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提升学生新闻素养的途径

2020-08-28 11:28李佳容
今传媒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摘要:新闻的数量日益增长,传播途径日益增多,我国的新闻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黑天鹅”事件、“蝴蝶效应”等多种挑战,这样的现状对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当注重提升学生的新闻素养。新闻知识的学习、新闻素养的提升和思想政治之间的关系密切,本文将以山西传媒学院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为例,分析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理念这一教学方式下学生新闻素养的提升途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广播电视学;新闻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8122(2020)08-0139-03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素养、职业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广播电视学属于新闻传播类专业范畴,研究传播者、传播内容、媒介、受众、传播效果等内容在广播电视传播活动中的特点。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传播的研究也进入了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研究范围之内[1]。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包括:新闻学概论、新闻传播史论等新闻理论方面的内容和采、写、编、评、摄影、摄像等新闻实务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在提高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有较高的新闻素养,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素养、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敏感的眼光和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沟通能力[2]。2019年11月7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全国理事会第五次常务理事会修订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等七方面的内容纳入准则当中,并对每一条内容做出了具体的解释。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应在学习和从业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脑力、眼力、脚力和笔力,坚持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将其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山西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不断落实课程思政的理念,在专业知识中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

二、广播电视学专业落实课程思政的方式

(一)画龙点睛式

画龙点睛式的课程思政方式是指在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等思想政治内容进行点睛。对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即在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广播电视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等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思政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新闻素养的提升。

1.新闻学概论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改进创新的意识

新闻学概论的教学内容包括新闻的发展历史脉络、基本知识、工作原则和要求等,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来增强学生的新闻理论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讲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运作方式,并将两者进行对比。例如,在讲电视、报纸这类传统媒体的特征时,会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特征进行对比,会讲到《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运作方式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习到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特征这一专业基础知识,也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会对媒体融合环境下如何进行新闻传播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

2.中外新闻史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在中外新闻史的教学过程中,会对中外的报刊、传播媒介、新闻学者、新闻工作者等内容进行讲解。

中外新闻史这类史论类的课程本身具有历史跨度的优势,在学习前辈提出的思想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精神。例如,在讲黄远生的“四能”时,会讲到它的内容,“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这四能强调了在新闻工作中要做好社会调查研究,深入现场,进行真实的采访。

在学习到“四能”这个知识点的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新闻工作者认真踏实、勇于奉献的精神,同时也懂得了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认真核实新闻信息的来源、用事实说话、要真听、真看、真感受等。

3.传播学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中提到:传播学是一门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诸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交叉性学科[3]。所以,传播学中的知识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抓住传播学的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很好地落实课程思政。

在讲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会对“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和“赖特的四功能说”进行讲解。两个理论中都提到了大众传播具有环境监视、社会联系与协调、社会遗产传承等功能。在讲这一知识点时会对每个功能的含义和影响进行介绍,例如,在讲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时,会对它的正负功能进行分析,正功能是:可以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负功能有:如果报道顺从现状,则会使受众只能看到现状的好的一面,报道负面新闻时,可能会为受众提供“犯罪教材”。

在学习这一基础知识的同时,专业知识中融入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只有舆论导向正确,才能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受众。

(二)专题嵌入式

嵌入,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两个物体或者事物之间牢牢地固定。两个相关的事物之间恰好合适,便可以嵌进去,实现无缝对接[4]。这也是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初衷。与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嵌入式”教学法旨在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5]。

专题嵌入式的课程思政方式是指在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对于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即在摄影、摄像、电视栏目策划、新闻采访写作、出镜报道等课程的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新闻素养。

1.摄像的实践过程有利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識

摄像的教学内容包括摄像机的操作及其原理、景别、运动镜头等。山西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摄像实践会让学生运用课堂上所讲的专业知识完成一个短片的拍摄。笔者所拍摄的其中一个作业是仿拍《人民的名义》,在拍摄之前会去观看、学习相关片段,对原视频的内容和镜头进行分析。例如,拍两个人物的对话时,要分析机位应当怎么布置,正反打的镜头要怎样进行拍摄等。

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会了摄像机的操作、对话镜头机位如何布置等专业知识,同时在对内容分析的过程中也能增强我们的制度自信,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好的执政者永远是将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的,这有利于我们在从事新闻工作的过程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人文情怀。

2.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践有利于培养优良作风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是新闻传播学科的核心课程[6]。这一专业课包括人物专访、解说词写作、消息写作等内容,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不断进行实践训练,才会提升自身的能力。

对于人物专访的训练,实践内容之一是采访身边的“向上向善好青年”,在全国评选“向上向善好青年”是由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寻找、发现、推选一批身边好青年的活动,包括爱岗敬业、创业创优、诚实守信、崇义友善、孝老爱亲五类。

笔者选择的采访对象之一是山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在做采访前的准备时,我们了解到他当兵、做公益的经历,他会资助家庭困难的孩子上学、为身患残疾的人提供工作等。在拍摄素材的过程中,我们和他一起去了兰村中学,听他为那里的学生做宣讲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对所学人物专访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实践,感受到采访准备、采访要求等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同时通过和采访对象交流及采访,进一步培养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它有了新的认识。这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优良作风。

3.出镜报道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出镜报道”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镜头前报道新闻现场的能力,帮助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7]。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发现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才会更好地体会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去运用。

笔者拍摄的“出镜”作品之一是关于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内容,这届文博会以“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媒体深度融合、文化旅游融合、文化科技融合”为主线,展现了山西各地不同民俗文化、各传统媒体采用的新科技等。

在到现场之前,我们会对本次活动的背景、主题等内容进行了解,查阅即将拍摄内容的相关资料,并提前对工作人员进行采访,了解相关信息。对于这场活动,我们主要拍摄的两个展区是“塞上绿洲、美丽朔州”和“山西广播电视台展区”。

在朔州展区,我们主要介绍了朔州当地的手工艺品,刺绣、香包等,在山西广播电视台展区,我们介绍了这一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介绍了云采编系统、VR技术。

在对这些内容拍摄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将所学出镜报道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科技的发展,增强了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实践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应当如何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有利于我们在今后从事新闻工作时树立对外传播良好形象的意识。

三、结语

社会不断进步,传播技术不断发展,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地增加,新闻素养的提升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和每一位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都应当重视的问题。新闻素养教育应当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第一课,并将其融合在专业课的教学当中,以此来保证我国新闻传播的质量,促进新闻传播的不断发展。

对于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新闻素养提升的研究,应当立足课程思政这一背景环境。在新闻理论、史论等课程的教学讲解过程中,积极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要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有利于学生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新闻素养。

参考文献:

[1]石长顺,柴巧霞.广播电视学:作为学科的内涵与知识体系[J].现代传播,2013(7).

[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曹甜甜,秦桂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嵌入式专题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红河院学报,2019(6).

[5]赵雪,白臣,曹甜甜.高校思政课生活化“嵌入式”教学法探究[J].决策与信息,2018(8).

[6]肖邓华.高校《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2).

[7]杨志华.情景模拟教学在高职“出镜报道”课程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8(9).

[责任编辑:杨楚珺]

收稿日期:2020-02-26

作者简介:李佳容,女,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主要从事广播电视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高职顶岗实践课“课程思政创新”管理实效初探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