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炜 段升财 程冬东
内容摘要:“00后”首批大学新生已进入高校并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力军。本文从“00后”大学生群体在思想认识、情感与心理、社交与行为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方面表现出的独特差异性着手,重点分析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时间安排、教育队伍上存在的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教育方式,完善素质教育,变革师生关系,开展专业教育等措施以提高入学教育的效果,帮助“00后”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00后” 差异性 入学教育 大学生活
习近平在2019年3月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要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入学第一堂课,目的是使新生在经过近3个月漫长暑假的“修养”过后,及时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与心理调适,熟悉并融入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为日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生活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18年9月,“00后”首批新生进入高校,而新学期开学,“00后”将成为新生当中的绝对主力,并逐渐成为各高校学生中的主力军。但是,与当下“90后”学生相比,“00后”新生在思想认识、情感心理、学习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呈现出了鲜明的特征,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方法已无法完全满足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把握时代发展,适时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帮助“00后”大学新生完成角色转变,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
一.“00后”大学新生群体主要特点
(一)思想认识上的多元性
“00后”大学生出生于21世纪并成长于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与“90后”甚至“95后”学生相比,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与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00后”产生独特的思想认识[1]。由于他们从小就跟随世界潮流接触了多样性的文化,因此自然而然地赋予了他们多元性的思想,使得他们能够客观、多元、包容地看待世界与他人。他们对待事情能够独立思考与判断,面对问题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但却时常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个性张扬、思维片面,缺少集体与大局意识。此外,在人生理想上,“00后”则更多地考虑自我的成长与理想的实现,是鲜明的现实主义者,而生活的优越性又使得他们缺失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情感与心理上的脆弱性
数据显示,“0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处于家族的备受呵护与家庭的过度溺爱中,富足的物质条件导致他们的快乐缺失,而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又使得他们的情感脆弱,抗压能力较差,勇于面对困难却缺乏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的决心[2]。同时,“00后”大学生又处于家庭矛盾突出且难以调和的时代,家长们在情感方式的处理上对他们产生直接影响,使他们从小埋下心理隐患。而在脱离父母进入大学后,面对崭新环境下的多重困难与挫折,情绪上敏感性与脆弱性往往会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集中爆发,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学生则会做出一些非理性甚至极端行为。此外,“00后”大学生十分在意他人的评价与看法,内心情感丰富却又不善于表达,攀比、嫉妒心较强,心理上相比“90后”更加容易受到伤害。
(三)社交与行为能力上内敛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而善用网络技术的“00”后更是在QQ、微信、抖音、脸书等社交软件畅所欲言,不断向外界展示他们的“声音”[3]。但是与新媒体上的热火朝天相比,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却大相径庭:拘谨腼腆,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热衷于自己的“小圈子”。即使是软件上聊的很火的同学与朋友,在现实中却很少有言语上的交流。对网络的依赖使得“00后”大学生在行为表现上也带有独特的网络标志,如:崇拜与模仿网络明星、喜欢使用符号与火星文、超前消费、迷恋动漫等。在面对问题与选择时,他们勇于表达和坚持自己的意见,常常突破传统思维来实践自己的想法。生活中,他们努力打扮与表现出的“成熟感”使自己外表像个“小大人”,而内心里却还深藏着稚嫩与茫然。
(四)学习方式上的依赖性
“00后”大学生也是普遍在高考制度的强压下通过努力学习升入大学,而他们不需要背负家庭压力,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興趣爱好选择专业。同时大学的各种转专业方案也为他们的兴趣学习增强了动力,提升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的驱动力。入学初,他们能够坚持高中良好的学习习惯,钻研探索能力与学习主动性较强,但随着大学教学模式的熟悉与时间的推移,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开始松懈并逐渐出现两极分化,且分化情况越来越严重,学习落后的同学则会自暴自弃。学习上,他们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向,但是缺乏为之奋斗的动力,学习依赖性强,需要老师与家长的不断鞭策提醒。此外,“00后”大学生拥有较强的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在导师或者师兄师长的指导与引领下,他们能够在科研与双创竞赛上取得较大突破。
二.“0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容上的杂乱性与形式上的枯燥性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从新生报道后就随即展开,主要包括军训、校史校情、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专业认知等等。入学教育内容上涉及众多,企图面面俱到,但缺乏系统性,致使大多数新生并不能深入全面的了解。各学校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学院在安排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时也不尽相同,部分教育内容也不是学生当前最迫切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内容上的杂乱性会模糊新生对大学的整体感知,从而增加他们适应大学生活的时间。
新生入学教育在形式上基本以单向灌输为主,除军训与开学典礼外,依然局限于参观、班会、讲座、报告等按部就班的形式上,难以调动新生兴趣以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其中部分高校创新了网络入学教育模式,但缺乏管理与监督而收效甚微。问卷调查显示,78.8%的学生表示入学教育非常有必要并希望在入学教育中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但单调、枯燥的教育方式无法使他们对入学教育产生共鸣,降低了他们参与入学教育的积极性,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入学教育的效果。
(二)教育方法的刻板性与时间安排的不合理性
