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宜兴市和桥镇第二中学坐落于风光旖旎的太湖之滨学校教育文化工作成果显著,受到学生、家长和领导的江南古镇鹅州——今和桥镇,这里历史悠久,校园环境一致好评,先后被省教委、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示优美,鲜花绿树相映,假山亭台相间,文化底蕴深厚,范初中”“江苏省模范学校”,也多次获得“无锡市德历代名人辈出。走进校园,洁白的教学楼在阳光的映衬育先进学校”“宜兴市 A级特色学校”“宜兴市先进学下显得宁静而富有生机,给人一种亲切、美好的感觉。校”等荣誉称号。
初见张健校长时,他坐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稳重利落,神采奕奕。面对关于学校管理、发展方面的问题,张健侃侃而谈,当问及他个人成就时,张健总是谦虚地表示“都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和桥二中的教职工们在张健的带领下,开拓创新,注重根本教育,关注学生本性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带着一颗悸动的心投身教育
1993年张健从大学毕业之后,回到老家安徽的一所中专做英语教师。两个月以后,听朋友说苏锡常和上海等地在招聘优秀教师人才,不安于现状的他凭借自身过硬的教学实力,通过竞聘试讲,成功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但张健现在回想起那时的情形,还是历历在目。当时二十岁出头的他,和另外一名教师一起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长途大巴来到宜兴,这是他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在大巴上,狭小的座位,嘈杂的环境,拥挤的车厢,浑浊的空气,张健时梦时醒,睡得很不踏实。第二天凌晨,下了大巴后,因为长时间的舟车劳顿,他十分疲惫,但没多长时间就要“上战场”了,张健在汽车站附近的旅店休息了几个小时之后,匆匆赶往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完成试讲之后,他就回到了原本的工作岗位上。一周不到,张健就接到了来自和桥高中的信件,他被录取了。
初出茅庐的张健刚来到宜兴时非常不适应,他基本听不懂宜兴话,而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听不懂当地的语言是很难融入当地的生活的。好在他本科是外语专业,再加上个人努力,所以比其他人适应得快。时任宜兴市和桥高級中学校长的吕望平对这批新来的青年教师十分关心,这种关心不仅体现在他们的个人成长上,更在生活上。吕校长当时常常会邀请这些青年教师去他的家中吃饭,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会约请这些年轻人一起娱乐、放松心情。当然,吕校长也没忘记时时敲打他们,在工作上给予他们一些压力,因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和桥高级中学当时有一个惯例,每周给青年教师培训一次。培训的主讲人每次都不一样,从校长到学校的其他领导,再到校内的骨干教师。培训的主题很广泛,从学校的历史谈到授课的经验,再到做人做事的智慧,那些场景张健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时第一节课是听吕校长诉说他个人的成长历程和一些对青年教师的建议,坐在台下听课的张健不仅获益匪浅,而且深受感动。“如果说我在工作上有什么成绩,那也是和桥这个地方造就了我。”当时的经历对张健的影响非常深远,在他的从教生涯中,始终对和桥这个地方抱有一颗感恩之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路走来,张健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为自己设立阶段性目标,从一开始希望自己能多带几个班级,到希望自己今后可以上一节全市公开课。他知道,身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默默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他的努力下,他带的班级成绩进步很快,不仅得到了家长和同事们的信任,还获得了许多荣誉。在和桥高中工作了七年后,张健于 2000年入党,成为了和桥高中历史上入党时最年轻、工作时间最短的教师,这对张健的激励很大。在和桥高中工作的二十几年中,张健获得了许多荣誉,2004年被评为无锡市优秀青年教师,2005年被评为宜兴市行业先进青年,2007年开始担任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副校长,同年被评为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高中英语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被授予宜兴市高考英语学科教学贡献奖,2016年被评为无锡市“青蓝工程”优秀指导教师等。但这些并非他的最终目标,张健知道,荣誉是认真工作的附属品,在教育这条路上,他还在不懈探求。
怀着一颗坚定的心继续前行
