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稚平
2020年7月16日,渤海银行在香港联交所实现首次公开发行并成功上市。渤海银行此次公开发行28.8亿H股, 每股发行价格为4.80港元。据渤海银行披露的数据,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本金总额约为134.7亿港元。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2020年国内银行业机构首家IPO及上市的银行,渤海银行的成功上市不仅是渤海银行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银行业的大事。为此,本刊特采访了渤海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伏安先生。
成功上市,勇立潮头
《银行家》:首先祝贺渤海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记得您曾说过将尽快在香港上市,看来一切如您所期待的那样发展。您认为本次上市对贵行最大的意义在哪里?从资本补充的角度来看,大概能确保多长时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保持较高水平?
李伏安:感谢您的提问,也感谢贵刊长期以来对渤海银行的关注与支持。上市是渤海银行开启下一个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征程的起点。随着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 我行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渤海银行将始终不渝地坚守初心, 担当使命,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承担服务国家战略主体责任,为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做出更大贡献。
上市对于渤海银行创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实现战略规划目标,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需要;二是建立资本长效补充机制,拓展融资渠道, 有效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三是引进优质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改善股权结构,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内部控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四是提升我行品牌形象与知名度,增强公众对我行的信心。
长期以来,渤海银行资本充足率各项监管指标始终保持在监管要求之上。上市后,我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将更加有力地支撑我行的可持续发展。上市后资本补充渠道不断丰富,我行将重视内生性资本积累与多种外源渠道资本补充相结合,重视资本、风险和收益的协调均衡发展,确保各项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始终全面保持在监管要求之上。
《银行家》:当前资本市场对银行股的估值不是太高,可能是投资者预期银行未来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方面银行需要主动让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却面临不良率高企、盈利能力下降的现实压力。但上市之后,又必须提升投资者的回报。那么,如何在做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又提高对投资者的回报能力呢?
李伏安: 从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来看,新股发行为市场输送了“新鲜血液”,有利于促进市场活跃,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分享优质公司成长的机会,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本次发行中,我行股票的国际配售部分获得超额覆盖,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覆盖度在近年来H股上市银行股中处于较高水平,正说明了这一点。
渤海银行作为一家最年轻、高起点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稳健,极具成长潜力,是一家富有科技特色、有温度的敏捷银行。我行将努力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机遇,结合未来银行业发展趋势,着重从客户、产品、渠道、风控、国际化、组织架构和文化六个重要方面加强战略执行能力,坚持向零售银行、交易银行全面转型,持续推进渤海银行高质量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回报。
渤海银行将坚决贯彻各项国家战略, 在积极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我国当前正大力发展新基建,正处于向科技引领转型的关键时期,渤海银行将紧密跟随国家战略,对外把握新时代经济新引擎的风口,对内练好内功,提升业务的科技含量,实现精益管理和敏捷反应,在努力实现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回报。
《银行家》:贵行是否会有相应的回归A股计划?
李伏安: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发展越来越成熟,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越来越规范。我行将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监管政策导向、股东利益、资本充足情况、业务发展需要等方面因素,择机启动深市或沪市资本市场再融资。
战略回眸,不负韶华
《银行家》: 渤海银行以五年为一个周期编制发展规划, 先后完成了“一五”(2006~2010年)和“二五” (2011~2015年)两个五年发展规划, 正在实施“三五”(2016~2020年)规划。成功上市应当说是已经实现了“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五年即将过去了,那么,回顾“三五规划”,您觉得圆满完成了哪些任务?
