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盛世耀峡江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纪实

2020-08-31 10:41何庆良罗一萌
民族大家庭 2020年4期
关键词:巴东县巴东全县

文/何庆良 罗一萌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地处长江三峡,位于神秘的北纬30°,是长江入鄂第一县,素有“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境内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三山”纵横,长江、清江“两江”横贯,既是湖北“最长”的县,又是革命老区、移民库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县总人口49.86万人,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0.5%。近年来,巴东县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按照“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总要求,注重在高位推动、统筹推进、考评促进上下功夫,同时将创建融入到巴东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创建工作载体和模式,提升了创建水平。“创建+”模式已初步形成,为打赢“六大攻坚战”、建设“五个巴东”凝聚广泛共识,汇聚正能量。全县呈现出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和睦、群众和乐、生活和美的多民族共存共荣的绚丽画卷。

在健全机制中汇聚创建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必须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懂不懂民族工作、会不会搞民族团结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

巴东县委、县政府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工作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总思路,以加快区域民族产业和民族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作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创建工作新突破。

落实“一把手”主抓。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30个县直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单位配合抓,各族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共创共享”的工作格局。

落实立体化推动。将创建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县委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出台《巴东县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意见》,将创建任务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时将任务层层分解,细化具体,形成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实现“创建办+部门+乡镇”立体化推动机制。

落实全方位保障。将创建活动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评体系,构建“督查督办、目标考核、问效问责”三位一体监督考核体系,调动全县上下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在加快发展中增进“五个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巴东县是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有重点贫困村118个、深度贫困村22个,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万多人,2019年全县整体脱贫摘帽是县委、县政府立下的“军令状”,也是向全县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近日,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巴东县以综合贫困发生率0.34%、群众认可度99.38%的优异成绩实现脱贫摘帽,巴东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突出民生改善这个根本。巴东县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始终把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民族共荣作为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统筹规划特色产业开发利用,让全县少数民族群众享受更多的惠民政策和发展成果。近三年来,该县按照“六个清零”的目标,科学配置安置点的配套产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共建337个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9789户31565人,累计拆旧8447户。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3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100元和11400元。

突出脱贫攻坚这个关键。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2019年,巴东举全县之力,创新“八个到村到户”攻坚举措,选派322支工作队驻村全覆盖,组织11276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全覆盖,完成危房改造8356户,易地搬迁5673户,新建农村饮水工程14665处,硬化整修公路1700公里,新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84个。2019年7月,巴东县发起精准扶贫“百日攻坚”行动,确保实现安全饮水、危房改造、涉贫信访、补短板项目、集体经济“空壳村”等各类问题整改清零。

突出绿色发展这个理念。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突出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实施“环境洁净、交通畅通、绿色亮化、城镇宁静、空气净化、河道美化、全民素质提升”七大工程。打造绿色基地,产业引领攻坚。以绿色、有机为标准,统筹2.13亿元,相继带动17.97万贫困人口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全县建成茶叶基地10万余亩、可采摘茶园6万亩,各类茶叶企业70家,成功跻身“中国茶叶百强”县。目前,以巫峡口为代表的峡江片区加快升级,以水电、光伏项目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两大效益”双丰收。同时,全县已建成5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水布垭镇围龙坝村、野三关镇石桥坪村、沿渡河镇堆子场村、石板坪村被国家民委列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

巴东各族人民同唱《我和我的祖国》

突出共同发展这个目标。全县109个贫困村全部由州、县直单位单独派人进驻,213个非贫困村主要由乡镇派驻。驻村工作队吃住在村,宣传贯彻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项目资金安排到村到户、监督惠民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同时采取项目带动、补助推动等系列措施,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对民族地区的关心支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以大发展促进大融合。2019年底,湖北“616”工程对口支援单位已扩大至35家,累计支持项目546个、资金约70亿元。杭州东西部扶贫协作、北京市对口支援、国网电力定点帮扶等项目力度持续加大,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创建活动进社区

巴东县野三关镇石桥坪集中安置点

在培根铸魂中传承民族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化文化自信的根源。”“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结合起来。”巴东县将民族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创建工作的纽带,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订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巴东文化进行了有力挖掘和保护。

挖掘本土文化。将创建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干净自强”巴东形象、文化巴东建设有机结合,持续开展“最美系列”“感动巴东”评选,着力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大力宣扬“奋力向上、勇往直前、战天斗地、风雨同舟”的“巴东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巴东人拼搏奉献。同时依托优质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大力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出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全方位展现巴东文旅的优势和特色,进而打造巴东旅游品牌,推动巴东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5年来,全县共创建省级示范单位3个、州级示范单位2个、1人受国家级表彰、7个集体获省级命名。水布垭镇土家族无臂青年陈兹方以脚代手发展电商,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用双脚书写出自己的无悔人生;金果坪乡干部易盛荣始终把辖区各民族群众当父母,被称作“山沟里的‘骑行帮办’”。

传承特色文化。保护和传承巴东源远流长的巴文化、辉煌灿烂的楚文化、粗犷豪迈的土家文化和纤夫文化。精心打造的民族歌舞剧《巴风土韵》、风情音乐剧《巴山恋》、电影《拐杖》和《飘洋过海来爱你》、歌曲《巴山谣》、舞蹈《土家撒叶儿嗬》、堂戏《劝夫》等分别荣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并登上央视《民歌中国》《歌舞乐盛典》等栏目舞台。被誉为“中国廪君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歌舞)之乡”,沿渡河镇、溪丘湾乡和野三关镇成为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弘扬中华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与巴东县情相融合,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该县大力弘扬北宋名相寇准曾在此劝民弃猎从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辛亥元勋邓玉麟从这里开启革命生涯,在此兴办教育,较好地启迪了当地群众民智;改革开放之初,“喝二两”等个体经营户敢于解放思想,求新求变,进一步释放了老街的活力等……。县民族实验小学大力传承“诚雅”文化,让各民族少年儿童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得到彰显,再现了全县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携手奋进新时代的良好风貌。

猜你喜欢
巴东县巴东全县
王银成 情系三峡 心念巴东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关于农业产业扶贫的简单思考
往事
湖北巴东土家族口述医药文献调查分析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巴东县野三关基地单元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策略
巴东县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与对策
妙笔生花
巴东亮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