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平凡的世界》引领大学生回归经典阅读

2020-08-27 11:31:26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图书世界

(沈阳工程学院 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36)

《平凡的世界》首次出版于1986 年,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人物形象,深刻展示了普通人特别是孙少平、孙少安这对农民兄弟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展现了上个世纪时代变迁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化。《平凡的世界》是近30 年来发行量最大的当代小说之一,并于1991 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它不仅写出了一代青年的奋斗史,也写出了一代青年的中国梦。时至今日,距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已经过去了近30 年,《平凡的世界》成为难以逾越的经典,也是几代大学生传承阅读的经典,各种与大学生阅读相关的调查研究、大学借阅排行榜及销量排行一次又一次证明这部作品强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大学生读者。

一、《平凡的世界》一直深受大学生喜爱

从上个世纪90 年代至今,《平凡的世界》一直处于图书馆借阅排行榜、大学生阅读调查榜单的重要位置,并且经常是首位。《平凡的世界》这样一部在读者中产生深远影响的图书及借阅销售热门图书无疑已经成为新时期当代文学经典。

1.2000年之后

2019 年9 月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做了一次网上调查“对你影响最大的图书”,收到读者留言134 条,有10 条提到了《平凡的世界》,此次调查没有任何提示与诱导,是10 名学生不约而同的结论,是浩瀚书海的采撷,并且留言的字里行间充分肯定了这部作品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平凡的生活,却也不甘于平凡的生活,结合于老一辈的人的生活,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意义有着深远的影响”,“教会我生活的艰辛,教会我逆流而上,教会我坦然面对生活,平凡世界,生活本味”,“我看完的唯一一篇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世纪之交出生的大学生同样与《平凡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共鸣,这部作品影响着他们和他们的父辈。2007年沈阳工程学院“当代大学生阅读行为调查”课题组对沈阳地区高校近1500 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经典名著、畅销书阅读情况一项,《平凡的世界》一书应答数为163,占比12.00%,排在当代小说的第一位。

2017 年初“浙江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2016 年度数据报告”出炉:浙大图书馆525万册藏书在7万多名浙大师生们一年来的精挑细选下,曾获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又一次登上了年度文学类外借书和综合排行榜的榜首,这已是该书连续第五年蝉联桂冠[2]。在“浙江大学图书馆2014 年度借阅排行榜”中,《平凡的世界》总计640 次,超越第二名的《我执》(梁文道)50%还多,是借阅量排在第6 位的《天龙八部》的三倍。该书多年以来一直稳居浙大师生借阅榜榜首,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景观,堪称《平凡的世界》景观,成为一种非常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经典具有超越时间的力量,今天依然要称《平凡的世界》为一部史诗级的天才之作。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2016 年借阅量最高的图书也是《平凡的世界》,总计171 次。2014 年,《平凡的世界》在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三所高校的纸质图书借阅排行中也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第三位。2015 年新版电视剧播出后,在各高校图书馆又掀起了一个借阅小高潮。

有研究者搜集了上海三所大学图书馆2003~2012 年10 年间每年被借阅次数最多的50 种图书数据,《平凡的世界》同样力压众书,名列首位[3]。

表1 2003~2010年上海三校图书馆借阅榜中出现10次以上的图书

2.2000 年之前

1998 年,中科院国情研究室受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委托,对1978 年以来中国公众读书生活及历史变迁进行调查,有一项问题是“20年内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平凡的世界》排在第6 位,排在前3位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两部古典长篇小说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1936 年创作的前苏联的文学作品,调查公布的前28 部作品中,除《平凡的世界》外没有其他新时期以来当代小说入选。

2002 年6 月研究者在北大选择了大一的一个数学班进行调查,被调查的学生是名副其实的80后,文学与数学迥然不同,调查结果令人意外:47位参与调查的学生,超过三分之一读过此书,还有5 位表示“非常喜欢”,并认真写下了喜欢的理由。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所做的图书借阅调查也得出了基本类似的结论。从1999 年7 月到2002 年5 月,《平凡的世界》的借阅率与在它之后陆续出版的曾轰动一时或正在轰动的纯文学作品相比并不低,《平凡的世界》平均每套的借阅人次为21.5 人次;《白鹿原》为22 人次;《活着》为24.5 人次[4]。而《平凡的世界》却是最早出版的,《白鹿原》《活着》均首次出版于1993年。

