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几点尝试

2020-08-31 19:52雒银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雒银

摘要:在高中阶段课程学习中,数学课程学习一直是学生的“心结”,因为本来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就相对复杂,再加之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利用应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所以在新课标改革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就要一改以往教学方式,利用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成为数学课堂的中心,進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能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参与意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主体参与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3-0182-01

虽然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改变教学方式,但是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式还是存在一定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无法展现出课堂主体地位,使得高中数学课堂依旧存在教师“侃侃而谈”学生“无动于衷”的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放弃课堂主宰地位,尽量将学生的想法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充分了解到所学知识内容,从而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改变为主动探索学习,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的阻碍。本文就针对如何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进行论述,希望可以为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提供帮助。

1.采取梯度式教学形式

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总是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无法有效的参与到知识学习中,使得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灌输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因为学习能力不同的问题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转而利用梯度式的教学来引导学生,以保证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正确认识到所学知识内容,同时改变课堂中学生的两极分化问题。但是教师若想有效开展梯度式教学,就要针对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为学生整理出相应的知识难点,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开展能够更有针对性,进而降低学生的课程学习难度[1]。就拿《空间几何的结构》这一课程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利用梯度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并对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可以得到怎样的两个几何体?”,进而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初步认识。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就可以利用梯度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并对学生提出一些带有难度的问题:“长方体ABCD-A1B1C1D1的12条棱长度之和为48cm,全面积为94cm2,求对角线AC1的长”。通过这样将知识逐层递进引发出来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课程参与主动性,保证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所学知识内容,并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出来。

2.创设新颖有趣的思考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课程参与意识时,还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置趣味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保证学生可以在问题解析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主体参与意识[2]。例如教师在讲解《不等关系与不等式》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出带有趣味性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兴趣,教师可以这样问:“一天某钢铁厂刚刚铸造完长度为4000mm的管材,可是由于商家需求有变,需要让厂房将刚刚生产出来的管材截成500mm和600mm两种,并且600mm管材的数量还不能超过500mm管材的3倍。那么需要怎样列出不等关系的不等式呢?”。通过这样的问题,不仅将公式计算中的问题要素充分展现了出来,还帮助学生降低了课程学习难度,同时还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因为问题的难易程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设立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养成主体参与意识。

3.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大,这也使得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课程问题的创设中,高中教师更是利用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来进行课程教学。那么高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时,就要合理利用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发散能力[3]。比如教师在进行《函数的应用》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立这样的问题:“A市的联通资费受到经济影响进行了调整,群众在市内通话的收费标准为:不超过四分钟收取0.2元,若是超过两分钟则每分钟增加0.1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收费)。”“那么同学们能否列出通话收费S(元)关于通话时间t(分)的函数表达式?同学们是否知道这样的函数叫做什么函数?”通过这样开放性问题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4.结束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在当前教育事业发展中,高中数学课程教学需要进行怎样的改革,同时也明确的认识到了怎样有效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学习能力,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而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为学生更加深入的课程学习做出铺垫。笔者相信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一定会将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习能力,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也一定会重新展现出其独特的课程魅力。

参考文献:

[1] 姬慧娟.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几点尝试[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9):147-147.

[2] 李泽福.浅论创造性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尝试[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9):135-135.

[3] 陈惠美.游戏教学法在智障学生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尝试[J].考试周刊,2019,(21):76-76.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