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华
在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对体育运动及竞技的多元化提出了更广泛的要求,因此在中学进行传统教学、加强武传统运动已势在必行。但是长期以来因学校武术教学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至今发展缓慢,相对武术竞技更是远远落后,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
一.目前学校传统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兴趣不浓厚,基础薄弱
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传统文化教学在学校教学中一直不被重视,学生接触武术的机会少,因此学生在如柔韧、速度、力量、灵敏、协调、耐力等素质都非常差,这样简单的武术动作学生就不能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兴趣,不爱学习武术。此外经过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武术锻炼,没有武术基础及发展武术必要的身体素质,并且由于各种因素,武术虽被列入小学教学大纲的基本教材,但各学校没有真正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因而造成武术教学空白,因此在中学进行体育教学就显得难度更大。
2.学生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武术有偏见
学生目前接触武术最多的是武侠小说及电视剧。一些学生受到武侠人物的影响,容易哥们义气;一些学生认为武术就是舞刀弄剑,武术是打人的,逞能的,雄霸班级的,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必须服从,更有少数学生把武术直接与“飞天遁地”联系起来,认为练习武术就能够飞檐走壁,能够刀枪不入。同时有的学生还将现在的武术教师等同于古代的拳师,讲门派,分类别,讲哥们义气,在学生中造成不良的影响,阻碍武术在学校的顺利发展。
3.学校不重视,场地器材少
目前体育教学不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且没有严格的考试要求,因此学校不重视,这样学校在经费、场地、器材等方面都有欠缺,使武术教学受到影响,教师难以提高工作热情,这对武术教学质量极为不利。
4.家长的偏见
武术是体育课的一项,并且没有设立考试,而家长注重语、数、外等主课也就是考试的科目,他们每天都将学生严加管教,除学习语、数、外等,锻炼身体的时间已经很少,学生对武术的参与就可想而知了。
二.改变教学的策略
1.认真设计教学方案,从简单做起要使武术教学顺利开展、广泛普及,就必须坚决贯彻《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认真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各项任务,切合实际设计教学方案,如武术的基本功从手型:拳、掌、勾;步型:弓、马、扑、虚、歇;腿法:弹、蹬、踹、踢 等简单的动作教学学生可操作性设计,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组合动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学生一开始就接触较规范的动作,这不仅从小培养学生对武术动作的热爱,而且是发展学生柔韧、力量等各方面身体素质的最佳时期,更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正确动作概念和印象。
2.充分讲解武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
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武术,教师就要加强武术基础知识地讲解,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武术。在武术理论中,教师可以将武术动作的要领以讲解、图解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是加强学生想象和记忆的一条有效方法。在武术理论学习中,尤为重要的是,要进行“武德”思想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习武风尚,坚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让学生真正懂得,习武是为了锻炼身体、磨练意志、活跃课余文化生活,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而非为了打架斗殴,争强好胜,此外,还要发扬尊师重教,敬老爱幼的良好风尚,树立公平竞争、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范。
3.进行武术动作技能学练,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阶段的武术只能以少量基础性技能的学习体验为主,其实际教学价值是运用武术的内容和形式来增强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让学生体验武术的奥秘,进而对武术有个初步认识和体会,激发和保持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在实际的武术教学中,可以遵循“简单基础、量化目标、体会攻防”的教学策略。内容方面可让学生接触一些武术基本功,如身体柔韧性、正踢腿、弹腿、向前的冲拳、掌法等,步型可选用相对简单的马步为主,内容不宜过多,练习方法可以灵活变化。再比如在教单一的冲拳手法时,让学生基本感知冲拳动作要领的前提下,可以两人或几人一组,先原地击打废纸板、手靶等目标,再变化为左右上下不同方位移动目标的击打。
4.引导学生练习进攻性武术动作技能,提升学生的武术观念
在初级阶段武术学习的基础上,讓学生所学技术动作朝着武术功力和初步形成武术运动技能的方向发展。如怎么使马步冲拳更有劲,如何能运用弓步蹬腿的力量提高冲拳的力度,提膝砸拳怎么使劲,如何让弹腿或蹬腿更有力度和速度等。这种有目的的运用过程,学生自然而然会对相关的技术动作、攻防原理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积极的身体体验感受动作的攻防与变化、理解武术动作的涵义。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水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