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自护与人工作研究--以安徽师范大学精准和科学育人工作为例[J].齐齐哈尔示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5):78-80.
[4]邱亚洪,感恩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方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3):76-78.
作者简介:
刀剑,普洱学院学生工作部(处)实习研究员
★ 基金项目:云南省学生资助管理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育人现状成效及模式探究--以普洱学院为例”(项目编号:XSZZ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