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下将思维导图融入高职内科护理的教学探索

2020-08-27 00:18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6期

陈 璐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四川 成都 611730)

内科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历来以知识点多、细、杂而成为学生学习考试的“拦路虎”。笔者经知网搜索发现,尚没有将任务驱动和思维导图同时运用于内科护理教学的研究,故做此探索。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思维导图由英国托尼·博赞创建,又叫心智导图、脑图,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方式,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把各级分支和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并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连接,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具体研究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2016级高职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1班共53人为实验组,2班共57人为对照组,两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基本情况

1.2 教学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任课教师一致,使用教材、教学大纲、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完全一致。

1.2.1 教材 国家卫计委“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护理学》第三版,由李丹主编。

1.2.2 教学过程 对照组采用传统讲解接受式教学,即教师结合PPT按“疾病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来讲解。实验组采用以任务为导向的PBL教学法结合思维导图来讲解,即“布置工作任务—提出问题—小组讨论—绘制思维导图—教师点评”,具体方法如下(以循环系统为例):(1)布置工作任务并提出问题:在附属医院心内科或急诊科和校门诊收集相关真实案例建成病案资料库,抽取任一相关疾病作为工作任务并突出问题。如:患者,男性,5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约30分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而拨打120。既往有2年心绞痛病史,救护车到现场后查体:神志清楚,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痛苦表情,伴恶心呕吐,濒死感,呼吸18次/分,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呈弓背上抬。提出问题:患者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什么?本病主要特点是什么?如果你是当班护士,该如何处理?

(2)分小组讨论,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绘制思维导图的起点,再逐一有层次、有逻辑、有关联地画出各个分支。以上述病案为例,具体步骤如下:①先找出本病的主要特点,将其画在思维导图中间,再画出有本特点的其他疾病作为一级分支。分别画出各个疾病的完整特点作为二级分支(这里的特点包括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护理措施等与病案特点相同或相近处,将其作为重点呈现)。③根据病案所给条件综合给出正确诊断。④找出患者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得出首要处理作为三级分支。⑤思维导图的绘制不拘泥于形式,力求突出问题、形象生动、富有创造力。上述病案的思维导图可绘制如下,见图1。

(3)教师点评并根据思维导图解决提出的问题,汇总答案:根据上述症状及辅助检查要点得出问题答案:①诊断:急性心肌梗死;②特点及治疗护理结果如图1所示。

(4)突出强调重、难点,强化相关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能,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评选出最优团队。

(5)针对上述具有个人特色、浓缩课堂重难点内容的思维导图,教师可提出拓展问题:若从护理措施入手,思维导图又该如何绘制?力求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多方面发展的思维模式,将繁杂的医学知识联想记忆为有系统、有层次、有重难点的“参天大树”,逐步培养学生的聚合发散思维和临床思维。例如上述病案切入点不同,思维导图绘制亦可多样。

1.2.3 效果评价(1)理论成绩测试:教学完成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出两套难度相同的考试试卷A、B,题型分值一样,期中考试均为单选题100分,期末考试由单选题40道40分、多选题10道10分、填空题15分、名词解释5道15分、简答题2道10分、病案讨论题1道10分组成。随机抽取一套在统一规定时间进行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当场全部收回试卷,批改得出成绩后进行比较分析,对比两组成绩的差异性,分析任务导向下融入思维导图的教学法对学生成绩的客观影响。

图1 急性心肌梗死思维导图

(2)教学效果客观评价:教学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教学质量问卷对实验组进行调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方面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有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个选项。发放问卷53份,收回有效问卷53份,有效率100%。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成绩以(±s)表示,调查问卷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各种题型考试成绩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比较(见表2~3)

实验组期中、期末理论测试各题型除了名词解释外,其余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期中理论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期中理论成绩比较(±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P期中成绩73.97±9.67 65.88±9.34 1.99<0.05

表3 两组期末理论成绩比较(±s,分)

表3 两组期末理论成绩比较(±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人数53 57 tP单选题32.73±4.08 30.06±3.52 3.88 0.00多选题7.8±1.9 4.3±1.8 1.80 0.01填空题11.7±3.5 10.1±3.6 2.20 0.02名词解释10.5±3.9 9.2±4.3 0.32 0.75简答题9.1±2.6 5.3±2.5 2.30 0.01病案讨论题8.9±2.2 4.5±2.1 2.10 0.00

2.2 实验组学生对本组教学质量的评价(见表4)

3 讨论

3.1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知识树”,帮助理解记忆

(1)以任务为导向目标明确,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思维导图的绘制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动手法,合理利用了左右脑功能的不同,让抽象繁杂的医学知识以更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突出了和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尤其是年纪较小、基础较薄弱的职业学生理解、联想记忆和区别记忆,有效减少了知识点间的混淆。本研究中实验组多选题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此有关。

表4 实验组学生对本组教学质量的评价[n(%)]

(2)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讲,传统教学中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应考,耗时长,效果差,简答题和病案讨论题是其“软肋”,得分率历来较低。思维导图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以知识体系的形式而不只是单独知识点的形式来记忆,因此简答题和病案讨论题得分有一定提高(P<0.05)。

3.2 实验组学生对本组教学法的认可度较高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强,医学知识较复杂、枯燥,不少学生课堂上分心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而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将学习目标具体化、实用化,学生可以讨论互动、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思维导图鲜明的颜色、生动的曲线、无处不在的创新与想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源泉。通过课后问卷调查可见,实验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这种上课方式的。

需要注意之处在于:小组讨论的时间控制不当导致教学时间的延长;在讨论、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少部分学生可能会浑水摸鱼,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要加强管理、监督。

4 结语

任务驱动下将思维导图融入高职内科护理的教学方法既能让职业学校学生在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有的放矢,又能将繁杂易混的知识点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无论在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学习效率上都能有一定提高。未来应该更多地着眼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及如何利用优化思维导图建立起医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另外,如何协助学生提高名词解释的记忆效率,有效提高名词解释的得分率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