李伏安:渤海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天津市委市政府及监管机构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转型发展, 以开拓进取的精神、高效务实的作风、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三五规划”落地。除了成功上市之外,“三五規划”期间渤海银行的主要工作成效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积极向零售银行转型。紧紧围绕“生态”和“赋能”两大工作重心,开启生态银行布局,加强科技赋能。结合自身优势与特点,确定了以“压力一代”和“养老一代”为核心的零售客户群体,进一步聚焦对成长型个人及成功家族的财资管理服务。2019年末,我行个人贷款余额为2334.20亿元,同比增长39.07%,个贷业务规模尤其是消费金融业务规模保持快速增长;个人储蓄存款余额为521.47亿元, 较年初增加173.68亿元,增长了49.94%。
积极向交易银行转型。为践行轻资本高质量发展,我行积极推进交易银行转型。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立足点,以资源节约为理念,加速资产流转,大力发展支付结算、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和贸易金融等业务。截至2019年末,我行的国际结算量为301.6亿美元,同比增长14.74%,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风险占用明显下降,业务规模保持平稳增长。
积极向金融科技转型。紧密围绕生态银行布局,持续加快转型步伐,以账户和支付结算体系输出为支撑,以线上产品体系搭建为重点,不断深化生态银行体系建设,各项业务稳步提升。全面推行开放银行理念,生态银行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大力拓展资金宝业务规模,科技驱动绿色负债初见成效;全面加强电子渠道智能化管理, 智能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面加速反欺诈系统建设,业务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银行家》:尽管数字引领是贵行的重要战略,但作为最年轻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一定数量的物理网点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上市之后,渤海银行是否要在网点布局方面进一步完善?
李伏安:截至2019年末,渤海银行已在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5个副省级城市和61个重点城市完成布局,拥有33家一级分行、30家二级分行、54家社区小微支行,并在香港设立了代表处,网点总数达到245家。
上市之后,渤海银行将继续强化渠道建设,推进“轻舟计划”,在重点中心城市优化布局综合轻型网点,提升网点的智慧化、场景化服务能力,打造更贴近社区客户的线下服务网络,密切跟踪“压力一代、养老一族”群体的金融需求痛点,不断提升全方位、管家式金融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有温度”的敏捷服务。
《银行家》:渤海银行的长远发展愿景是“客户最佳体验的现代财资管家”, 目前,这一愿景是否已经初步成形?
李伏安:作为一家年轻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我们时刻跟踪国家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动态,多层次研究分析客户群体,精准选择目标客群。2016年,我行确立了成为“客户最佳体验的现代财资管家”的战略愿景。
我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秉承“一旦选择,终身相伴”的服务理念,为有资产或财富管理需求的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金融服务。
在客户服务方面,渤海银行持续优化客户体验,以匠心精神塑造“财资管家” 品牌,搭建涵盖全生命周期、有温度的服务机制,强化客户与银行间的交互内容与形式,全力为客户打造“穿透”不同金融市场和服务场景的资产和财富管理生态圈。针对公司客户,渤海银行专注服务战略型公司客户,建立了以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优质稳健、回报良好的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客户群体,通过执行穿行企业客户生态体系、穿透集团内母子公司的集约化管理、穿越企业金融服务市场的轻资本增值服务的理念,提供定制化、涵盖全价值链的现代财资管家服务。针对零售客户, 渤海银行聚焦以金融需求最为旺盛的“压力一代”和拥有一定财富积累且急需财资管理服务的“养老一族”为核心的零售客户群体。服务核心客群的住房改善、消费、理财、支付等需求,将金融场景和生活场景相融合,广泛利用多种科技手段为零售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在产品体系方面,渤海银行持续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综合分析客群在财富特征和金融需求方面的发展变化,着力提升理财产品的净值化、多样化水平,不断丰富全方位、全天候、标准化、综合性、普惠型的资产和财富管理产品谱系。
在平台建设方面,渤海银行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自建生态与共建生态相结合”的生态银行发展思路,进一步推进全场景智慧化策略布局,携手头部平台企业共建细分生态环境,实现多渠道组合服务,提升定制化、个性化、差别化的资产和财富管理服务能力。
《银行家》:渤海银行定位于“投行与资管为特色的综合性银行”,现有的投行业务发展是否已初见成效?最近关于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呼声似乎很高,甚至还传闻商业银行试办证券公司,那么这对银行的投行业务发展意味着什么?对公司业务意味着什么?
