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博
(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脑血栓是威胁中国中老年人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该病的发病机制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突然增加有关。部分患者发病后出现复杂的中风后遗症,长期生活不便,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近年来康复领域中风领域的快速发展,这种情况逐渐得到改善[1-2]。合理的康复锻炼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还可以显着降低患者的残疾率。本研究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的7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一般护理,早期康复组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住院平均时间以及肢体功能好转时间;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致残率,分析了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具体如下。
1.1 资料: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的7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组,早期康复组年龄21~76岁均(45.24±2.21)岁。男18例,女17例。常规护理干预组年龄22~77岁均(45.57±2.71)岁。男20例,女15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护理方法: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一般护理,早期康复组开展早期康复护理。①姿势护理。选择仰卧、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等交替模式。②体育锻炼。首先,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进行患肢的屈伸活动,并采用手动按摩法加速血液循环。肌肉力量逐渐恢复后,进行主动活动训练,从床上到下床活动,包括坐起、站立、步行、走楼梯、独立进食等。③心理康复护理:中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神经功能缺损,包括偏瘫,失语,失认,精神症状,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甚至对生活的悲观情绪。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依赖往往需要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耐心细致地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疾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使其树立信心。④护理和预防并发症:加强口腔护理,加强背部和背部,保持呼吸道畅通。定期对胃管和导管进行消毒和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和抬高下肢,预防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满意度;住院平均时间以及肢体功能好转时间;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致残率。
1.4 统计学处理:SPSS25.0软件,t、卡方分析用于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
2.1 满意度:早期康复组的满意度是35例(100.00%),常规护理干预组则是28例(80.00%),P<0.05。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护理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接近,P>0.05;护理后早期康复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护理前,早期康复组大脑前动脉速度(m/s)、大脑后动脉速度(m/s)分别是(70.25±3.14)、(30.25±3.01),护理后,早期康复组大脑前动脉速度(m/s)、大脑后动脉速度(m/s)分别是(78.19±4.22)、(36.24±2.35)。护理前,常规护理干预组大脑前动脉速度(m/s)、大脑后动脉速度(m/s)分别是(70.22±3.79)、(30.22±3.21),护理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大脑前动脉速度(m/s)、大脑后动脉速度(m/s)分别是(73.14±2.27)、(32.15±2.12)。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分析(±s)
表1 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分析(±s)
2.3 住院平均时间以及肢体功能好转时间:早期康复组住院平均时间以及肢体功能好转时间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早期康复组住院平均时间以及肢体功能好转时间分别是(15.11±2.12)d以及(8.35±2.12)d。常规护理干预组住院平均时间以及肢体功能好转时间分别是(19.21±2.12)d以及(11.79±2.56)d。
2.4 致残率:早期康复组致残率更少,P<0.05。早期康复组出现1例,常规护理干预组出现了8例。
脑血栓形成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已发生在老年人群中。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的工作中,早期对中风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护理可以帮助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还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补偿,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心理和生理功能康复可显着提高治疗效果,提高康复率,减少并发症,显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残疾率。早期康复护理的基础在于脑血栓形成的发生和局部脑组织的损伤使得该功能无法正常运作[3-4]。然而,人体的脑组织具有高度的重组能力和可塑性。在早期康复训练之后,它有助于促进大脑的其他部分来替换受损的部分以发挥其原始功能。因此,脑血栓形成后的康复越早越充分,患者预后越好,残疾风险越低[5-7]。但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脑血栓形成的早期康复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过程。它不仅需要脑血栓患者的配合,还需要患者家属的监督和鼓励,以保证效果。对于急性脑血栓形成的患者,发病率更为迫切,其恢复期大部分时间从稳定状态开始,但恢复期确定所需的时间是基于各种因素,如病情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的因素。一些患者的恢复期短至1~2个月和1~2两年。由于急性脑血栓形成通常很严重,可能会出现各种后遗症,这可能导致长期的身体残疾。或者语言障碍可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显着下降,并且往往需要公司的陪伴和关怀。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为了缩短其恢复期,有必要尽快进行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患者可以在48小时后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只要他们有意识,生命体征稳定,血压稳定,病情不再发展。康复的数量应从小到大逐步进行,康复锻炼越快越好。此外,应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是为了学习锻炼,锻炼和再次学习,并要求患者理解并积极投资。急性期运动主要是抑制异常反射运动,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是加强肌肉力量训练。此外,康复训练和治疗应该齐头并进,并注意生活中的饮食。
本研究中,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的7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一般护理,早期康复组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住院平均时间以及肢体功能好转时间;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致残率,结果显示早期康复组的满意度是35例(100.00%),常规护理干预组则是28例(80.00%),P<0.05。护理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接近,P>0.05;护理后早期康复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护理前,早期康复组大脑前动脉速度(m/s)、大脑后动脉速度(m/s)分别是(70.25±3.14)、(30.25±3.01),护理后,早期康复组大脑前动脉速度(m/s)、大脑后动脉速度(m/s)分别是(78.19±4.22)、(36.24±2.35)。护理前,常规护理干预组大脑前动脉速度(m/s)、大脑后动脉速度(m/s)分别是(70.22±3.79)、(30.22±3.21),护理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大脑前动脉速度(m/s)、大脑后动脉速度(m/s)分别是(73.14±2.27)、(32.15±2.12)。早期康复组住院平均时间以及肢体功能好转时间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早期康复组住院平均时间以及肢体功能好转时间分别是(15.11±2.12)d以及(8.35±2.12)d。常规护理干预组住院平均时间以及肢体功能好转时间分别是(19.21±2.12)d以及(11.79±2.56)d。早期康复组致残率更少,P<0.05。早期康复组出现1例,常规护理干预组出现了8例。
综上,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肢体功能好转,缩短住院的时间,改善患者的大脑前动脉速度(m/s)、大脑后动脉速度,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