“在二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历程中,我曾以为我找到过教育的真谛,但在 2016年 8月当我从一所四星级高中来到一所被其它学校托管了 3年,外来务工子女占85%,即将面临撤并的农村中学后,我又再一次陷入了困惑与迷茫中。”2016年暑假,张健被调往楝树中学担任校长,同时兼任宜兴市和桥镇第二中学的副校长、副书记。刚到楝树中学时,两所学校的落差让他非常不适应。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张健开始着手了解楝中的历史,他翻看了校内几乎所有与楝中校史有关的资料,也与校内几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进行了沟通与交流,还拜访了曾经在楝中“战斗”过的几位资深前辈。经过一番努力,一部比较完整而又有些震撼的楝中历史才浮现在他的面前。
楝树中学创建于 20世纪 50年代,初期是一所农业中学,由于历史及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由一所“老完中”变成了当时只有 2轨总人数近 300的学校。因为本地生源流失,外地生源渐增但基础较差,中考成绩很不理想,学校已有近 10年未进一位新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张健没有退缩,因为他意识到,楝中一定要寻求改变,要让它变成一所不仅能让教师感受到教育幸福,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的学校,他在心中告诉自己,既然来了,就一定要留下点什么。
张健原来的一名学生是当地人,知道张健到楝树中学任校长后,便为学校无偿捐赠了电子屏和监控等设备。受此启发,张健举行了一次募捐活动,募捐了将近二十万。在学校董事会的监督下,镇里领导的关心下,楝树中学制定了一系列章程,专款专用,将这笔资金用于奖励和资助老师及贫困家庭学生等方面。
面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孩子们,张健从改变学生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入手,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以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张健对待学生,亲切,温和,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因此在学生中人气很高。因为是农村学校,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所以楝树中学的教师难有机会接触新的教学理念,也很少有机会同市内外专家、骨干教师乃至学科同仁直接对话、交流,老师们面对工作渐渐失去了热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了将大家的心聚在一起,张健不仅在生活细节上关心、爱护教师们,还将自己在和桥高中担任英语教师时留存的笔记、教案和心得总结等交给老师们传阅,希望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新课程的改革,也为了教职工的成长,张健先后邀请了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的 9大学科研训员,无锡市数学、英语学科教研员,南通市名校长、如皋市滨江中学校长闾秀松等专家学者来校作专题指导。同时派出了 5个学科的骨干教师赴如东景安初中学习课堂教学改革,还分批派出各个学科教师赴南京、常州、无锡及宜兴市内参加培训学习。
张健在楝树中学任职初期,往往刚解决完一个问题,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好像有种层出不穷的迹象。教师们疲于应付,信心隐隐有些动摇,张健就鼓励老师们,告诉他们想得越多,顾虑越多,自然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只有在实践中先做起来,不断总结提高,自然就能整理出最简洁的思路。为了增强教师信心,张健还举办了校内教职工的头脑风暴活动,让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做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身外之物是否完备,而是有没有信心和决心! 有决心,拟定目标,一切都不是问题 !”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渐有起色。
為了磨炼学生们的心性,张健提出了远足的设想,路程设计从楝树中学走到和桥高级中学,往返共十六公里。一开始大家都很迟疑,张健就以身作则,带领着全校师生们走完了全程。目的地选在和桥高级中学是张健深思熟虑后的结果,目的是让孩子们看一看和桥高中,了解它的历史,在学生们的心中种下一颗憧憬的种子。为了让楝树中学的孩子们全面发展,张健和老师们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农村中学的优点,开设了花式踢毽、趣味乒乓、魅力舞蹈、三人篮球、五人足球、书画剪纸、古典诵读等课程。除了这些课程以外,他还主张增强学生的沟通、表达及分享等能力。张健希望楝树中学的孩子们在校期间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自我,发展潜能,培养主动探索和研究的习惯,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终身学习,尊重关怀他人,习惯团队合作,努力做到德行合一。
