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劲华,耿拔群,周晓燕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暴发,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国各地医护人员临危受命,奔赴抗疫前线,通过两个多月艰苦卓绝的奋战,2020年3月全国疫情得到控制。如何将这一事件融入医学教学中,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责任感、使命感,是现阶段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所在教学团队抓住这一契机,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在医学影像及放疗专业人体结构学教学中有机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医学诊疗模式逐渐由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该模式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医护工作者不仅利用医疗技术解除患者病痛,还要具备同理心,善待患者,给予其人文关怀。同时,该模式下患者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单纯的求医者,而是医疗活动参与者。这种新的医学诊疗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需求出发[1]。而以人为本则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理念[2]。因此,当代医学教育在注重医学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强化人文素质培养,关心患者的精神需求。只有在医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让医学生树立敬畏生命、善待生命、关怀生命的人文意识,以人文精神指导医疗行为,切实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才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合格的医学人才。医疗实践也表明,除了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术,人文关怀意识与能力亦是实现治病救人的重要一环。医学生必须提高医学人文素养,这不仅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4]。
全国各大医学院校意识到了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讲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增加隐性的人文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5-7]。大部分用于人文教育的素材,来自古今中外医学家的感人事迹。比如,在讲授心血管系统时,引入提出“修氏理论”的科学家修瑞娟教授的事迹,她否定了当时世界流行的“田园式灌注推论”,提出微循环对组织细胞的“海涛式灌注论”,当美国以重金聘请她留美时,她却毅然回到祖国。修瑞娟教授的确令人钦佩,可毕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遥远,很难引起情感共鸣。而新冠肺炎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有些学生的家人、亲戚或朋友被感染了,也有的参与了救治工作,还有些学长学姐奋战在抗疫前线,他们亲眼看到了患者的痛苦,也体会到了医护工作的艰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不畏被感染的风险冲到抗疫第一线,他们不眠不休、争分夺秒地与死神赛跑,抢夺患者的生命,他们用忘我的奉献精神诠释了医护职业的崇高和伟大,谱写了医学人文教育的现实版教科书。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珍惜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将他们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以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展现出来的高尚医德和奉献精神教育医学生。以当前抗疫医护人员为素材的医学人文教育,有血有肉有温度,能让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把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和毕生追求。
教学团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人体结构学相关抗疫资料,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并严格组织实施。利用各种载体,开展线上直播、竞赛等,实行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奉献精神。
我国自古便有“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说法,它强调的是知识传授应全面考虑价值引导与导向作用。教师要认真学习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抗疫培训材料,以学促教,有意识地将医学人文教育理念灵活融入教学。
根据课程医学人文教育目标,通过收集抗疫素材、学习讨论、集体备课等形式,挖掘人体结构学蕴含的人文资源,并将其融入教学,以组织胚胎学为例(见表1)。
表1 组织胚胎学人文教育目标
2.2.1 开设线上课程,隐性增加人文教育内容 人体结构学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两部分内容,其中,人体解剖学又称大体解剖学,是从宏观层面展示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相关功能;组织学属于微观解剖学,是从微观层面展示人体结构,如各器官中的组织细胞镜下形态结构及分布特点。学生通过学习人体结构学,初步了解医学专业基础知识框架,为后期学习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学科知识奠定基础。为了夯实学生基础,2018年我院人体结构学教学团队,通过超星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开设了线上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由于疫情防控要求,现阶段所有线下课堂教学全部停止,如何通过线上教学达到课程思政目标。为此,我们在原有在线课程资源基础上进行内容和形式扩充。各章节除了PPT和测验外,还增加了“教学录屏”和“课程外拓展视频”,关于教学活动,增加讨论、辩论、绘图比赛等,此外,建立QQ群,与学生互动,每周通过腾讯课堂进行一次直播。通过各种形式,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文思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2.2.2 精心设计理论教学内容,有机融入人文教育 人体结构学作为医学形态学基础学科,具有概念多及内容枯燥、抽象且不易理解等特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掌握必要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医学人文教育。