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孩子挫折教育的“失度”与“适度”探析

2020-08-29 13:40梁治庭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适度教育

梁治庭

摘要:目前,山区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且近几年独生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出现厌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的现象,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如何对山区的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既能有效预防挫折教育“失度”的不良情形,又能促进“适度”挫折教育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山区小学生;抗挫折教育;“适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2-0031-01

前言

山区的小学生具有朴实、纯真的特点,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家长都到城市打工,导致山区留守儿童的数量与日俱增,这也导致了很多留守儿童在心理上表现出巨大的挫折感,他们常常会因为考试成绩较差、与其他学生交往障碍以及缺少父母关爱等原因进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还有的山区孩子即使父母陪伴在身边,但也由于其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较为偏爱,再加上农村父母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特点,要么不知道怎么去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要么就是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教育,导致很多小学生在生活中也不知道怎么面对挫折,使其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因此,对山区小学生进行“适度”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其增强抗挫折的能力,成为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1.山区小学生挫折教育“失度”的表现

所谓挫折教育的失度就是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没有把握好分寸,对于教育的方式掌握欠佳,导致挫折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心理教育过剩以及心理教育不足两个方面。

1.1 挫折教育供给过剩。

山区小学生挫折教育的过剩,即认为是心理教师在对其进行挫折教育时产生的效果低或者给予负效的挫折教育供给过量。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面对很多挫折,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在实施挫折教育时,就需要充分尊重其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倘若供给过剩,过多的挫折任务会抑制小学生的能动性,使其处于从属、被支配的依附性地位,阻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2 挫折教育供给不足。

挫折教育供给不足意为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在小学生的抗挫折教育方面供给不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挫折教育的深入推进。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也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久性。挫折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很多教师在实施挫折教育时都充分表现出短期化,追求立竿见影的挫折教育成效,并自认为这是自己实施挫折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很多山区心理教师对于挫折教育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没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推行挫折教育,使挫折教育流于形式。

2.促进山区小学生挫折教育“适度”实施的路径

为了有效促进山区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教师就需要坚持“适度”的教育理念,进而掌控好挫折教育的尺度,有的放矢的进行挫折教育。

2.1 在挫折教育中始终树立“适度”教育理念。

挫折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山区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以及战胜挫折的能力,进而使他们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理成长,塑造健全的人格。因此,作为心理健康教师,就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好挫折教育的度,使挫折教育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效果。一方面,心理健康教师需要了解导致山区小学生有挫败感的因素,进而在挫折教育中自觉践行“适度”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和完善小学生健康心理。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师还需要意识到挫折教育是为了保障和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要在挫折教育中淡化功利性,强化服务性的育人理念,使山区小学生在长期的挫折教育中完善自己的心理道德品质。

2.2 尊重小学生的特点,实施“适度”分层教学。

山区的小学生多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严重,且很多山区孩子的家庭教育者素质不高,导致小学生受挫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基于此,心理健康教师不仅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小学生进行不同的挫折教育,而且对于同一年龄阶段且具有相同成长环境的小学生其挫折内容和情况也存在着差异性,那就要求心理健康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实施“适度”分层教学。例如,对于因学习成绩差而引起的挫败感的小学生,教师就需要通过不断鼓励和积极引导,降低因学习成绩差而给学生带来的挫败感,通过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将关注点放在自己擅长的地方,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对于因缺少父母关爱的而引起挫败感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多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心,让其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同时组织班上其他同学在生活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帮助,让他们能够在被关爱中逐步养成活泼性格,不再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最后针对因父母溺爱而引起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小学生,教师就需要锻炼他们的自主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他们对父母的依赖。

2.3 通过“适度”引导,使山区小学生习得战胜挫折的本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行教学做合一,即认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师不仅要在日常教育中教会学生战胜挫败感,而且还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适度”引导,使山区小学生能够学会自我教育,提升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通过不停运动以及大声喊叫,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者对于与其他学生交流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通过自我暗示积极调节,战胜自己胆怯心理,提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在不断战胜自己挫败感的实践中,习得战胜挫折的本领,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品質,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总结

对于山区小学生,除了要做好日常的教育工作外,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实施“适度”的挫折教育,有效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战胜挫折的本领,树立健全的人格,为今后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层。

参考文献:

[1] 冯永刚.论挫折教育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功效[J].教育科学研究,2007(3):52-55.

[2] 郭德俊.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适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湄潭土地改革实验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状况研究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