李伏安:我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打通细分市场,强化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在投行与资管业务方面不断增强产品创新能力与业务价值创造力,已初步形成多元化投行、资管产品体系。我行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后,随着资本实力、公司治理能力、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投行与资管业务将获得更多金融同业支持和优质企业、高净值客户的认可,能够进一步丰富完善我行对公、对私的多元化产品体系。
商业银行试办证券业务的改革创新是对商业银行进一步丰富服务客户手段,进一步加强综合化经营的一种探索,给商业银行的投行和公司业务带来新的机遇。目前银行投行业务仍以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工具为主,试办证券业务将进一步推动银行参与直接融资市场,在各类业务协同配合下,更多的创新业务和创新产品将会被激发出来,从而提升客户融资可得性和可及性,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这也符合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导向,顺应利率市场化与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的大趋势。
未来,我行将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能力,着力提升理财产品的净值化、多样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保险、信托等代销产品的甄选、销售、维护能力,成立代销产品委员会,多角度分析市场变化和有效把控产品风险;扩展债券承代销、资产流转、并购融资、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继续大力发展托管业务,努力申请社保、企业年金等托管相关业务资质;打通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产品,跨条线联动,为客户提供穿行、穿越式金融服务。
无惧挑战,踏浪而行
《银行家》: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监管越来越严,国际环境日趋恶劣,必然给银行产品的创新、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化发展带来挑战。那么, 渤海银行如何去适应新的环境呢?
李伏安:其实,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生物识别等新技术与金融业务的结合给国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也使我国金融科技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保证我国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将来监管严格会趋于常态化,我们认为将来的创新环境会更健康、更有序。渤海银行是一家负责任的金融机构,2020年我們成立了创新委员会、产品与业务创新管理部,通过专业、专职的组织推动和管理我行产品创新的健康发展。此外,我行近期也会通过中台建设推动金融科技转型,通过提高渤海银行业务能力和金融科技能力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银行家》:当前银行业正面临着各类风险的集聚,渤海银行如何把握风险管理与创新发展的关系?
李伏安:我们在业务实践中建立起审慎的风险管理风格,并根据中国经济运行特点等因素不断改进。经过十余年的迭代升级,我们逐步形成了既符合国际要求, 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全面、主动、敏捷、到位”的风险管理理念。我们致力于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主动识别、计量、评价、监测、报告、控制和缓释所承担的各类风险,并考察风险之间的关联性,评价各类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推行与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稳健风险管理战略与文化。
面对当前复杂的风险集聚形势,渤海银行将始终坚持“集中、垂直、独立、制衡、融入”的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能力,在坚持权力制衡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垂直独立的风险治理构架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数据驱动风控模式,完善风险计量模型,搭建“自动、实时、精准、敏捷”的智能风控体系,打造敏捷主动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精准实现“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的要求。
《银行家》:能否请您展望下一个五年,即2025年末渤海银行成立二十周年时的样子?
李伏安:2025年,渤海银行成立20周年,预计届时渤海银行“四五规划”重点目标将基本实现,持续打造高质量快速发展新引擎将取得新的成效。渤海银行将顺应国家战略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借助5G技术、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潮流,在向着“客户最佳体验的现代财资管家”的战略愿景迈进的路上,取得更多成绩,当前既定的战略举措都将会有更多推进成果,苦练内功塑造有温度的敏捷银行取得更多成就。渤海银行在综合运用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客户的能力上将会有更大提高,在综合化和国际化方面也将有更多突破。
我们希望届时渤海银行成为具有特色的精品银行。渤海银行在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将在行业中更有优势,股东将获得更多投资回报,受到更多投资者和客户的青睐。渤海银行的员工将为自己是渤海银行人而更加骄傲。渤海银行将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回报社会各界的关爱。
《银行家》:赴港上市,是银行公司治理更加规范、资本实力更加夯实的关键举措,必将成为渤海银行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也是经营成果直接接受资本市场检验的试金石。相信渤海银行坚持风险防控与自身发展方向不放松,必然将在时代浪潮中,打造为有温度的敏捷银行,用服务温暖客户,用科技武装产品,用创新提升业务,用实力迎接挑战,乘风破浪,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