在张健的领导下,全校师生通力合作,楝树中学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不仅重新建制,学生的成绩也有了质的提升。2016年,学校的中考成绩较去年进步了十一名,其中物理学科第五名。楝树中学还曾获得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无锡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无锡市平安校园、宜兴市先进学校等称号,张健因为工作成果突出被评为优秀校长,大家长久以来的努力获得了回报。现在的楝树中学今非昔比,不仅教学设施设备完善,成绩也处在和桥地区中上游。成绩提高了,孩子们也更自信了。
楝树,又名苦楝,是一种古老的树种。“蒸入黄梅雨,寒收苦楝风”,这种树不择环境,自然生长,对人无所求,不需要人们去呵护,也不需要人们去施肥除草,只要有泥土、阳光和水分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它顽强的生命力是令人佩服的,而它那种在逆境中顽强生长、勇于拼搏的精神以及不慕繁华、扎根乡土、耐得住寂寞的品质历来备受文人墨客的称誉和赞颂,这也正是楝树中学“苦楝精神,楝树文化”的真实写照。在楝树中学的三年,张健勤勤恳恳,努力发掘楝中文化中这种不怕苦、敢于拼搏、耐得住寂寞的精神和品质,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因为他相信,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办好名校
宜兴市和桥第二中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是从原和桥中学分离出来的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初级中学。2019年 8月,张健调至和桥二中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教导会,跟领导汇报,找到了和桥二中的“根”——和桥高级中学,重新确定和桥二中的建立时间为 1912年。接着,张健按照市局关于创建特色学校文件的精神要求,组织开展了系列研讨论证活动,通过集思广益,加之专家指导,将“敦和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定位。“敦和”是校训“敦本致和”的简称,“敦本”就是注重根本,用“敦本”二字,一是沿袭创办人办学的重要思想——关注人本性的培养;二是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寻找事物的根源;三是彰显了学校的办学追求:遵循教育规律,发展学生天性,从而为每个学生的敦本幸福人生奠基。
和桥二中作为百年老校,成绩长期处在宜兴市第四名,其他方面也十分优秀。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设和桥二中高效优质课堂,着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竞争力,张健带领教职工讨论研究后,制定了“导、学、教、练”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和“好课堂”新三年行动计划,张健作为校长,主动承担起了组织领导的工作,积极推动落实各项计划。为了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规范并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内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推进高品质教育进程,以张健为首的校领导班子还制定了无锡市东林中学、宜兴市和桥二中结对共建实施方案,同时也积极地推进着初中英语课程基地的申报。从和桥二中的角度来说,相较于其他几门,英语的成绩稍微薄弱一些,因此张健希望依托课程基地的项目,协同校园文化建设,加上和桥二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力量,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素养,形成学校的发展特色,让和桥二中走向更灿烂的未来。
为了丰富和桥二中学生的课余时间,张健恢复了校内的英语、语文刊物,学生投稿,经老师筛选发表在校刊上,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还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另外,张健还鼓励家长成立了家委会,校内的重大活动张健一定会邀请家委会成员参加,便于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和监督,从而加强学校与家庭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配合与沟通,群策群力,更好地培养学生。
当被问及未来的愿景时,张健提出:“希望在我的任期之内,在现有的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之下,学校可以有更好的发展,特别是在教师发展的方向,希望可以培养出土生土长的无锡市名教师,或者是江苏省名教师,我有这种自信。因为我坚信,只要真诚做事,真诚待人,用真心去经营管理学校,就一定会有所成!”
乌申斯基说:“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从教近 30年,张健春风化雨,孜孜以求。他从一名普通教师到百年名校的校长,工作中不断学习、实践、升华,最后结出累累硕果。在教育这条路上,张健是辩证的思想者,认真的实干者,他始终坚持思想与实践并进,坚守与创新并重,成功书写了老校新篇,也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