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超越一般职业道德

2020-08-31 15:05谭倩文
戏剧之家 2020年23期
关键词:音乐教师教书育人师德

谭倩文

【摘 要】音乐教师是一个掌握一定音乐专业知识和能力及其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群体,其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神圣职责,担负着音乐学科或是音乐专业领域知识的科研和教学工作。音乐教师职业道德涵盖面广,渗透性强,要求高,示范性强。师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关联的,一般的职业要求我们忠于职守,而教师与之最大的区别在于为人师表。

【关键词】音乐教师;师德;素质教育;教书育人;音乐专业知识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3-0117-01

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不仅要具备一般的社会道德,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德。教育的内在要素之间的根本联系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决定了师德是对一般职业道德的超越。[1]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师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的总和。教师在敢于担当育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塑造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一、师德涵盖面广,渗透性强

音乐教师本身就是具有教育性的一个职业,其行为不仅对自身,更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学习音乐的群体无论在气质上、审美上还是性格上,都显得与众不同,常常被贴上“有个性”的标签。音乐教师从自身出发,也从受教育的学生角度出发,立足于讲台,不仅是作为劳动者而存在,也作为劳动手段而存在。劳动的执行者是音乐教师,劳动的工具也是音乐教师。对于音乐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人们会以音乐教师的身份去看待他,会以教师的标准去评定,而不像其他职业,如技术工人,他们工作面对的是机器,人们只会从平常人的角度去评判他,这是音乐教师与其他职业最大的不同点。

音乐教师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在个人生活中也具备一定的教育性,正因为音乐教师面向的群体是学生,从事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人们对音乐教师的道德期望很高,所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社会的监督。如果在生活中教师表现出一些与其教师身份不符的行为,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指责,也会相应影响其教育事业,这也是这份职业的特殊性。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是教师职业的根本特点。《礼记》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2] 古往今来,教师都要注重德才兼备,不仅要教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授学生“立世之德”。教师在公共场合和个人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影响到他们的行业,是不局限于空间的一份特殊职业领域。

二、师德要求高,示范性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音乐教师的示范性强,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能以身作则。[3]音乐教师不仅仅要做到“言之师”,更要做到“行之师”。不仅要以言立教,更要以身立教。“言必信,行必果”,既要开启学生的心智,又要熏陶他们的心灵。从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教育教学素养与能力、音乐专业素养与能力以及一般素养等六大版块来说,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直接决定了其教育教学成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響。一旦在工作中出现关乎道德的问题,不仅对自身、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教师的整体形象。

社会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班杜拉发现人在许多情况下是依赖模仿来学习,大量的行为是靠模仿获得的。音乐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扮演着榜样的角色,也称之为范型,他们是被观察、被模仿的对象。[4]如声乐教师的发声习惯和共鸣腔体的所处位置,在传授过程中就容易被学生发掘并模仿。在生活中也许你会听到这样的评价:“你的演唱方法甚至是声音,简直跟你老师太相似了。”由此可见,音乐教师的示范性很强,因此音乐教师无论是在专业技能方面还是职业道德方面,都要自觉地用自己的言行做出示范,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效法的楷模和表率,自身正之,方能正人。

由于音乐教育本质的特殊性,使得音乐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处于特殊地位,音乐教师的教学行为乃至一言一行都容易被学生一并吸收。音乐教师的师德紧密联系着学生及社会各方面,影响着音乐教师各方面素质的水平与能力的发挥,最终也决定了培养人的方向和教育质量。

音乐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了教师的个人素质和道德素质,更反映了整个教育系统整体的道德水平。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角色,在社会生活中不仅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也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教育功能密切相关。受社会的委托,音乐教师不仅仅通过歌唱、器乐、创作、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等形式的课堂教学以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还将完善学生的品格作为最终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和审美感情。

参考文献:

[1]李建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施修华.教育伦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

[3]胡弼成.高等教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燕良轼.教育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音乐教师教书育人师德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教书育人
篆刻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课改15年山区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关于浅谈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试论民办高校教书育人的途径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