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越
内容摘要: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即对人类的过分娱乐化进行了警告,但是社会娱乐日渐的丰富性对此只是充耳不闻。近来抖音短视频的兴起更是丰富了大众娱乐,并以其内容的丰富性,信息的碎片化以及泛化的娱乐性为民众带来更喧嚣的狂欢。
关键词:《娱乐至死》 抖音 丰富性 碎片化 娱乐性
“媒介即隐喻”是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首先进行论证的。他用一个钟表的例子来论证媒介的隐喻性,钟表的发明切割了时间,人们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分分秒秒”之上,“自从钟表被发明以来,人类生活中便没有了永恒”,时间从一个哲学概念转变成了一个物理概念。钟表开始代替时间,成为一个可以被认识,被控制的概念,也成为了时间的“隐喻”。人类文化生活中的媒介所承载的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多,媒介常呈现一种隐形的力量。从口述时代到印刷时代,人类的思维方式开始转变。作者用了一个落后非洲部落首领通过谚语俗语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例子与如今人们只会用这些俗语哄小孩进行对比,用以说明文化媒介的变化转变了人类认识世界思维方式。此外波兹曼还论证了人类对于真理的认识同表达方式有密切关系,他认为在印刷机统治时期(阐释时代)公众对话显得严肃而理性,富有逻辑和秩序,而在电视统治的时代下即“娱乐业时代”,语言开始变得“没有关联性,没有语境,没有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们拥有的是用趣味代替复杂而连贯的思想。”①波兹曼将“娱乐业时代”生动地称为“躲躲猫的世界”,因为在这个世界里,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一个不要求我们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的世界,一个像孩子们玩的躲躲猫游戏那样完全独立闭塞的世界,但和躲躲猫一样,也是其乐无穷的。”②第一部分是作者立论的根据,他将“阐释时代”与“娱乐业时代”公众话语的差异进行比较为他第二部分细致论述电视对社会的整体影响奠定基础。
书的第二部分主要叙述电视广告对新闻、宗教、政治、商业、教育等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在电视广告的影响下,这些神圣的活动都呈现出“泛娱乐化”的特征,波兹曼自己也说“为我们提供纯粹的娱乐是电视最大的好处,它最糟糕的用处是它企图涉足严肃的话语模式——新闻、政治、科学、教育、商业和宗教——然后给它们换上娱乐的包装”。当一个民族的文化到最后只剩下娱乐时,那么它离毁灭已经不远了。赫胥黎曾在《美丽新世界》中预言人们将毁灭于他们热爱的东西,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将这一预言进行了证实,并以一个悲悯者的口吻对人类进行预警,但对此,他并不能给出一个完整的建议,只能安慰我们不要失去信心,并最终将渺茫的希望寄托到学校身上,希望通过学校的教育去抵抗这场“灾难”。赫胥黎的预言和波兹曼的预警在现如今依旧蓬勃发展的“全民娱乐化”趋势面前似乎就像一个笑话,“泛娱乐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加呈现出一种向上的发展趋势。比起波兹曼所在的时代,如今的娱乐已经以一种更加完美的方式渗透进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波茲曼在写《娱乐至死》猛烈抨击电视破碎信息割裂文化时,一定没有预料到今天的网络把娱乐进行到底的决心和重塑文化、制造怪胎的疯狂”③。如果说二十世纪是被电视广告支配的时代,那二十一世纪则是被网络支配的时代。移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完美配合将娱乐的功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出来,毫无语境的新闻信息,破碎零乱的语言依旧是这个时代的特色,改变的仅仅是切割语言和文化的对象。
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娱乐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面貌。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更是将娱乐二字的含义阐释得淋漓尽致。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这里所生产的视频大部分时长在十五秒和六十秒,更长的会达到几分钟,这样的时常跟几十分钟的电视节目、一两个小时的电影或者几十集的电视剧相比,根本不足为道。但这些视频也和电视广告一样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它的出现不需要预设一个前提,观众即使贸然进入也能看懂,和平时所接收的新闻一样,只是一个被切割的信息,留下的是我们认为有用或者是感兴趣的部分,并且以更短的时长。短的时长不仅没有限制它的发展反而让它广受欢迎,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广告时长的视频,甚至能将你未来的几个小时的时间都霸占了。因此常会听见人们这样的戏谑“一打开抖音,一下午就过去了”。抖音的受众不分性别、年龄,职业,几乎每个刷抖音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吸引自己的视频,然后付出自己的时间用来表示对它的认可。抖音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魔力?甚至它一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线时,人们都用“有毒”二字来形容?抖音究竟有怎样的特点呢?