1996 年底对中国矿业大学700 余名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喜欢阅读的10本书,《平凡的世界》排在第二位,对大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10本书,《平凡的世界》则排在首位[5]。

1995 年对武汉十余所高校调查的796 份问卷提供了以下一组数据:《平凡的世界》占据正在阅读的书籍、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籍、大学生应该阅读的书籍三个第一。

表2 1995年武汉高校大学生阅读书籍情况[6]

二、《平凡的世界》成功原因探析

1.常销书特质

以上所有这些调查、榜单都彰显了《平凡的世界》经久不衰的魅力和所具有的常销书特质。畅销书往往昙花一现,而常销书并不一定轰动一时。从时间上看,畅销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常销书属于岿然不动,以当当网为例,《平凡的世界》现有119万条评论,除《我们仨》的134 万条评论外,绝非其他中国文学作品可比。2016 年《平凡的世界》在当当网的全年销量仍然跻身前十位,没有任何一部当代中国文学作品能企及。

有研究者在1998 年对前四届20 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做了调查,《平凡的世界》是读者购买最多的一部作品,占比达30%,对324 名读者的调查,有145 名把《平凡的世界》列在喜欢的第一位。

2.大学生精神导师

多年来大学生对《平凡的世界》的认同是持续的、稳定的,这种认同不是停留在消遣、娱乐等肤浅的层面上,而是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深刻的层面上。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个团体,并且处于精神发育的关键期时期,同时也是焦虑、迷茫的阶段,过去的几十年又恰巧是中国社会精神生活发生巨大变迁的时代,多元价值凸现,一些大学生对未来、对人生和对现实社会充满迷惑、彷徨,而《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作品所传递的正能量给了大学生们巨大的指导与启迪,成为诸多大学生的精神导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凡的世界》传递的精神力量没有削弱,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赋予新的时代诠释,不断引起不同时期大学生读者的强烈共鸣。这也验证了一个事实:读者有自成一体的阅读观,较少受到外界思潮变化的影响。这也是《平凡的世界》所展示出来的极不平凡的力量。

从主流角度看,《平凡的世界》获得了最高规格的承认与认可。1991 年,它位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首位,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平凡的世界》最初为人们所熟知,是在媒介并不发达的年代,通过广播传送,当年《平凡的世界》全书还未写完之时,从1988 年3 月27 日起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长达126 天,路遥的文字、李野默的演播征服了听众,直接受众达3 亿人之多,大学生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构成。随后,《平凡的世界》不仅三部都出版了,还在不断再版,成为激励亿万读者的不朽经典,1990 年、2015 年两次拍成电视剧。

3.不同时代大学生阅读场景

几十年来大学生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差异很大,但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对《平凡的世界》喜爱,这也正是该书最成功之处。《平凡的世界》问世之时,中国的经济并不发达,出版发行亦不繁荣,大学生们的阅读对象并不丰盈,不少大学生囊中羞涩,只能从图书馆借阅或是互相传阅。1992 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平凡的世界》分成膜装和精装两个版本,膜装三册的价格分别是7.30 元、7.20 元、7.20 元,合计21.70 元;1992 年中国部分大学一年的学费是400 元,有些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不足百元。2020 年4 月19 日,当当网《平凡的世界》定价是108元,实际付款价格是58元送货到家,如果扣除物价因素,《平凡的世界》价格不升反降,今天的大学生们可以轻易拥有一套印刷精美的《平凡的世界》。70 后大学生们捧着纸本《平凡的世界》如痴如醉地阅读,80 后的大学生们可以更为从容地拥有一套《平凡的世界》品读,90 后的大学们可以网购《平凡的世界》,可以在线阅读《平凡的世界》,世纪之交的新生代大学生们则可以通过更丰富的媒介品味《平凡的世界》并转发分享。

