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静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控制方法。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血液细胞检验的80位志愿者为主,选取时间为2019年5月-2019年11月,所选志愿者血型一致,在静脉血不同稀释比例、相同室温下不同放置时间的变量下,对受检者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寻求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在相同温度下,将采集后患者的静脉血分别放置30分钟、3小时、6小时,对应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此外,血液样本的不同稀释比例也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论:为确保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需要对静脉血的稀释比例、放置时间等内容加以明确,重视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减少误差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一份准确的检验报告。
【关键词】: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18--01
前言: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各种新型的诊疗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中,血液细胞检验是疾病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在正确的操作方式下获取患者适量静脉血,通过对检验报告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不过,在血液细胞检验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弊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误诊、漏诊事件的发生概率,不仅会耽误患者疾病的治疗,还会对医院的名誉造成损害。基于此,需要对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针对性采取质量控制方法,减少工作中存在的误差,提高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血液细胞检验的80位志愿者为主,选取时间为2019年5月-2019年11月,共45名男性,其余35名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38.95±3.71)岁,所选志愿者从事于不同的行业。
1.2 方法
1.2.1 在正确的操作方式下,获取患者适量静脉血。在抗凝剂的相关处理下,按照1:10000、1:5000两种稀释比例,将相同稀释比例的静脉血均匀混合,分为相同剂量的90份进行检验。
1.2.2 待完成志愿者静脉血的采集工作后,将其均匀混合并分成90等份,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分别放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具体为半小时、3小时和6小时,每个时间段选取30份静脉血样本进行检验,观察检验结果。
1.3 观察指标
在以上两个自变量条件下,统计血液细胞的检验结果,所使用的额检验仪器为日本SYSMEX-XE2100D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指标为RBC、WBC、HGB、PLT。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整理所使用的工具为SPSS20.0软件,计量单位用()来表示,在t检验方式下,若组间差值符合P<0.05的要求,则表示为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在不同的静脉血液配置比例下,血液细胞的检测结果也会发生变化,各项指标含量变化存在可比性(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1.
2.2 在相同室温不同的放置时间下,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中各项指标也存在着差异,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2.
3 讨论
血液检验是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过,在临床检验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误差,增加了临床误诊、漏诊事件的发生概率。为此,医院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加大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控制力度,对血液细胞检验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督,找出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具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临床医师是细胞检验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保持妊娠、严谨的工作态度,在相关制度的规定下,规范使用各项操作。在血液分析仪检测过程中,需要將室内温度控制在合理数值范围内,严格按照相关操作程序,对所采集的静脉血标本进行检验。为确保仪器能够正常的运行,医院应定期完成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工作,及时发现仪器使用中存在的故障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检验前,对试剂、设备进行检查,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对检验环境的湿度进行检测,使其达到相关标准。
在本次研究当中,将采集后的静脉血分成两种配置比例,检验结果中各项指标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室温不同的放置时间中,血液细胞的检验结果也出现了差异,由此可见,温度、湿度、抗凝剂配置比例均会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应明确影响检验质量的相关性因素,注重每一个工作细节,以提高检验质量为目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高阳,李云霞,陈静.135例老年贫血患者血液细胞学检查特点与病因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01:19-21.
覃正学.探讨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01:29-30.
贾富海.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