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媚
【摘 要】目的: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rt-PA静脉溶栓的效果与护理作用。方法:从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按照要求纳入60例以随机数表法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临床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ADL评分和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的评分对比组间差异不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其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对比结果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时,加以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8-0199-0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神经系统疾病中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尽早有效治疗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疾病损害的关键。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中主要采取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疏通血管,改善大脑供血,缓解神经受损程度,但是患者病情变化快,溶栓时间有限,不得不在治疗过程中加以护理干预来提升治疗效果[1]。鉴于此,下文就以我院收治的60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展开调查,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资料时间为2018年4月~至今,从我院收治的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抽选出符合标准的6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3~75岁,平均(64.22±3.78)岁;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5~78岁,平均(65.99±3.86)岁。临床收集的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纳排标准:经头颅CT检查确诊,全部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溶栓禁忌症者;大面积脑梗死;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史;自行采取抗凝药治疗等。
1.2方法
全部同意并符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实行基础护理,观察组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干预流程如下:(1)溶栓前护理。急诊通知下达后,快速准备接待工作,连个各科室准备相关器械和溶栓药品,患者入院后给予持续吸氧,快速建立静脉通带,加强心电监护,检查各项身体指标,亲切的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为患者创造安静、温馨环境,向家属说明患者的病情状况、治疗方法及溶栓效果,并指导家属签字[2]。(2)溶栓中护理。溶栓治疗时应先按公斤体重计算总量,遵医嘱静脉推注总剂量的10%,剩余剂量在1小时内静脉泵入。溶栓剂量按照0.9mg/kg计算,静脉滴注时需单独建立静脉通道,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患者的血压、意识、瞳孔变化,观察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口腔黏膜有无出血点等,定时测量血压,溶栓期间观察患者的动态反应,出现异常需停止用药,为了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应通过沟通和鼓励的方式,安抚其不良情绪,并提供贴心照顾[3]。(3)溶栓后护理。由专人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保持情绪稳定,保证病室安静、舒适,持续24h生命体征监测,并观察神经功能变化,溶栓后2小时内每15分钟监测血压一次,并觀察神经功能变化,6小时内30分钟监测血压一次,并观察神经功能变化,16小时内每1小时监测血压一次,直至溶栓后24小时,陪同患者复查头颅CT,确定无颅内出血。每天坚持清洁皮肤和口腔,合理搭配营养膳食,若情况稳定无异常,鼓励患者行言语功能、肢体功能锻炼,遵医嘱指导其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4]。
1.3观察指标
运用ADL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运用NIHSS量表测评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同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脑出血、牙龈出血、血栓)。
1.4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23.0统计,定性资料用X2检验,定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统计意义显著。
2 结果
2.1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P<0.05,见表1。
2.2ADL、NIHSS评分
护理前的评分指标比较差异不大,护理后两组评分相比,观察组的ADL评分高,NIHSS评分低,组间差异P<0.05,见下表2。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巨大,若患者在最佳时间内未得到有效救治,会导致其神经严重受损,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具有时间窗特点,治疗时间越早,溶栓效果越佳,患者的存活率越高,临床可获得最大治疗效益。
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治疗手段,RT-PA是一种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能快速使堵塞血管再通畅,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功能,但是溶栓治疗的时间最好控制在发病后60min内,因此临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通过护理协助能缩短在的准备和检查时间,提供个性化照顾来帮助患者尽快、安全的接受溶栓治疗,此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康复治疗具有积极作用[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ADL评分比对照组高,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
综合上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磷价值突出,值得广泛借鉴。
参考文献
[1] 于春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护理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8,148(22):63.
[2] 谢冬梅,柯阳.“一站式”护理服务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模式下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旬刊,2019,26(03):44-46.
[3] 黄霞,兰俊.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2):111-113.
[4] 彭庆荣.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救治率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143-144.
[5] 郭丽娜,刘延锦,王爱霞,等.标准化护理协作流程对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时间延迟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8,39(017):27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