三、对引领大学生阅读工作的启示

1.近年大学生阅读倾向、趋势

随着网络时代的逐渐深入,数字化加快,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传统纸质图书借阅量都在下降。“2014 年,北大图书馆书籍借阅总数62 万本,为近十年最低,而在2006年这个数字是107万本。阅读内容也不容乐观,《明朝那些事儿》《藏地密码》《盗墓笔记》之类的通俗作品最受大学生欢迎”,这则消息来源于2015 年4 月16 日的央视新闻。关于大学生阅读,最早的一份是刊登在1983 年《大学图书馆通讯》(今《大学图书馆学报》)第10 期张林汉的《大学生阅读兴趣、倾向与阅读指导》一文,文中指出“阅读指导是读者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而阅读活动又是个广泛、复杂和深邃的领域”,提出“加强图书宣传、加强文学理论指导、倡导阅读名家名作、多看一点正面的东西、多读些伟人传记”[7]等阅读指导措施。自那时起,类似的调查研究从未停止过,相关的调查、研究颇多,成果丰硕。多年以来,大学生的阅读问题始终是馆员们、高校教师们调查研究的重点,调查方式各不相同,侧重点各不相同,一般以某一所高校、某几所高校或某一地区多所高校为调查对象,调查方法也并非无懈可击,但多年来这一话题一直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和教师所青睐。近年来,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在不断减少,以沪上高校为例,已经由20 年前最高峰时平均每周15小时左右,减少到半数以上学生每周不足3 小时,由“时间之长,超过了过去任何时期”到为数不少的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得可怜甚至是不阅读,课外阅读时间的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关于阅读内容,则众口一词:不容乐观、不够深刻,快餐化阅读,碎片化阅读。不同时期的调查研究,选取的对象、划分的标准、研究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共同的特征是:大学生对文学类图书的深爱,对所谓休闲娱乐消遣图书的偏爱,对热点图书、畅销图书的追捧,以及近年来“功利性”阅读的盛行。以往的调查研究大多对“休闲娱乐消遣”阅读持否定态度,对“功利性”阅读持批判态度。说到“休闲娱乐消遣”类图书,就不得不回到我们究竟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上来,为了心灵,为了生存,为了功利,为了消遣,还是为中华之崛起读书?读者的阅读需要有以下几个层次:消遣需要、实用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探索社会和人生的需要、研究创造的需要,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学习性阅读和休闲性阅读两大类型[8]。我们必须承认“消遣娱乐”也是读书的目的和动机之一,有时甚至可能还是唯一的阅读冲动。对“功利性读书”也无需过分指责,上纲上线,惊呼危机。开卷即有益,积极引导就好。

2.阅读推广与国家层面全民阅读倡导

近年来网络对传统阅读的改变与冲击越来越迅猛,越来越多的馆员、教师、专家呼吁重视阅读,呼吁大学生们加强阅读、回归经典,“阅读推广”在图书馆界从2005 年首倡并持续推进,效果逐步显现,但仍任重道远。

社会和国家层面上也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2014 年3 月5 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倡导全民阅读。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全民阅读。”2015 年的报告中再次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此后历年的报告都会提及,2019 年的报告再次明确:“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3.《平凡的世界》经典作品引领作用

《平凡的世界》的成功不能轻易复制,但再次证明,可以《平凡的世界》这样的经典作品为契机,吸引读者回归阅读。“经典”是我们经常提及并使用的一个词汇,“经”“典”二字组合实际是同义反复,即指“重要的书籍”。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阅读榜单、推荐书目仍是阅读推广的有效手段,设立“经典阅览室”“经典阅读区”“经典图书书架”,推进经典阅读是图书馆实施大学文化发展战略的职责[9]。在浙江大学,阅读《平凡的世界》可能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能否挖掘出更多的经典作品,推荐给大学生们阅读,相信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潜移默化,会缔造更多的阅读传统,甚至是传奇。

千百年来人类最伟大的智慧、最伟大的思想无一不蕴藏在书籍之中。人类精神发育最重要的途经就是阅读。2009 年中国数字出版业产值首次超过传统出版业,人类已经步入风起云涌的网络时代,媒介变化带来颠覆性的阅读革命,形式的改变往往与内容无关,无论是莎草纸、竹简、羊皮卷还是纸张,及至CD、Kindle 和今日的在线阅读、数字阅读,阅读所承载的文化力量是亘古不变的。即使将来人类无所不能,阅读始终是获取知识、攫取力量、帮助我们找到心灵净土、抚慰灵魂的最有效途径。读书,是大学生永恒的主题;读书,是大学美丽的风景。网络时代,图书馆人不应只关注如何帮助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还应重拾对学生阅读行为与过程的培养。经典阅读与立德树人是一脉相承的。

猜你喜欢
平凡的世界图书世界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之魅力评析
彩世界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1:39:47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
环球时报(2015-03-25)2015-03-25 15:5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