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毫火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8-29 07:02孙春梅张志强郑利群林楚欣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1期
关键词:顽固性面神经面瘫

孙春梅 张志强 郑利群 林楚欣

(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学称为“口眼歪斜”“口僻”。顽固性面瘫也称为难治性面瘫,重症面瘫,主要是指除了中枢性面瘫及其他因素导致面神经损害的特发性面瘫,并经过治疗2个月以上,未完全康复[1]。这种患者经过长时间的治疗,仍有部分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床治疗该病比较棘手,常规针刺治疗方法效果欠佳[3]。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方法各异[4-6],尚无关于该病的统一治疗方案。本研究采用毫火针为主治疗顽固性面瘫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观察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均来自本院康复科,于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在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按患者就诊的顺序编号,采用简单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按1∶1将符合研究标准的受试对象分为治疗组(毫火针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各30例。表1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1.2 诊疗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根据《针灸治疗学》中面瘫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7]。西医诊断标准:根据2016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中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进行诊断[8]。

1.3 纳入标准:①病程2个月以上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60岁,无性别限制;③排除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意外、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疾病所致的面瘫;④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纳入标准;②不能接受毫火针治疗者;③妊娠期妇女,精神病患者;④合并有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或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⑤存在毫火针禁忌证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毫火针治疗组:取穴:阳白、攒竹、鱼腰、太阳、颧髎、翳风、迎香、水沟、地仓、承浆、颊车、下关、牵正(均患侧,每次选择5个穴位针刺),双侧合谷、太冲、足三里。配穴:风寒者加风池、外关;风热者加风池、曲池;风痰者加丰隆;气血不足者加气海。定位:腧穴定位参照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2006,GB/T12346)。操作:患者仰卧位,选取3~5个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左手持酒精灯并点燃,靠近针刺部位(距针刺部位10 cm左右),右手握笔式持0.35 mm*10 mm刘氏毫火针,将针体烧红直至透白,迅速刺入穴位,面部进针深度为0.1~0.3寸,四肢进针深度为1.0~1.5寸,留针数秒出针,消毒棉签按压止血。

1.5.2 普通针刺对照组:采用0.25 mm*25 mm一次性针灸针(苏州环球针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进行针刺,取穴同治疗组。按照常规针刺法,得气后接电针仪,选用连续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忍受或肌肉有轻度的收缩为度,结合TDP照射,留针25 min。疗程:两组患者均2 d接受1次治疗,1周治疗3次,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

1.6 临床疗效评定:

1.6.1 多伦多评价系统(Sunnybrook):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包含静态评分和动态评分。最后得分=随意运动分-静态分-联动分,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从0~100分,0分表示面瘫程度最严重,100分表示正常。

1.6.2 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在室温为25 ℃的检查室中,采用丹迪keypoint workstation肌电图仪,对两组患者患侧、健侧进行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波幅的变化。

1.6.3 中医临床疗效评定: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中相关规定,结合平时临床症状拟定:患侧闭眼和皱眉正常,两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耸鼻、鼓腮、露齿无障碍为痊愈;两侧额纹及鼻唇沟基本对称,耸鼻、鼓腮、露齿及患侧闭眼轻度障碍为有效;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两侧额纹及鼻唇沟明显不对称,耸鼻、鼓腮、露齿及患侧闭眼严重障碍为无效。

1.7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比较用卡方检验,用配对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疗效比较;P<0.05为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多伦多评价系统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多伦多评价系统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多伦多评价系统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面神经CMAP波幅结果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波幅结果比较(mV,±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波幅结果比较(mV,±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临床疗效结果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30)

3 讨 论

从中医学角度看,认为面瘫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导致三阳经络之气血阻滞不畅,面部筋肉失养则出现纵缓不收而发为此病。正如《灵枢·经筋》云:“卒口僻,热则筋纵,急者目不合,……”以及“手之太阳,足之阳明,筋急则目口为噼……”皆指出本病病因病机,病位在阳明、太阳经筋。《素问·评热病论篇》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此可见,正气亏虚为病之根本。顽固性面瘫多由于早期失治误治,病情迁延久治不愈,或素体亏虚,面部经脉肌肉长期失于濡养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未明,目前认为本病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面神经出脑后经过狭长的面神经管,最后由茎乳孔出颅腔,由于特殊的解剖关系,无论是缺血或炎症所引起的局部神经水肿必然导致神经受压,病毒感染可导致局部神经的自身免疫反应及营养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水肿出现面肌瘫痪[10]。

刘氏毫火针是是对古老火针进行改良和创新的一种针具(毫火针国家专利号ZL201120307733.1)[11]。毫火针其针具、理法、治病的思路和理念等与传统火针比较均有很大区别,毫火针对皮肤的损害小,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强、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应用范围广泛[12]。毫火针是一种特色针刺疗法,也是“内灸法”,它以纤细的针体作为热的载体,使热量直接作用于病灶穴位,起到针刺及艾灸的双重作用,“火以畅达”,气血得热则行,行则通,通则散,从而达到畅通气血、疏通经络、扶阳散寒的作用[13]。

毫火针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针刺的机械刺激与热刺激相结合,针小穴位效应强,“以火之力”“焠通经络”“暴动气血”来疏通经络,起到借火助阳的作用[14]。其次毫火针直接刺激病灶穴位,对局部组织产生可控性灼伤、碳化,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水肿、粘连、钙化、挛缩及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促使受损面神经和肌肉重新修复和再生,达到祛疾治病的目的,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施治简捷的特点[15]。

本研究取穴原则(三部刺灸定位法):①就地刺灸乃刺灸病灶部位的病变组织,使之气血充盈以袪邪;②近道刺灸乃刺灸病灶相邻近的经穴,疏通经脉以扶正袪邪;③远道刺灸乃刺灸与病灶相应的远道经穴(远道穴位),畅通气血以扶正。本研究采用穴位:阳白、攒竹、鱼腰、太阳、颧髎、翳风、迎香、水沟、地仓、承浆、颊车、下关、牵正疏通局部经络气血;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太冲属于足厥阴肝经原穴,常用泻法善治唇吻㖞斜。与合谷配合“开四关”,疏通一身气机。“治痿独取阳明”,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足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内经》云“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毫火针足三里温补气血,疏通经络。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治疗组多伦多评价系统评分治疗前后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面神经CMAP波幅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83.3%,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上,刘氏毫火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顽固性面神经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术前弥散张量成像面神经重建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