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2020-08-31 01:27王俊风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小学

王俊风

摘要:小学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我们应把握好这个时机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参与者与引导者,加强对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提高在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保证。本文对小学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3-0045-01

小学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基础部分,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小学生能茁壮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本的保障。这就要求我们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小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学习环境。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亲人往往对他们都较溺爱,甚至于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也不会加以指正。学生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存在一些心理上问题。这种问题往往是隐性的、不易发觉的,但是一旦爆发出来,就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很多的不良影响。我们应当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小学段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教师运用有效手段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惑,还对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1.以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来解决心理问题

通常在学生生活或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要积极了解和调查错误发生的全过程,通过其他同学的反应和陈述来找到事情发生的根源,不能简单地将错误定性为学生的心理品德出现问题,要从学生立场和角度来帮助学生解决其心理问题。例如,一个学生在上课经常走神,平时与同学之间的交谈频率也在减少,在这一情况下教师不应直接对这一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而应联系与学生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以及学生的家长,对学生最近的情况进行简单的了解,再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交谈,通过较为温和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问题。这一过程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学生的朋友和倾听者的角色,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防范心理,加强学生倾诉的愿望。

2.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各学科的教学文本都包含着一些较为深刻的内涵,运用这些内涵能够更好地把握住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刻,达到学习文本与心理教育并行的一举两得的效果。以语文学科文本为例,语文的教本内容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形象,有勇于献身的民族英雄、勤劳淳朴的普通农民、品德高尚的作家和学者以及具有各种美德的童话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在学习这些人物和动物形象时,不但要了解大致的生平和故事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每个形象的意义,将具有美德的形象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榜样,探讨诗歌所要传达的人物品质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建立起对民族品格和民族气节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3.提高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关注程度

由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还未得到完善,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般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实现,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过程中提高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关注程度,善于倾听学生的看法和问题。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表达愿望得到重视与满足,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意见也能够得到倾听和尊重,培养自信和独立思考的心理,还能够更好地观察到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通过课堂表现来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学生回答不上来、占用教学时间而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及时完成就拒绝倾听学生发言。此外,对善于倾听他人发言的学生进行一定的表扬与鼓励,也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式之一。可以通过“这位同学很懂得尊重别人,在其他小朋友在发言的过程中他听得很认真,我们要向他学习”等语言对其进行表扬,让学生在受到肯定的过程中自觉纠正行为习惯,培养尊重、自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4.加强与家长的交流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还与学生的家庭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有些家庭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法给孩子更多的照顾和关爱,导致孩子在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体现出随波逐流、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还有些家庭过于关注和宠爱孩子,导致孩子体现出自私、不善于分享、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心理状态....这些家庭因素都严重阻碍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家庭环境状况,真诚地与学生家长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交流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針对性和目的性,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5.加强自身的专业性

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之外,还要通过学习来掌握更多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巧,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影视资料、参加相关的学术讨论会议等方式来提高心理健康教学的专业性,运用更加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来看待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肩负起引導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的责任。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成长及教学策略直接影响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经过漫长时间的探索才能够进行有效解决。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断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和心理变化,将学生的情况与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提高学生树立良好心理品格的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从多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进行把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意义,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应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杨淑敏.小学教师如何在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17(12):186-186.

[2] 景艳玲.浅谈教师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入[J].甘肃教育,2016(19):32-32.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小学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