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婕
在经济发展势态良好的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都不再面临生活资源短缺的问题,幼儿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加之许多幼儿在家庭生活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而多数小班幼儿在踏入学前教育阶段时并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成为幼儿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教师应利用好家园共育模式,引导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自立、自强。
一.家园共育模式在学前教育中的内涵及意义
幼儿园与家长的双向互动,以及对幼儿展开的统一有序的教育是家园共育的主要内容,这种家园高效配合的教育模式可将多种教育资源相整合,十分符合新时期教育的要求。在家园共育模式中,幼儿是核心,是幼儿园与家长制定教育计划的参照,一切教育内容都要为幼儿的健康、全面成长服务。因此,幼儿园与家长在家校共育中既要表达对幼儿的关爱,又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手段履行责任。对于身体素质与各项思维能力都不够发达的幼儿来说,只有沐浴在家长与教师爱的阳光下,才能抱着积极的心态学习技能,才能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利用家校共育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1.制定合理的共育计划,共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提高
合理的教育计划是家园共育顺利开展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小班阶段的幼儿来说,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教育中的许多细节都需要教师与家长提前考虑到,否则家园双发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因此,在制定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计划时,教师与家长不仅要列出生活自理的大致类别,更要不断细化具体的教育内容,这样才能在与幼儿相处的时候对其进行细致入微的引导。例如,小班幼儿需要掌握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吃饭的能力”“自己上厕所的能力”“自己穿脱衣服的能力”“简单的与人沟通的能力”,教师与家长在制定共育计划时,应从这几个方面细化教育内容,对这四条概括性的能力进行补充。“自己吃饭的能力”可细化出“帮助教师或家长摆放碗筷”“吃过饭后帮忙清洁桌面”与“吃饭时不漏饭、不弄脏衣服”等,以此类推,家校双方可以根据对应的生活情节逐条列出可以用作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内容,而后再在生活中指导其完成相应的活动,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则会得到更加快速的提高。
2.增加彼此沟通的频率,探讨提高幼儿自理能力思路
家园共育若想取得成功,适时、充足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与家长只有保持高效的沟通,才能及时发现幼儿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并作出合理反应。家园双方可采取的沟通手段可分为线上与线下两种,一方面,幼兒家长在每日接送幼儿时可以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相分享幼儿在家庭生活或幼儿园生活中的状态,取得了哪些进步或出现了哪些问题,而幼儿园定期开展的亲自活动与家园交流会议也是幼儿教师与家长集中交流的良好途径;另一方面,幼儿教师也可使用微信等社交工具与家长进行线上沟通,及时告知家长幼儿在园中的表现,或是使用直播的方式让家长时时刻刻都能了解幼儿的生活自理情况。借助有效的双向沟通,幼儿教师可与家长可随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改动共育计划,使家园共育更具针对性。
3.优化家园合作的途径,运用网络模式创新培养策略
随着现如今网络技术的发达,家园合作同样可以借助网络有效的提升合作效率。在互联网的辅助下,家园合作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幼儿教师可在共育中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在帮助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时,教师无法直接参与到幼儿的家庭生活中,这部分工作主要由幼儿家长完成。此时,幼儿教师就可以使用网络手段进行辅助,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向幼儿家长及幼儿推送“规范刷牙”“不刷牙的危害”等小动画,让家长与幼儿一同学习,并在网络平台上开设“打卡”活动,让幼儿家长在监督幼儿刷牙之后进行记录,并分享“让幼儿乖乖刷牙”的小窍门,实现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如此一来,小班幼儿各项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园共育已逐渐成为学前教育的常态,小班幼儿生活自理的培养离不开幼儿园与家长的深度合作。在带动幼儿家长参与家园共育时,为了让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更具效率,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与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共育计划,并与家长进行足够的沟通,通过广泛使用互联网社交手段与真人实际交流的方式时刻关注幼儿的成长进展,确保其迅速建立生活自理能力。
本文系平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2019年规划课题《家园共育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行动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19]PLG58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县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