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是西北内陆棉区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产业作为推进兵团师市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团场职工的主要经济来源,在促进兵团师市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师市高度重视棉花产业发展,将棉花种植品种选育、田间管理、采摘方式及加工工艺等方面工作作为重点来抓,着力提升棉花质量。兵团棉花产业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和取消“五统一”双层背景之下,产业链的各环节发生了很多变化。六师近3年棉花种植面积在180万亩至200万亩,年产皮棉20万至25万吨。
2019年第六师五家渠市棉花质量分析报告,对棉花的颜色级、轧工质量、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指数等主要指标进行汇总统计,并依据不同属性划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2019年行政区棉花整体质量年度数据;第二部分:近3年实验室检验量及6项指标数据;第三部分:六师八师检验数据;第四部分:按企业经营性质检验数据(注:1.质量分析中的第一部分数据来源于全国棉花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统计截止日期为2020年1月21日。2.八师是指在五家渠实验室承检的148团、149团、150团棉花加工企业的棉花。3.报告中长度、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指标均为年度平均值)。
通过对棉花6项质量指标的比较,2019年度棉花加工质量、长度整齐度指标高于往年,颜色级和马克隆值指标高于2018年低于2017年,长度、断裂比强度指标均低于往年。而六师棉花6项指标颜色级、轧工质量、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均低于八师,具体数据见表1~表3。
国有企业棉花的颜色级、轧工质量、断裂比强度指标高于民营、租赁、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的棉花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标高于其他;租赁企业棉花的马值指标高于其他性质企业,见表4。
1.气候条件。2019年,六师辖区大部分植棉区域光温适宜,自然灾害相对较少,但春种苗期低温多雨、花蕾期和秋收时吐絮期低温,造成棉花生长期不足。
表1 2019年度按行政区棉花质量检验指标对比
表2 2017至2019年度实验室棉花检验数据
表3 按行政区划分年度检验数据
2.品种。随着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工作的深入,棉花市场化进程加快,部分连队职工种植棉花依然喜好单产高、衣分高、抗病虫的品种。
3.棉花田间种植综合管理的影响。棉农在种植棉花时,不合理加大种植密度,没有有效地利用气候、土壤、温度、光照等资源,从而影响棉花单株个体的正常发育,直接影响棉花的质量。
4.化学药剂调控的影响。一是苗期低温,棉株长势弱,不敢药物调控,中后期温度上升,棉花疯长,药物控不住,导致棉花的营养生长期过长,生殖生长期过短。二是吐絮期落叶剂喷洒时间节点上气温较低,落叶剂效果差,棉花枝叶落不下去,棉花含叶杂大。
5.棉花采摘的影响。棉花采摘过程中出现特殊现象,夜间不间断采摘棉花,导致夜间采摘的棉花回潮率大、叶杂大。
6.棉花收购环节的影响。企业收购籽棉时未能严格按国家标准执行“一试五定”和“分级分垛”。对超水棉及含杂高的籽棉没能做好技术处理,影响了加工质量。
7.棉花加工环节的影响。棉花加工企业在加工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产量和质量的关系,科学控制加工工艺和皮清次数,做到“因花配车”,使加工出来的棉花长度、强力等关键指标保持中上及以上。
(一)继续完善宏观调控,保障棉花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依托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和稳定预期,鼓励棉农种植高品质、高质量的棉花,发展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管理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二是引导棉农种植质量指标较好的棉花品种,逐步改变以产量定品种的现象,注重棉花内在质量,从源头确保棉花质量。三是团场、连队以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棉花品种种植管理的服务引导,杜绝小杂乱棉花品种,保证棉花质量一致性。四是压缩次宜棉区种植面积,把提高棉花内在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强品种选育、种植、田间管理、化学调控、采摘、收购、加工环节的质量管理,保障区域棉花质量提高。
(二)发挥质量大数据作用,提升区域棉花质量。一是加强棉花质量大数据与纺织行业的结合与应用,尤其是要推动政府部门、相关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研究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数据在纺织配棉中的应用。二是要深入研究棉花质量数据在棉花良种培育、提升科学植棉水平的指导与参考。三是加大对棉花在育种、栽培管理、采摘技术、收购标准、加工工艺等方面的专项研究力度。
表4 第六师国有性质和股份制与租赁及民营企业经营性质
(三)加强棉花质量监督,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一是继续加强棉花质量监督力度,对重点地区、重点监控企业的监督检查。二是加强现场调研,掌握纺织用棉质量状况,做好质量分析,了解企业对棉花质量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监督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棉花质量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三是加快推进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棉花加工企业分类监督管理,强化棉花加工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四是加大国家强制性棉花标准的执行力度,加大《棉花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力度。
(四)依托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进一步提高棉花质量。一是依托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和稳定预期,引导棉花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推动质量与补贴挂钩试点落实到位,以质量数据为核心,理顺种植者追溯机制,提高配套措施的可操作性。二是要做好棉花加工市场准入机制取消后的监管工作,通过市场的良性竞争,以纺织企业需求倒逼出好棉花,形成与质量挂钩的棉花质量补贴措施。三是要深入研究质量数据在棉花良种培育、科学植棉水平、改进生产工艺中的指导与参考作用,运用科学技术提升棉花供给质量。四是加大对机采棉在育种、栽培管理、采摘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的专项研究力度,深入研究机采棉各项质量指标,使机采棉与手摘棉针对不同纺纱需求,优势分别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