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核心就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大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总是问个不停,喜欢动手动脑探究生活中发现的事物,积极寻找答案。通过组织大班幼儿开展玩沙活动,发现沙水游戏场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索环境。在天然的物质和环境中,幼儿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积累了对自然物质的认知,激发了使用工具、探究自然物质等的意识。
1.情境创设激发幼儿好奇心。在沙水游戏中,孩子通过自己的肢体与沙“互动”。比如,在《小小水管工》主题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水管连接的任务卡,幼儿一个个戴上建筑帽扮演工人,合作建构各种形式和形状的水管,并尝试将它们连接起来。在这一任务情景的驱动下,幼儿的探究活动变得更生动自主。
2.情境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大班幼儿对沙水游戏的计划性、活动性、自主性要求更高,教师要适当放手、放权,让幼儿自选材料,商讨制定各种规则与计划,解决活动中所出现的纠纷。开展沙水游戏前,让幼儿参与学习计划的制定,并引导他们按照计划创设情境,通过共同商定的情境创设达到教学目的,探究兴趣也会得到提高。
3.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合作学习。大班幼儿在玩沙水游戏时,比中小班的幼儿有更多的同伴互助合作,能够把生活中的各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比如,在孩子们玩水的沉浮过程中,一开始只有一些自然材料,如,石头、树叶、杂草等。当他们将这些材料一起倒入水中时,沉浮现象更明显了。于是在下一次活动开始前,幼儿在幼儿园搜索其他合适的材料,有的幼儿提出,小鸭能在水里游一定能浮起来,乒乓球中间是空的也能浮起来。收集好了材料,幼儿和教师共同商量制定了记录表。这次的活动中,正是有了这些心理、环境、材料上的支持,孩子们很快地融入了游戏中,游戏的兴趣更高,不知不觉中探索意识逐渐增强。
1.根据材料类别进行投放。将幼儿沙水游戏材料分为工具类、建构类、自然类、扮演类、管子类、容器类等。为了帮助幼儿发展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投放了一些辅助性的材料,这些材料的诱导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行为。
2.根据幼儿能力投放。幼儿在开展主题沙水游戏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在独自游戏,有的在旁观,有的在模仿别人,也有的孩子跟同伴联手完成游戏。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有针对性指导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提高。
在最初的沙水游戏中,教师投放的是最基础的工具。如,车、小水桶、沙漏以及各种造型用的飞机、贝壳、螃蟹等辅助工具,而这些游戏材料适合小班刚进入沙水区游戏的幼儿。随着游戏水平的提升,简单的挖沙、运沙、玩沙漏,用模子做造型等游戏活动已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发展。于是教师又投放了管道玩具,孩子们可以利用管道连接水区和沙區,将水引入沙区。孩子们又开始热衷于挖水渠、挖池塘的游戏。而这一过程中,没有人去告诉他们该怎么使用这些工具,孩子们对工具材料的操作中逐渐理解了使用功能和技巧,这些都是他们探索得来的。这样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表达交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对幼儿的科学体验与认知经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沙水游戏总结与讲评对拓展幼儿的游戏经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借助“照片呈现”“情景再现”“作品提问”等方式,如,在评价幼儿的动作技能出现问题时,运用“照片呈现”或“情景再现”,能够将问题清晰、生动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既能引发幼儿讨论的兴趣,也能在教师集中讲评、共同交流中提升幼儿的沙水游戏经验,为下一次的活动打好基础,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兴趣。幼儿带着问题和已有经验自主操作材料,亲身感受与直接体验,发现并自己得出结论,形成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综上所述,沙水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教师应充分认识沙水游戏的价值,从游戏情境创设、游戏材料提供、支持策略及跟踪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优化,积极开发沙水游戏的科学探究功能,丰富沙水游戏的形式,在实践、反思中推动幼儿园沙水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给予孩子们更多科学引领,使孩子们自由展现想象力,自主探索获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