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薇 聂红霞 任静 胡文娟 何瑞仙
结直肠癌是全球男性第三大常见肿瘤、女性第二大常见肿瘤,2015年报道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376 300例,死亡191 000例[1],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显著升高的趋势[2]。有研究表明,直肠癌患者出院后正确的自我护理可明显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3]。出院准备度由Fenwick[4]于1979年提出,是指医务工作者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状况,分析判断患者在多大程度上具备离开医院、回归社会、进一步康复的能力。但目前国内对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调查直肠癌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和出院指导提供依据。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的直肠癌术后患者175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直肠癌且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回肠造瘘术、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的患者;②年龄≥18岁;③无肢体残疾及精神疾病;④意识清晰,自愿参与调查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肿瘤复发或转移;②伴严重心、脑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③有认知障碍、不合作的患者;④调查过程中失访者。
(1)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研究者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合并症、婚姻状况、家庭照顾者、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术后有无肠造口、住院天数等。
(2)出院准备度量表(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RHDS):该量表由Weiss和Piacentine[5]2006年编制,适用于所有成年住院患者。该量表共有23个条目,4个维度。第1个条目为是非问题,不计入总分,其余22个条目用0~10的数字回答包括自身状况(条目2~8)、疾病知识(条目9~16)、出院后应对能力(条目17~19)和出院后可获得的社会支持(条目20~23)。第3和第6个条目为反向计分,量表总分在0~220分,量表总得分或平均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出院准备度越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在0.69~0.87。本研究采用林佑桦等[6]翻译、修订的中文版的RHDS,Cronbach α系数为0.89,各维度为 0.73~0.90。
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患者出院前4 h内由责任护士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前,研究者对责任护士进行统一培训。调查前,责任护士取得患者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以面对面的方式向患者解释此调查的目的、意义及填写方法,填写时间约10 min。有阅读困难或视力障碍者,责任护士以无暗示性语言逐条为患者阅读,患者理解后回答,责任护士代为填写。
所有资料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频数、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直肠癌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年龄、是否独居、自理状态和是否做好出院准备患者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回答条目是非题时,145例患者认为“已做好出院回家的准备”,占总患者的82.8%。
结果显示,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分为(142.14±33.54)分,出院准备度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可获得的疾病知识、自身状态、可获得社会支持、应对能力,出院准备度总分及各维度评分见表2。
表1 直肠癌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比较(n=175)
续表
表2 直肠癌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及各维度现状(n=175)
以出院准备度总分为因变量,将年龄、是否独居、自理状态和是否做好出院准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是否独居、是否做好出院准备是直肠癌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3 直肠癌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的赋值情况
本研究显示,有82.8%的直肠癌术后患者认为自己做好了出院准备,出院准备度总分为(142.14±33.54)分,条目均分(6.46±1.52)分,处于中等水平,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此研究结果低于Qiu等[7]和周不畏等[8]的研究结果,这可能与研究对象的疾病种类不同有关。直肠癌起病隐匿,患者发现时通常在中晚期,患者尚未有充足的时间与心理准备了解直肠癌这类疾病。同其他疾病种类出院患者相比,本研究中直肠癌术后患者对其出院准备度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可获得的疾病知识、自身状态、可获得社会支持、应对能力,与周燕燕等[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护理人员仍应在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通过观察等方法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实际应对能力及社会人际关系,及时更新所需知识和技能,指导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方式,利于改善患者的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鼓励患者家属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以提高照顾患者的效果[10]。
表4 直肠癌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本研究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是否独居、自理状态、是否做好出院准备影响其出院准备度。
年龄:本研究得出,在直肠癌术后的患者中,年龄越大者,其出院准备程度分值越低、出院准备情况越差。这与Bobay等[11]的研究结果相同,一方面可能由于中青年患者在生活中需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处理家庭生活,相对更容易应对困难,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依从性更高;另一方面,由于老年患者的感知、运动、自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减退,对于护士给予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等信息的接受能力较差,进而影响其出院后的病情监测能力。所以,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显著图示并配有大字体的护理指导手册、及录制视频讲解等形式以增加老年人的理解程度。指导患者家属相对固定照顾者,以熟悉其饮食起居及护理事项。同时给予家属同步健康教育,这不仅有助于患者家属充分了解其治疗与康复相关知识、为患者提供最佳的照护,也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2]。
是否独居:本研究中发现直肠癌术后患者中“是否独居”对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感知有一定影响,这与Weiss等[13]和Wallace等[1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分析原因,直肠癌术后患者由于机体处于术后恢复阶段,大多需要家属给予生活照顾和精神支持。但独居患者难以向家属或朋友寻求生活支持,可获得的日常照顾资源相对较少。冯明珠等[15]研究发现良好的家庭支持护理可提高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身体恢复健康。因此,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全面了解其生活习惯、家庭和社会支持情况,引导其思考回家后可能会面临的挑战,倾听患者诉说,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并全面给予提供支持信息。
自理状态:本研究表明,患者的自理状态影响着出院准备度。自理状态越好,其出院准备度越高。护士在完成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患者同伴支持教育,以促使患者在康复的同时尽早恢复自我护理的能力[16]。责任护士和专科护士要特别关注患者的自理状态,尤其是肠造口患者是否能正确掌握更换造口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造口自理程度越高表明患者应对造口的能力越强,对造口的适应水平也越高,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出院准备度[17]。可以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如使用造口袋更换折页卡、微信平台造口袋更换操作视频、建立造口袋更换日记等方式,使患者学会正确清洁、观察、佩戴造口袋的方法,进而提高患者的造口自理程度。
是否做好出院准备:本研究结果显示,能够回答“已做好出院准备”的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较高,国外已有针对成人外科患者的相关研究[13]也得到相同结论。回答“已做好出院准备”的患者大多是和配偶或儿女同住,且居住在城市,有较好的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居住地附近有便利的卫生服务资源可以利用,使得方便就医的患者出院准备度较高。再者,患者及家属知、信、行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护理的效果[18]。患者只有获得了足够知识,并对获得知识和行为方式进行思考,才能逐步形成信念,只有在信念的影响下患者才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改变不良行为[19]。因此,可采取视频、微信平台、云随访等延续护理的方式提升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建立健康行为,提高患者出院后对疾病的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患者的年龄、是否独居、自理状态、是否做好出院准备均是影响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上述人群,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家属沟通,注重其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评估。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层次,按照个体化差异给予其出院后延续护理建议,指导患者和家属有效利用社会卫生服务资源,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