新生入学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往往采用“赶鸭子上架”式或简单的“堆砌”式教育,不注重新生对各类入学教育的真实感受与反馈,一味追求完成任务式的“清场”,缺乏循序渐进地引导与教育,而学生也是自然而然的应付式参加各类入学教育。因此新生们在进入大学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会对许多具体的问题一头雾水。同时,教师与新生、老生与新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互,无法动态捕捉新生的思想与状态,增加了新生完成角色转换的时间。
同时,众多高校入学教育集中安排在入学报到后至正式上课前这段时间,有的高校入学教育只有三到五天,时间短且缺乏连续性,内容多且覆盖面广[4]。没有军训时大多从早上“漫灌式”的讲到晚上,学生还没有消化当前内容又不得不赶场接受新的教育。而军训期间则利用晚自习进行授课,学生们在经历疲惫训练一天后很难再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就这样,新生还没来得及感受,入学教育就匆匆忙忙的结束了,因此很难达到入学教育的预期目标与效果,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他们内心压力与迷茫感。
(三)教育队伍单一,缺乏对新生思政教师的培训
新生步入校园,无不怀揣着对大学的憧憬,对专业的好奇,对未来的踌躇,而这些都是入学教育最初的目的,也是他们想迫切得到解答的。但是,目前大多高校的入学教育过分依赖于从事学生工作最前沿的辅导员等思政教师,缺少专任教师尤其是专业学科教师对新生在专业领域的认知与解读,从而影响新生对专业学科的认同度与热忱度。此外,少数高校专门从事心理健康、国防安全、医疗卫生等教师的缺乏也会对新生入学教育的全面性与系统性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开展入学教育的教师很大一部分是年轻教师,他们大多是工作不久或者新入职的硕士生与博士生,加之思政教师尤其是辅导员的人员流动性较大,而高校缺乏对思政教师与开展入学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这就使得参与入学教育的教师自身还没有深入了解入学教育的目的、内容、意义与学校的要求,就开始从事入学教育,从而出现在实际教育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不知晓也不知如何处理等情况,使得教育方向出现偏差,导致入学教育效果不理想[5]。
三.“0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相关对策
(一)創新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认同感
创新教育方式主要包括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内容以及创新教育形式三方面。首先要改变传统短期密集型的教育理念,通过入学时期的集中教育、大一阶段的持续教育以及大学期间的系统教育不断激发“00”后学生对当前学习及未来的规划与思考,使教育能真正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教育内容也要与时俱进。适当增加学生当下最关心、最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紧密围绕“实现角色转换,适应大学生活”这一目标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有序开展,使学生能够主动认同、欣然接受、自觉参加入学教育。最后,要不断创新与完善入学教育形式。充分借助新媒体、朋辈教育、激励引导等技术与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入学教育,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大大提升教育效果。
(二)完善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归属感
为使“00后”新生能充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当前入学教育在完成校纪校规教育、学生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科专业教育等常规入学教育外,应适当增加理想信念教育、党团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资助育人教育、行为礼仪教育等素质教育的权重。例如,大一时期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辅导员等思政教师应通过心理讲座、交流谈心等形式走进学生的内心,帮助心理困难学生从困境中解脱出来。而及时地使家庭困难学生了解到国家与学校的各项资助优惠政策则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更好地投入大学学习与生活当中,增加他们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感与归属感。
(三)变革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与“千禧一代”不同,在面对“新新人类”的“00后”时,传统的“吓一吓、哄一哄、诈一诈”已经不管用了,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教育对策。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信任的前提是信服,思政教师不仅要塑造知识丰富、幽默风趣、多才多艺、和蔼时尚的良好形象,更要做学生的思想导师、日常朋友、生活长者,必要时成为他们眼中的“自己人”。同时,在信息与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教育途径与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教师们要学会利用“登门槛”效应和“南风”效应实行分层教育与温情教育,预防学生的抗反心理,逐步培养学生的克服困难、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获得感,真正从传统的“教书匠”变革为学生的教育者、引领者、推动者。
(四)开展专业教育,强化学生的使命感
根据招生调查显示,目前绝大多数“00后”新生选择的本科专业全凭自身兴趣爱好或者是家长的意向,实际上自己对于这门专业却一知半解。因此,通过专业教师座谈会,专业学生交流会,参观专业实验室、项目平台等形式尽早地开展专业教育,可以帮助新生们提前了解并树立专业理念,有利于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同时,适当开展学科竞赛与科研创新、考研与就业方向等方面的教育,使新生对专业前景以及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有更加全面透彻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坚定目标、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使命感。此外,学院层面可以提前实行“导师制”,使学生能够接受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个性化教育,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当然,入学教育不是辅导员或者思政教师的一部分人的事情,应当形成学校、学院、职能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使得新生入学教育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苗青.“95后”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1):84.
[2]田宪.“0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式探究[J].智库时代,2018(24):160+168.
[3]刘越.“0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法的创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4):264-265.
[4]刘璟.浅议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J].新西部,2019(09):144-145.
[5]鲍清.浅谈“90后”新任辅导员与“00后”大学新生的相处之道[J].科技资讯,2019,17(04):247-248.
(作者介绍:许大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段升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程冬东,南京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