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战略物资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最贴近的莫过于用棉花制成的棉被了。目前我国棉被中梳棉胎的国家标准是GB/T 35932—2018《梳棉胎》[1]。该标准详细说明了梳棉胎的检验检测方法及要求,以此来判定梳棉胎的品级,提高产品质量。本文对该标准中梳棉颜色级判定的准确性进行了探讨。
GB/T 35932—2018《梳棉胎》把梳棉胎级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划分的指标主要有梳棉颜色级、含杂率、马克隆值等,其中颜色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GB/T 35932中梳棉颜色级试验方法按GB 1103.1[2]规定执行,所取不少于5个小样分别检测颜色级,以最低级别的颜色级作为该梳棉胎的颜色级。GB 1103.1中明确:颜色级检验分为感官检验和纤维快速测试仪(即大容量纤维测试仪HVI)检验。感官检验规定在棉花分级室中对照原棉颜色级实物标准结合原棉颜色级文字描述确定颜色级。实际检验过程中对同一梳棉胎不同部位(不少于5处)随机抽取完整成块的小样,在棉花分级室中对照原棉颜色级实物标准并结合原棉颜色级文字描述进行感官检验,逐一记录每一梳棉样品的颜色级。当出现难以判定颜色级时再通过HVI进行检验后确定。通过比较所检验梳棉样品的颜色级,以最低级别梳棉样品的颜色级作为判定该梳棉胎级别所用的梳棉颜色级。
笔者认为在用GB/T 35932对梳棉胎梳棉样品进行颜色级检验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标准GB 1103.1中,进行人工颜色级检验时所用的颜色级实物标准是原棉颜色级实物标准,并非梳棉颜色级实物标准,目前还未有梳棉颜色级实物标准。在人工检验时,凭借检验检测人员的经验将梳棉样品与原棉颜色级实物标准进行比对,考虑棉结、杂质以及形态等因素,预估梳棉的颜色级,很难保证检测的梳棉颜色级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是用HVI检验梳棉颜色级时所用图谱问题。用仪器设备进行梳棉的颜色级检验,虽然克服了人工检验梳棉颜色级的弊端,但是在用仪器进行梳棉颜色级检验时,也会存在颜色级图谱不统一的问题。由于目前所用HVI中的颜色级图谱是依据原棉的颜色级数据建立的,在实际测试过程中是用原棉的颜色级图谱去判定梳棉的颜色级,未考虑杂质对反射率和黄度的影响。原棉颜色级是原棉在含有杂质的状态下进行检测的,梳棉是在排除部分杂质后进行检测的,这两种样品的反射率和黄度是不一样的,因此结果可能会有偏差。因此本文利用现有颜色级实物标准,用HVI分别测试颜色级实物标准样块梳棉前后反射率、黄度的变化,分析杂质对颜色级的影响。
分别对原棉颜色级实物标准中4个样块测试梳棉前后反射率、黄度数据。样块经开松、清理、整理、铺棉后再用HVI进行反射率、黄度测试。每个实物标准样块在梳棉前后均测试6次取平均值。
原棉颜色级实物标准(有效期:2018年9月1日—2019年8月31日)。样品编号方法如下:完整的9盒颜色级实物标准,每盒4块样块,前两位编号为颜色级实物标准编号,后一位为样块编号。样块编号为每盒实物标准从左至右、从上而下。如11级实物标准4块样块见图1,编号为11-1、11-2、11-3、11-4。YG042A型原棉杂质分析机(安庆市开发区双益纺织仪器设备厂),HVI大容量纤维测试仪(美国USTER)。
图1 原棉颜色级实物标准样块编号示意图
试验结果详见图2和图3。
图2 反射率变化
图3 黄度变化
通过图2和图3可以看出,原棉颜色级实物标准样块在经过开松、清理、铺棉后反射率、黄度会发生变化。梳棉的反射率数值大部分会提高,最大提高幅度可达1.0%,极个别数据会下降;但黄度基本处于不变的状态,说明原棉颜色级实物标准的反射率和黄度值普遍低于梳棉。因此,笔者认为,在以原棉颜色级实物标准和HVI原棉图谱来判定梳棉颜色级时,容易造成梳棉颜色级判定偏高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GB/T 35932中梳棉颜色级检验过程的分析,以及比较用HVI进行原棉颜色级梳棉前后反射率、黄度测试结果,提出如下建议:一是采用GB/T 35932—2018《梳棉胎》进行梳棉颜色级检验时有必要制作梳棉颜色级实物标准并附文字描述,方便检验人员能够准确地判定梳棉颜色级。二是建立大容量纤维测试仪梳棉颜色级图谱曲线,用梳棉颜色级的图谱数据判定梳棉颜色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