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文艳
摘 要:《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我当老师;导入游戏、情景创设;聆听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模仿、创编、表演等实践活动,充分感受歌曲旋律、节奏特点和歌曲的天真幽默童话色彩,增强自主意识和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2.学唱歌曲《我当老师》,能随伴奏用准确的节奏及音调,活泼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歌曲的情绪。
3.学习互相倾听、配合衬词在歌曲中的二声部效果,听辨奥尔夫声势节奏,在歌曲中加入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基本做到节奏稳定,身体协调。
教学重点:
学会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歌唱歌曲《我当老师》,注意前几个乐句的休止符,通过身体律动方法体验歌曲俏皮、幽默、欢乐的情绪。
教學难点:
1.创编衬词增加歌曲趣味性,初步完成二声部合唱,学会互相倾听、配合,丰富音乐表现和情感体验。
2.能听辨声势律动节奏,协调地完成歌曲伴奏,感受丰富的声响与二声部的合作。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节奏游戏,声势组合训练
“请你跟我这样拍”师示范,生模仿跟拍
教师带领学生做声势节奏训练。
设计意图:通过声势节奏训练导入,丰富的活动和声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节奏设置从易到繁,为歌曲声势伴奏做铺垫。
活动二:情景创设,用故事引入歌曲内容
1.提问:孩子们的理想是什么?长大想当什么?
2.师故事激发兴趣:有一位小朋友,从小就很有志向,别看她年纪小,本领可真不少,早早就成了一位小老师,你们想知道怎么回事吗?我们在歌曲里听一听、找一找“这位小老师的学生都有谁?
活动三;聆听歌曲,感受情绪、分析歌词、绘制图形谱。
1.聆听感受,“找出歌曲里出现的动物”。
猫咪、小狗、小鸟、小羊
2.师出示动物图片,贴于黑板。
3.再次聆听歌曲。设疑“动物们都学会了什么本领?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弹琴、画画、唱歌、说话(板书,简笔画)
4.PPT出示不完整歌谱,根据板书的图形谱填歌词,加深学生对歌词的记忆,分析歌词。
师提问:你听到的哪句歌词能体现出小动物们开心学习的心情?“哈哈” “叫喳喳”
师提问:小动物们的心情为什么这么好?(引导学习的重要性)
5.第三次聆听歌曲,检查歌词填空准确与否。
6.为歌曲取名字,展示介绍歌曲。
活动四:以游戏形式学习歌曲
1.师生问答游戏(按节奏朗读歌词)
“我教喵咪干什么?” “我教猫咪来弹琴”
“喵咪怎么样啊?” “喵咪伸爪爪呀”······
“我教小鸟干什么?” “我教小鸟来唱歌”
“小鸟心情怎么样?” “小鸟乐得叫喳喳”······
2.问答游戏升级,由朗读问答过渡到演唱问答(听唱法学习歌曲)
3.开口默唱(跟伴奏默唱歌曲,为完整演唱做准备)
4.绘制图形谱
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在演唱的时候可以用哪一种线条来表示歌曲的情绪和声音?
教师边演唱边画图形谱:
5.对比图形谱,选择合适的情绪和演唱方法表现歌曲。
分别感受连音、断音演唱的歌曲情绪,连音适合表现优美、连贯的歌曲;有弹性的断音适合表现活泼欢快的歌曲。
活动五:创编衬词,歌表演,二声部配合。
1.聆听另一版本的《我当老师》“你能在歌曲里听到动物的声音吗?”(此版为录制版,在歌曲中加入了两种动物的叫声)
2.你们还能在歌曲中添加更多动物的声音吗?(创编嗓音)
喵、汪汪、哈哈、咩······
3.创编动作。
4.二声部分组:演唱组、衬词组(加上动作)
师:每个小朋友可以选择是当小老师还是当爱学习的小动物,分组进行合作。
多元化合作演唱(方法一: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男女生合作)多元化评价(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以上环节可循环至表演任务完成。
评价任务1评价任务2
活动六:加入奥尔夫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1.师示范。
2.带领学生练习。
3.分组合作,感受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带来的丰富音效。
多元化合作(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男女生合作) 多元化评价(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以上环节可循环至表演任务完成。
结束语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我当老师》,歌曲里的小朋友虽然只是给小动物当老师,但是我相信通过她的努力学习,长大一定能当上真正的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你们觉得要怎么才能实现理想呢?老师相信,只要你努力、勤奋并热爱学习,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板书设计:
参考文献
[1] 陈新星. 《我当老师》课堂教学实录[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