教学团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将疫情期间医护人员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比如,在直播课上,讲到呼吸系统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介绍气管的黏液纤毛清除系统的结构时,告诉学生该屏障并不能完全阻挡病毒入侵,但感染者可以清除部分病毒,形成气溶胶,所以隔离非常重要。抗疫医护人员必须全副武装,为了方便工作,很多女性医护人员剪去了美丽的长发,为了节省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她们6个小时才轮班一次,在此期间,她们要克服一切生理需求,忽略因防护带来的各种不适,一刻不停地救治患者。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他们夜以继日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让学生直播课后在学习通的讨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讲授肺的呼吸部的组织结构时,让学生想象呼吸部被黏液堵塞,无法有效进行气体交换时,患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有些学生回答说,应该跟溺水的感觉差不多。通过这样的讨论和描述,让学生体会患者的痛苦,培养学生同理心,使其体谅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易,提高沟通能力。
2.2.3 开展虚拟实验,培养人文精神 疫情期间,实验教学只能通过录像及虚拟实验教学平台进行,给学生看尸体解剖和各器官解剖过程,让学生观察数字化组织切片。我们先通过精美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人体结构之美,解剖有形体之美、肌肉运动之美,如著名的雕塑作品《掷铁饼者》,组织学有镜下形态及色彩之美,如肾小体在组织学家眼里就是一朵朵绚烂之花,让学生感受美,接受美的熏陶,并用画笔画出,加深对结构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我们也将新冠肺炎患者的影像资料与健康人的加以比对,让学生了解被病毒摧残后的肺宛如一片废墟,而医护人员要做的就是重建美丽家园。接受过人体美的熏陶,就不会对人体有排斥心理。这样一来,学生无论在疫情结束后的现实实验课还是后期的临床实践,都会自然发现人体蕴藏的美丽,进而在实验课上知道珍惜标本,尊重遗体捐献者,在临床实践中尊重和善待患者,而这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2.2.4 丰富教学形式,强化人文思想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理论和实验的直播教学。比如,在呼吸系统理论教学中,除了进行直播讨论,还举行一次绘画比赛,要求学生以绘画形式,呈现自己心目中抗疫医护人员的形象,同时绘画必须结合气管和肺的组织结构加以创作。这样的教学形式既能加深学生对气管、肺的组织结构的理解和记忆,又能使他们体会到医护工作的伟大,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考虑到虚拟实验课缺乏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注意力容易涣散,实验课前,我们通过腾讯会议室线上平台,组织一次小组线上讨论活动,讨论议题:如何理解恩格斯曾说的“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在各小组准备PPT环节,我们着重提到疫情中负责尸体解剖的法医刘良教授,让学生搜索一些关于刘教授的报道,作为讨论依据。通过网络搜索,学生找到了关于疫情期间病理解剖的重要作用的材料。病理解剖是为了搞清楚病毒到底攻击了人体哪些器官、组织、细胞,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手段和护理方式。医生诊断、治疗时,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解剖遗体、揭示病理就是用于解惑的,以其验证或者揭示发病机制,进而判断疗效如何。常规的解剖就是把器官拿下来肉眼观察,做一个标本,送去做病理等检查。此次新冠肺炎属于新发病,所以把全部器官都做了解剖,甚至对肌肉、皮肤都要进行取样观察和病理研究,再通过与临床医护人员交流,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完善提供参考。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发现了刘良教授的个人魅力。“当刘教授看到自己的城市疫情肆虐时,主动请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解剖遗体时病毒喷发的危险没有让他退缩,整日奔波找不到合适的解剖室和遗体也没有让他气馁。”“刘良团队在尸检前专门安排为遗体默哀的环节。只有尊重遗体捐献者,才能做到尊重和善待患者。这是医学生应该具备的医学人文素养和正确的生命观。”
专题讨论活动不仅能起到很好的实验动员效果,在搜集刘良教授有关报道的过程中,学生对刘良教授不惧危险、迎难而上、尊重生命、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等品质所折服,纷纷表示刘医生就是自己的偶像。
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学习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抗疫宣传资料,举行小组间知识竞赛,宣传学长学姐在抗疫第一线的先进事迹,同时以“向抗疫英雄学习”为题举办征文比赛。
我院属于医药类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良莠不齐,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情绪相对较重,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克服惰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医学基础课教师研究的课题。在疫情期间,我们通过线上平台,将医学人文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鲜活的抗疫医护人员形象,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从学习通的学情统计结果来看,学生访问量、任务完成率、章节测试成绩、活动参与度等呈现明显的逐周优化趋势(见表2)。
表2 学习通学情统计结果
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奔赴抗疫第一线,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懈努力,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并精心设计各种教育方法,将医学人文精神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祖国培养更多具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医护人才。