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画同心圆 协力谱华章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五年民族工作综述

2020-08-31 10:41夏季
民族大家庭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民族

文/夏季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地处鄂、渝、湘、黔四省市边区接合部,国土面积255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区)、263个行政村,总人口38.5万,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5%。“十三五”期间,咸丰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贸企业管理、民族文化挖掘保护、“616”工程建设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创建工作有新抓手、品牌工程有新亮点、文化传承有新成效、民族地区有新发展。2017年12月,咸丰县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高位推动,贯彻落实有新抓手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把落实民族政策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建立健全日常学习机制,将民族理论知识、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纳入学习范畴,把经常性学习引向深入。在全县范围内多处张贴宣传标语,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讲好咸丰民族团结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贯彻落实,加强监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法规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听取民族工作和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同时,定期向各乡镇、机关、学校、军营等发放民族类报纸、杂志,多渠道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助力贯彻落实。

成立机构,保障机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副书记为第一副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616”工程协调等领导小组,切实抓好“一把手”工作,体现了县委、政府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县民宗局为县政府工作部门,对民族工作机构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等进行明确,为民族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人力保障。

加大争取,上级支持取得新红利

五年来,上级下达的资金得到充分运用。“十三五”期间,州级以上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共计下拨7000余万元,用于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民族宗教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建成并命名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级特色村寨4个、对500余户民居进行改造升级,累计实施项目127个,项目涉及县域精准扶贫项目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宣教月活动、民族文化进酒店、创建活动进乡村、机关民族文化建设等多领域,真正实现将资金用在实处,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为实现“五个咸丰”献礼。

五年来,对口帮扶工作成效显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咸丰调研指导工作,省直对口帮扶各部门对咸丰“616”工程帮扶力度不断加大、项目逐年增加。2016年至2019年,共计支援项目179个,落实项目资金43.35亿元。2020年,为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十四五”规划接续起舞,将继续在县直单位的帮助下,大力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五年来,惠企政策得以落实。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贴息政策,严格按照省、州民宗委的工作部署,落实民贸企业贴息资金1000余万元,为企业纾困解难。二是着力提升企业获得感,将对企业走访常态化,实现惠企政策宣传全覆盖,切实做好民族民品企业申报工作,确保审核把关精准,申报增补无遗漏。“十三五”期间,已申报推荐5批次民贸民品企业,惠及100余家企业。

持续推进,创建工作实现新突破

广泛深入宣传,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宣教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积极创新宣传思路,拓展宣传视野,营造浓郁的宣传氛围。通过编印和发放宣传单、设立宣传牌、张贴宣传标语、开展“送书下乡”等方式广泛宣传介绍民族政策法规、工作文件、创建动态、民族风情等。五年来,累计发放宣传单、民族政策读本等4万余份,设置标识标语100余处,多渠道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教工作,引导全县共同营造浓郁的宣教氛围。

完善基地建设,凸显基地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唐崖土司城址作用,在基地内多次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建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展示馆,举办了讲解员培训、民族文化培训等,并多次代表咸丰县迎接各级各部门的检查验收,立体展现唐崖土司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突出咸丰独特魅力。

突出成果展示,丰富宣教活动多样性。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全面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让创建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十三五”期间,累计开展各类创建活动20余次,打造了元宵猜灯谜活动、图片展、西兰卡普织锦技艺培训、春节联欢晚会、手工艺品展等多个亮点活动,全方位展示全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巩固创建成效。

注重推先表优,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进”的思路,深入开展“7+N进”活动,创建了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选树了一批模范先进个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个集体、3名个人获国家级表彰,13个集体、4名个人获省级命名,31个集体、23名个人获州级命名。全县掀起学先进、做先进、争先进浪潮。

擦亮品牌,民族工作打造新亮点

打造特色村寨,助力县域旅游发展。五年来,按照“民宗项目支持一点、协调政府配套一点、群众自发筹集一点”的“三个一点”实施方案,以县域旅游线路为纽带,以片区模式深入推进集群建设,将马倌屯村、沙坝村、蛇盘溪村、白岩村、土地溪村、龙潭司村、马家坪村等30余村寨作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培育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特色村寨数据库,成功获国家级特色村寨命名4个,进一步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使旅游沿线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助力全域旅游。

高乐山镇各个社区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致力于把社区建成民族团结重要阵地。图为城中社区培训现场

咸丰县清坪镇民族小学聘请民间艺人排练“板凳龙”

注重“传帮带”,助力民族教育文化事业。五年来,以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为主线,力行“四大举措”,全面推动民族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文化培训,拓展传承路径。先后设立3个培训基地、5个民族文化进酒店基地,打造品牌节目、建设演艺队伍。同时,积极开展板凳拳培训、吊脚楼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设计人才高级研修班等系列活动。先后推荐《唐崖土司夫人》《土家吉么列》在北京民族剧院、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展现咸丰风采。二是充分发挥民间艺术大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好5位民间艺术大师动态管理,积极开展“传帮带”和理论研究工作,着力授徒传艺。“十三五”期间,根雕大师何平发起成立了“武陵根艺奇石研究会”、板凳拳大师陈俊法多次到示范点教授板凳拳、吊脚楼建造大师万桃元取得了新型发明专利、并协助央视纪录频道栏目组完成对其主持修建吊脚楼的拍摄工作,充分展示发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成果。三是打造了大路坝中心学校、高乐山镇民中等校园示范点,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累计拨付24万元民族助学工程款,惠及144名少数民族学生。

启动网格试点,创新管理模式。切实贯彻落实《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社区民族工作的意见》。2019年,在全县网格系统基础上新搭建民族宗教系统,通过实现县、乡、村三级平台连通和信息共享,杜绝信息“孤岛”,将少数民族人口信息、少数民族经营户信息等纳入其中,动态掌握辖区少数民族的常住、暂住人员和流动人员的基本情况,确保民族宗教工作进网格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有序进行。

畅通诉求渠道,确保群众利益得保障。在“十三五”期间,建立健全群众来信、来访接待机制,完善走访慰问制度,制定出台了《咸丰县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实施方案》等,贯彻落实“首接首办、依法按政策办事、三到位一处理、高效便捷”的原则,畅通各族人民群众的诉求渠道。同时,积极推广村民自治的“板桥模式”“大坪模式”,深入推进阳光信访、法治信访和责任信访,及时解决各族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

欢乐灯会猜灯谜

咂酒

夯实基础,民族村取得新发展

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胜利。麻柳溪村作为咸丰县唯一的散居少数民族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计457户1444人,羌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是恩施州最大的羌族聚居地。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8户,2014年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407人。通过精准扶贫,脱贫人口逐年减少,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0.92%降至2019年的0.14%。

注重结合,人均收入水平得以提升。“十三五”期间,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现有茶园面积1997.4亩,人均茶园面积达1.38亩,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颇具规模的茶叶产业发展基础,茶海羌寨已打造成旅游名片。同时,该村精心制定了民族文化打造方案,深入挖掘和整理民间民俗文化,成立了麻柳溪民族文化艺术团,打造了歌伴舞《采把茶叶绣手巾》,曲艺《打擂堆》《三棒鼓》,表演唱《五把扇子》等10个本土文艺节目,做好文旅融合发展文章。五年来,麻柳溪村人均收入显著上升,2019年,该村接待游客12万人次,20家农家乐年平均收入突破2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超过600万元,实现村民人均纯收入达万元以上。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民族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民族团结之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民族团结教育融于数学教学的思考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