一.内容的丰富性
与众多其他短视频软件一样,抖音也致力于“娱乐大众”。在抖音平台上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寻找到多种类型的视频,严肃类、搞笑类、教育类、甚至是广告。但最终这些视频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呢?即使是那些自诩教育的视频,所起到的作用更多也只是一种心灵鸡汤的抚慰,或充当茶余饭后的谈资,而这最后的指向都是娱乐。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人已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只需根据情绪的改变和图像的转换做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在网络的助力下,视频软件的发展来势汹汹,比起电视和电影,这些短视频以更加简洁的内容和简短的时长吸引大众。人人都可参与制作更是丰富了视频的多样性,同时也扩展了娱乐的方式,除了从他人处获得娱乐,也可自娱自乐。视频类型的丰富性扩充了娱乐性,但如果完全否定这些视频的意义,并不理性客观。当以一种客观的态度介入时,会发现一方面这些视频带来的娱乐性足以抚慰紧张焦虑的情绪,另一方面它们或许以一种反讽的方式对社会进行着某种反思,也是具备一定的教育价值。
二.信息的“碎片化”
电视时代所形成的“碎片化”阅读在网络时代被完整地继承了下来,特别是在这样一个个简短的视频中,信息被切割得更加零碎。我们很难从中了解到一个较为完整的事件。一个视频通常搭配一个标题或者简短的一句话,文字完全让位于图像,图像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而在这些视频中的信息或许只是一个让人发笑的信号,你只需要看懂得它的点就能成功解码。“零散、碎片化的信息降低了阅读的深度,使其变得越来越浅表化;取而代之的则是娱乐化、轻趣味以及浮光掠影的内容逐渐变得受欢迎。”④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庞大,内容也更驳杂,而这些信息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让读者获取某件事情的信息。它并不会花费大量的篇幅或时长将这个信息的前因后果介绍出来,观众也不会有这样的兴趣,他们所感兴趣的只是某一个信息点,因此抖音这样的短视频才有生存的空间。人们已经完全习惯于这样的传递和表达方式,当然这始于电报和电视时代。在这样一个信息“碎片化”的大环境中,公众逐渐失去对信息的筛选和思考能力,成为简单的信息解码者,而这样的结果又导致公众语言开始呈现出浅表化和去深度化的特点。我们不再擅长做理性客观的评述,而是习惯于接收信息并将之以最快的速度遗忘。信息的碎片化导致记忆的碎片化,零散杂乱的记忆充斥大脑,人们已经难以依靠获取的信息快速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事件并给予评论,这依旧来源于电视时代,只是如今愈演愈烈。碎片化的信息,零散的语言,杂乱的记忆又让我们更加倾向于一种简单的信息获取,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三.泛化的娱乐性
大众沉迷娱乐,一切都能以一种娱乐的方式展现,抖音的存在是全民娱乐的一个典型象征。在这里,包括新闻、教育、政治等都穿上了一层娱乐的外衣。官方新闻媒体进驻抖音平台,让新闻也开始成为一种娱乐的对象。电视机中一丝不苟的主播,在抖音平台开始走下神坛并以平民性博取观众的眼球,新闻开始与戏谑的语言组合,新闻在这里不再以一种严肃的面貌出现,而成为一种消遣。同时各种新闻的任意剪辑让更多的新闻失了真,跳动的图像再配上恰当的配乐用以带动观众的情绪,但当一个接一个这样的视频被观看后,观众究竟能记住什么?举一个例子,当一个新闻以一种直白的叙述呈现和以一种图像加配乐的形式出现,你会被哪一种吸引呢?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其实具有吸引力的不是内容,而是与之搭配的图像和音乐,因为这些更具有娱乐性。教育、政治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教师和政治家们尝试以一种更加有趣的方式去解读它们,因为此时已经产生了娱乐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公众注意这样的认识。然而这样的做法却会让公众产生一种误解——通過有趣味的阐释,大众就能找寻得政治和教育的真谛,而这就如同观看完滑稽戏之后以为领会了戏剧的要领一样可笑。虽然贺拉斯在古罗马时期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观点,但是如今我们似乎已经“寓乐于教”了。曾经在抖音平台上看过这样的一个教学视频,一位老师在解读一首诗歌时用自己带着方言的普通话和有趣的语言引得同学们大笑,该视频后来在网上走红,这位老师也被封为“网红老师”,网络上的大肆宣扬,让这位老师的课堂开始“人满为患”,但是当课程结束后能留下什么呢?是老师教授的内容,是他有趣的方言,又或只是当时大笑的感受,空留一句“这个老师好有趣”的感慨?视频中宣扬的不正是以娱乐性吸引学生,学生也抱着娱乐性的目的进行观看么?娱乐施展的强大力量麻痹了人的神经,众民在狂欢中根本意识不到危险的来临。
当然我们无法否定娱乐在人类的历史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但却不能一味放任自我沉溺娱乐之中,“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波兹曼在《娱乐至死》发出这样一个预警,然而并没有引起该有的重视。从电视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娱乐已然发展得更加强大而难以动摇了。
注 释
①②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94、95
③王子涵.媒介文化的新感悟——读《娱乐至死》有感[J].传播力研究.2018(19)
④牟文杰.娱乐至死与理性构建—娱乐化对微博公共领域的冲击与影响[D].北京邮电大学,2016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